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又一次在办公室已经度过3个多小时了,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渐渐习惯了以办公室为“家”的习惯,特别是踏上警察的工作岗位,我倍加珍惜,因为办公室是“家”,“家”是温暖的。我喜欢回顾总结一天的工作,合理分析即将要做的事情,而此时,脑海中“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事情。
2011年,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各地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迅速行动,深入基层,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立足实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到了人民群众中。随着近年来“大走访”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其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有许多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机制。在这种形势下,借“大走访”从上至下推进开门评警,这“开”如何去开?怎样做才能取得应有效果?这值得我们每一名民警细细思量。
常言道:“当面说好易,背后说好难。”与群众面对面,自然是好话听得多,坏话听得少。我们不能因为听到表扬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听到批评心存不悦,百般“纠正”。否则,“评警”就成了“赞警”,最后只能是浪费精力走过场,起了反作用。因此,开门评警必须敞开心扉,打开“心门”,虚心诚恳地接受群众批评。当然,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我们广大民警要想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人人满意,的确不易。应该看到,一部分人因为价值观错位等原因所产生的一些情绪也极易发泄到公安民警身上,我们一方面要设身处地对这部分人的诉求给予理解,另一方面也要善于从情、理、法等多个角度与他们沟通交流,共同寻找良策,形成警民相互理解的和谐氛围。
既然“开门”,就要有时时开、事事开、处处开的勇气,大开而不小开,全面开而不区别开。不仅向夸我者开,更要向有意见者开;不仅在服务管理中开,更要在执法办案时开。要始终怀着一颗求真务实的自勉之心,擦亮眼睛,树起耳朵,于细微处见不足,于无声处听春雷。面对群众的评鉴,要模糊警种界限,模糊地域差距,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接受告诫;要从群众对公安工作不满意的评判中,寻找自身工作的不足和整改良方;要对于群众关心的涉及公安机关自身利益的非涉密问题,第一时间如实答复,绝不可语焉不详、敷衍了事;要从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中,知其所以然,从而寻到问题本源,进而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发生;要同兄弟单位乃至其他行业一起找不足,寻差距,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态度不断提高人民警察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饱含最朴实的哲理。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勇于直面人民群众的评议和指责,去粗取精,吸取完善自我的营养。惟有如此,才能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把评警之门真正“开”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