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对宁陕县检察工作如何参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宁陕县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南麓,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下辖12个镇98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人,有汉、回、蒙、满、壮五个民族,森林覆盖率达8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经济发展总量较小,相对滞后。辖区内杀人、绑架、爆炸、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交通肇事等安全事故频发,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呈上升之势。随着旅游文化产业的兴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引汉济渭”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开工,大量的矛盾纠纷涌入司法行政机关,赴省进京上访的苗头连年不断。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公民自觉守法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村级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也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制约宁陕县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并不轻松,松劲、厌战、盲目乐观的情绪必须克服。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既处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何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认识,明晰思路,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管理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必须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要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纵观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社会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旅游富民,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维护群众权益为根本,以推动社会管理法治化为重点,以执法办案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手段,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推动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要坚持党委领导、融入格局;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坚持立足职能,推动法治;坚持严格履职,依法参与;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
二、狠抓办案,强化监督,在维护公平正义中保障和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执法办案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一要严厉打击影响社会管理的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刻认识用刑事法律手段促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性,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犯罪;依法打击影响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犯罪以及侵犯农民工、农村留守老弱妇幼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人生权利的犯罪,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努力做到严到位、宽适度、求精确、重化解、讲效果,切实减少社会对抗。二要积极查办和预防社会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着力营造清正廉洁、公正高效的社会管理环境。严肃查办征地拆迁、矿产资源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和劳动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坚决查办涉及民生和“三农”的职务犯罪案件,促进解决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领域和行业系统制度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加强调研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建议,充分发挥预防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三要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充分运用多种监督手段,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不断加强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坚决监督纠正执法不严、放纵犯罪以及动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刑讯逼供等问题,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高效、廉洁的司法环境。四要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保障和监督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坚决纠正行政执法机关超越职权滥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或不作为对该管的不愿管、不敢管、管不了的问题,保障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规范管理,努力形成促进社会管理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