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口回族镇人大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打造民族经济强镇,建设和谐美好江口”的总体目标,找准结合点,扎实开展乡镇人大工作,监督和支持政府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为促进少数民族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围绕中心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
镇人大坚持定期向镇党委汇报工作,认真听取党委对人大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及时了解和把握党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找准人大工作和中心工作的结合与切入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主动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镇人大除人代会作出的决议外,共向镇政府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类的合理化建议20余件,全部被采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抓好两个环节,努力提高代表素质。
一是抓好选举环节。镇人大在代表选举工作中,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选举法》、《代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选举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人大代表的标准和条件,引导选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真正把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议政能力强的群众选到代表岗位上来,充分发挥他们参与全镇社会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江口镇十七届人大代表共48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0%,其中具有大专以上8人,比上届增加4名,代表平均年龄44.56岁,比上届下降3.1岁,代表结构合理,文化程度较高,综合素质强,代表参政议事能力普遍较高。
二是抓好培训环节。以代表小组活动为主,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方针政策和理论,使代表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加强对代表的业务知识培训,组织人大代表学习法律法规和人大相关知识,提高代表自身素质和依法行使职权的能力。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代表的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新当选的人大代表较快进入了人大工作角色。
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开好镇人代会。
镇人代会召开前,镇人大广泛征求人大代表的意见,拟好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安排,做好会议文件的准备,督促镇政府按时提交会议审议的工作报告等材料,广泛征求意见。同时组织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视察、调查和走访群众,了解镇政府的工作情况,听取选民对镇政府的建议和意见,听取选民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意见要求,为审议各项工作和议案作准备,增强议政能力。会议期间,组织代表认真审议工作报告,邀请镇政府领导参加代表的讨论会,面对面地听取意见和建议。会议期间还发放统一格式的提写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的专用纸,方便代表履行职能。
开展代表活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围绕镇人代会作出的决议和镇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活动。近年来,组织代表视察了以冷水沟村猪苓半野生化人工栽植为主的药材产业建设、以江河流域优质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建设、以船新、江双通村水泥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听取镇政府关于主导产业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代表通过实地视察和听取工作汇报,全面掌握了全镇主导产业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镇政府对代表提出的建议十分重视,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加强干部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主导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紧紧围绕镇政府提出的“打造民族经济强镇,建设和谐美好江口”的奋斗目标,组织本镇的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经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一批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镇人大代表陈武华带头发展猪苓1000余窝,天麻1000余窝,带动了全镇以猪苓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镇人大代表王志林发展林果业,建优质核桃园30亩,板栗50亩,成为远近有名的大户;县人大代表马富群办起了民族特色餐饮业生意火爆。在本镇的省市县镇各级人大代表59名,80%都发展有林果、药材、养殖等主导产业,有力的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大发展。全镇建板栗园2余万亩,优质核桃园1.9万亩,种天麻10.56万窝,猪苓28万窝,新增养殖大户40户,养羊21070只,养牛1206头,养猪4574头,家禽56400只,发展袋料食用菌113万袋,实现板栗产量125吨,核桃产量80吨,出产猪苓15吨,天麻(干品)11吨,实现菌类产量1695吨。2010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0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8元,比上年增加17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