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不眠之夜,想起刘庶凝先生《还乡梦》自序中的“狐死守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思乡之情,无以言表。何故在深深的思念着我的家乡时,思绪万千,展转反侧,难以入眠,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我的家乡叫小川,地形宛如口袋,坚韧而又柔怀,养育着历代的千余儿女。曾几,那是渔米之乡,有雅号“小江南”之称,山峻水清,土沃情淳。2002年以前,乡道平整而柔和,蜿蜒进深,两边青山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路边小溪清澈见底,缓缓流淌。河边列排老柳,绿叶勃发,从河一边延伸到另一边,蓬盖着不宽的河面,为鱼儿们挡住了耀眼的阳光,让它们可以躲在水里欢快的畅游。一去二三里便有院落人家,炊烟袅袅,不时传来几声犬吠鸡鸣,一切都是那样的安详宁静。
2002年6月9日,也就是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年。盛夏的一股洪流打破了川乡的宁静。百年不遇的洪灾,让如画小川满目疮痍,接踵而来的天灾人祸更是使曾经的小川狼藉遍野。记忆尤为深刻,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集千年灵秀于一身的圣母老松树,也在那年因为忍受不住抢修村民的折磨被挖断了根系,无奈圆寂仙灭。一帮无知的人,内外勾结,肢解了树杆肢体,瓜分了如宝躯杆。每每回家,人静时,独抱着死去老树,神伤不已……
也许山树情深吧,2003年8月29日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家院周围四处山体坍塌,泥石流横行,留下了千年印迹,万年沉痛。每每回家,立于房前,看着曾经常常眺望的山脉,一臂断裂残景,总要转到裂缝处黯然神伤,伸出的手遮不住疼痛却能感受到裂缝吹出的丝丝忧伤……看到房后大山被泥石流冲刷的印迹,背部也刮来丝丝凉气。我深爱我的家乡。
作为家乡一子,外出工作后的我不喜欢政治,奈何选择了政治,身在江湖,却还想处身事外,也渐渐感觉到传统宝贵的乡情民风在丝丝溜走,那种勤耕尚读,德厚与善,温良谦恭的传统氛围被冲淡。我深深知道,如果没有厚德载物的胸怀,没有大爱无声的情怀,如果感受不到耕读气息和智慧灵气,不能和川民融为一体,怎么能带领川民们走向更广阔的路上呢?
奈何一人之力,能感召众心皆归吗?漂泊中小小一叶扁舟,难挡激流。家乡呀,生若不能为你匡扶正气,死当以躯填穴,报养育恩情。
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