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因漂流的刺激而乐,农民为漂流能挣钱而笑。这就是魅力无限的——
宁陕漂流
每到国庆节,秋凉便给漂流踩了刹车。但今年的中秋国庆节期间,宁陕县漂流仍难收浆。来自西安、安康、汉中的游客,自掌橡皮艇,随波逐流飞,开心的笑声洒满山谷。河谷两岸的农民笑得更醉心:想不到夏天赚得盆满钵溢,秋天还能美美地赚一把!
山水活了
西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后,宁陕的山水敞开博大胸怀,拥抱城里游客。山还是那样的山,水还是那样的水,却因为修通高速路、开创漂流业而由死变活,成了城里人的“香饽饽”,乡里人的“钱罐罐”。
夏日酷暑时,西安人、咸阳人开上爱车,带上亲朋,走出都市,奔向深山,驾一艘橡皮艇,徜徉在青山绿水间,体验自然,享受清凉。宁陕漂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休闲度假的首选。
在广货街秦岭峡谷漂流景区,正准备参加漂流的西安柴先生说,自从有了漂流,他一家每个夏天都要开车过来玩好几次,漂流、登山、吃农家饭,让人对这里的山水越来越依恋。
在筒车湾的汶水河漂流点上,咸阳李先生和家人刚结束漂流。与他同行的王女士说:“漂流不但可以亲近自然,还可以释放压力,真是太爽了!”
每到周末,你在宁陕的两个漂流点上看看吧,不是公司员工包团,就是全家一起出动,同学朋友齐来。呼朋唤友、刺激尖叫、汽车喇叭、商家吆喝,把沉寂千年万年的深山峡谷,闹腾得比戏台底下还热闹。常常是橡皮艇不够用了,停车场显小了……
“漂流为宁陕赚足了人气,使宁陕山水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宁陕县旅游局长吕宣强介绍说,仅今年上半年,漂流就创综合收入就近亿元。
漂流,已成为宁陕一张亮丽的名片。
产业旺了
广货街镇蒿沟村是秦岭峡谷漂流所在地,也是宁陕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的第一个漂流点。
昔日,这里风景如画,却闭塞落后,是国家扶贫重点村。2006年,蒿沟村引来的西安客商,投资1500万元建设秦岭峡谷漂流项目。项目业主先后投入10多万元,给村上修了自来水和堰渠等。漂流开张后,西安游客成群结队涌入蒿沟,要吃要住。于是,村民利用农家小院兴办农家乐。目前,全村农家乐达到62户。不少城里人也在这儿租房,开办农家乐。旅游旺季,这些农家乐每天接待4000多人次。
一时间,农民自家的土鸡值钱了,山上的野菜值钱了。那些不干没啥干,干也不赚钱的传统养殖、种植业,也有了令人欣喜的前景,成了家家珍惜的产业。该村很快建成了1000亩良种核桃园和200亩樱桃园,发展白灵菇等珍稀食用菌20万袋,还有人搞起虹鳟鱼和金鳟鱼冷水养殖。
日渐红火的漂流,不仅带动着一个村、一个镇的产业发展,也加快着全县的经济步伐。如今,宁陕的农家乐已经达到400多户,板栗、核桃园面积达到28万亩,袋料食用菌发展规模超过1600万袋,无公害蔬菜播种面积达2.5万亩。
“自从有了漂流,我们村上的产业旺了,钱好挣了!” 蒿沟村党支部书记鱼胜梅,满脸喜悦地说。
农民笑了
游客因漂流的刺激而乐,农民为漂流能挣钱而笑。
漂流虽然季节性很强,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带来的效益却令人惊喜。广货街镇蒿沟村铁桥组村民吉进祥,2005年前就办了个小商店,年收入不到6000元。漂流启动后,他率先改造民居办起了农家乐。其商店年收入超过1.2万元,农家乐年收入达两万元。现在,他一家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万元。
两个漂流还给宁陕人带来了机遇和好运。仅广货街秦岭峡谷漂流,就陆续从当地招聘了60多名农民工。他们在餐厅当服务员,在漂流点当检票员、救生员、码头搬运工,从而成为农闲人不闲、子女就业不作难的深山新农民。蒿沟村铁桥组就有10多人在秦岭峡谷漂流项目务工,人均年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
宁陕的两个漂流项目,拉动了宁陕交通、餐饮、就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带动了沿途乡村的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去年全县农民收入突破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