宁陕文化

浅谈宁陕旅游的发展方向

作者:刘务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12-06 00:00 【打印本页】

 


    宁陕,一个七万人的小县,近年来应市委市政府突破发展的总要求,依靠自身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全县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创业就业,增加了人均收入,提高了城乡文明,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旅游发展的强势推进,旅游带来的收入逐年蹿升,仅今年上半年我县旅游综合收入就突破了八千万,是去年同期收入的193%,旅游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越来越突显出它的重要地位,相对宁陕这样一个地大人稀生态资源丰富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发展旅游业才是让农民脱贫致富的捷径。

    宁陕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与不足

    我县在整个安康地区里,旅游开发有很大潜力,我们的优势是:有良好的生态环境,85.6%的森林覆盖率,享有“西安后花园”、 “九山半水半分田”、“天然氧吧”的美称,又因离西安较近,客源方面有也了充足的保证。我们的劣势是:缺乏特色鲜明品牌资源;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业发展较快,相关其它产业滞后。因此,我县要发展旅游,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景区景点文化,结合地方民俗文化演艺和特色物产生产活动,招商引资,促进服务业、商贸业、娱乐业、民族手工业等产业联动发展,创出旅游品牌,打造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乡村体验、民俗旅游为特色,吃住行游购娱综合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

    抢抓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扎好根基

    宁陕地理位置上靠近省会西安,因西汉高速的贯通而得以近水楼台,稳定的客源让宁陕在整个安康地区中率先感受到便利交通对旅游发展的推进作用,交通瓶颈的突破对旅游发展带来的大好机遇,机遇也伴随着挑战,如果不能把握机遇,快跑未必能赢,力战未必得胜,因此我们的发展战略先要规划好蓝图,有目的有方向地推进生态旅游建设,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宣传,向旅游发展较快的兄弟县取经,学习他们所长,不能闭门造车走个性的路线,当然也不能过于趋同化,要彰显特色,开发出具有唯一性、地方性的产品、环境和服务,用地方特色去提高游客的满意度,用品牌形象去提高我们的知名度。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走好生态旅游强县路

    发展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很容易与脱贫致富致富相统一,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并驾齐驱的,保护生态与提高旅游产出绝对是对立的,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考虑资源和环境对旅游开发的承受力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县一直倡导的是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环保、绿色的旅游产业,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这就要求慎建“人为景致”,反对“杀鸡取卵”,不顾环境保护、引起环境恶化和生态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道路。要继续走好生态强县之路,就要重视生态建设,优化规划,综合治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借鉴生态农业经济样板,拓宽民居改造之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攻绿色食品,不断提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水平;充分挖掘当地及周边配套资源,包装招商项目,吸引鼓励投资,突出优势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做好产业联动和项目对接,放宽政策扶持起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业和民族手工业,着眼“变废为宝”, 如新农村建设中的猪粪变沼气,旬阳的核桃壳工艺,借科技之光来创造出有我们地方特色的环保经济。

    发展山城旅游,重在发展农家乐

    如今到乡村休闲的城里人越来越多,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品农家菜、观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的农家旅游成为了新时尚,全县大大小小230多个农家乐,也在这种风尚的驱使下遍地花开,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农家乐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发展农家乐旅游,不仅仅是顺应旅游对社会服务业的需求,也是我们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增加地方特色的一个重要渠道。农家乐的业主是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成本较低,但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旅游成为了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拉近了城乡的距离,缩小了城乡的差距,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不仅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助于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文明。

    据统计,宁陕县全县的餐饮业一次可接待万余人就餐,但只能提供三千人住宿,旅游高峰时接待有近七千的缺口,发展农家乐旅游,提高农家乐的接待能力,是我县发展旅游的一个要点,住宿农家,不需太过奢华,只求干净整洁,相对投资小,收益快,农家住宿的还有一个优点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既可以将旅游淡季的资源浪费最低,又可以在旺季最大极度地满足游客所需,保证了数量,再考虑质量,仿AAA级景区评定,为我们的农家乐也制定星级,根据环境、服务、设施、接待能力和受欢迎程度等因素,给予公证的评价,同时也能给游客以导向,也有助于我们调整重点项目建设方向。

