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210国道西万公路宁陕养管路段,我虽然不是一个元老,但心中也有许多的感触,因为正是这条路,使我来到了异土他乡,二十几年来在我痴心不改地为公路养护工作出力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这条路一天一个样的变迁过程。
1983年7月,承父业的我,接过父亲亲手交给我的养路工具,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养路工人,被领导分配到照明靠煤油、吃水河里挑,多员工合住一间宿舍的土木结构房的腰岭关道班。在老职工的言传身教下,学会了公路养护的日常工作,整修路肩、铲除水沟边坡杂草,处治路面病害,挖补坑槽是严格按照八道工序进行的,由于养护设备简陋,没有压路机,就只有借用行车来碾压,虽然处治路面现场摆有石头,刚好留有一个车道宽,有时热沥青铺在路面上,长时间没有车辆通过,沥青温度下降,碾压后的质量和平整度自然是不敢恭维的。公路水沟也是土水沟,沥青路面只有四米多宽。下一次雨就得垫一次路肩,路肩和油路面接壤处最容易坏,路面的平整度与养护标准相差太远,而且职工的劳动强度大,职工上班靠骑自行车和走路,功效明显跟不上,就连沿途的农民也瞧不起养路工人。
现如今,职工从生活环境到生产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沿途的道班房粉刷、装修一新,职工睡的是席梦思,每人有一套简单的家具,用上了高压电、自来水、洗衣机、电饭锅、电炒锅、有线电视,部分职工还用上了电脑,特别是夏天下班后还能洗上热水澡。文体活动设施定期配发,职工业余生活丰富。处治路面病害用上了综合养护车,前面切割机切割病害路面,机械开挖,后面热沥青摊铺,紧接着压路机碾压便一次成形,质量好,效益高,职工劳动强度明显减轻。职工上下班90%都用上了摩托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段上还为每名有摩托车的职工适当补助燃油费,体现了想职工所想,替职工所急的人性化管理。现在的210国道西万公路,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国家投资改善成标准的三级公路,路面平整,公路设施配套,标志标线齐全醒目。近几年特别是公路绿化逐步按照规范化标准建设,起到了美化、靓化的作用,宁陕境内国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正将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西安后花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宁陕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宁陕境内的国道全程仅需两个多小时,道班职工大部分双休日都能和家人团聚。在时间就是金钱高速发展的今天,可想而知这是个怎样的概念,我作为宁陕公路建设发展的见证人之一,不能不为它今日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无比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