    我县农家乐旅游发展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引导,部门抓好落实,给予支持,以各类免费培训来提升农家乐的服务水平,旅游部门牵头组织旅游重点乡镇和农家乐业主到外地参观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克服经费瓶颈,多方筹措资金,来实现农家乐的标准化、统一化,建立健全安全机制,消除安全隐患,成立相关机构,规范管理,确保农家乐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挖掘现有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我县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立足。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限前提下,依靠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和质量,来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和游客的吸附力,是我县发展旅游的必然趋势。

    1、给景区景点编故事

    十年前笔者曾游山东万花山,本是山里的孩子,能对别处平平无奇的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都归功于一个故事:山下导游对我们说“想知道天有多高吗,答案将在山顶揭晓”,几经周折,峰回路转,到达山顶一览众山小,天也似乎触手可及,我们都以为自己猜到答案了,只待求实,可导游给我们的回答却是:“天有两个屁股高”,众人不解,导游指着一块形似小孩趴地的巨石说:“这叫屁股厥起半天高,算下来,天只有两个屁股高”,游人门都在欢笑声中铬下了美好的记忆。电影《决战刹马镇》同样让人一笑而过,然而这部影片也蕴藏景点文化的重要义意,片中的唐村利用早年“土匪藏宝”的传说,以一个以土匪文化为名的度假村,来发展旅游,最后取得了成功,这些都说明了旅游文化的开发,对提高旅客满意度,带动旅游发展所产生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旅客在与亲朋交谈还能起到分量更重的宣传作用,我们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以顾客满意为主导,游客就餐注重味道,游览景点讲求说道,如何能让游客开心,那就是我们要学的门道,“天有两个屁股高”只不过是一个笑话,“土匪宝藏”只不过是一个无法考证的历史,我们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鉴,我们的景点十八丈,故事就不是很唯美,苍龙潭,也没有典故让人难忘,这就好比一条无瞳的游龙,美化传说也好,引用幽默也罢,充分挖掘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起到点睛之功效,才能让我们的旅游品牌绽放光彩。

    2、用主题贯穿文化娱乐活动始终

    我们的文体活动、娱乐竟技也不下少数,但都相对单一,不光缺乏互动,更缺乏串联的主题,这也需要我们敢于“走出去”与“请进来”,学习好的经验做法,“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激情盛夏火热之旅”、“金秋浪漫之旅”、“冬季冰雪风情游”,许多成功的旅游圣地,就是借着这四句话,把一年的活动包揽其中,在任何季节里,都能吸引游客神往,兄弟县的菜花节、汉滨区的龙舟节,这类主题活动,应可比一季的旅游效绩相差无几,镇里的庙会,乡村的赶常,也都能让游客们感觉到“乡土气息”,主题活动可以不常有,但决不能间断,立足抓主题办活动,突出地方特色,提高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内涵,将提高我县旅游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让饮食也有文化

    民以食为天,讲到“吃”字好像有点粗俗有点原始,但加上“文化”两字就有了别样的含意,宁陕县人热情好客,论“吃”无愧为十大县之首,可说到“饮食文化”,却虽得捉襟见肘,当然“饮食文化”是一门学问,在这用词有些博大精深过于广义,笔者引用到这里其实意指“特色小吃”,有人说我们有核桃、板栗、猕猴桃,这不算特色算特产,西安的羊肉泡、肉夹馍,紫阳的蒸盆子、汉阴的酸水鱼、涧池的浍面片,这才算“特色”,宁陕小吃唯一上了西安百事通的是“神仙豆腐”,遗憾的是这道菜虽有药效但色味不敢恭维,一个小店要有招牌菜才能吸引食客,一个地方也要有特色小吃才能让旅游更加红火,一提到重庆,大家会想到火锅,一说起大连,大家会想到海鲜,让饮食做到有文化,需要我们推进餐饮意识创新、技法创新、经营服务创新,农家乐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也可以打破格局,县级相关部门大胆尝试开展特色名小吃评比活动,不断鼓励、引导、支持餐饮企业不拘传统,勇于创新,才让我县的地方小吃慢慢地有特色,再慢慢成长为有文化有内涵的“有为青年”。除此以外,我县旅游商品的开发前景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坚持绿色食品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