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梦回天汉

作者:陈亚东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1-12 00:00 【打印本页】

 


    算算不觉着离开汉中已有五个春秋了,还记得离开的那天天色是那样的沉沉。

    当初临发汉中时与众友人作别,顿感内心的空虚,总觉得一定是有什么东西落下了。友人送我登车后,在深沉的暮霭中,渐行渐远,颜色已不可辨识,但仍看得见友人挥手送我。那种惆怅,似比去国离乡更深一层。我登车别友人后,心境幽昧而麻木。幸好一路上伟岸的青山最终还是让我心灵的急流返于平静。天在那里低沉,山在那里静默:他们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却能听到他们安慰的声音。

    五年过去了,离别的情景历历在目,又恍如梦境。

    在山城的日子过得紧张而又盲目,人生的小船到底该驶向何方,这个问题始终徘徊在我的脑海。工作比较繁琐,总盼着能有时间来整理心绪,可是每遇闲暇,伴着我的却总是些莫名的空虚。一直都想找个合适的时间出去走走,尤其是想回汉中看看,不打扰任何人,就一个人,就算只是走走。或许那曾今陪我度过了四年时光的故地会给我一些启示,让我不再迷惘。

    初春一个晴朗的下午,馆里突然接到通知,让我和另一位同事陪同县上的领导去汉中考察文化旅游。没想到盼望已久的时刻就这样地来到了我的身边,也没想到幸福来的竟是这样的让人猝不及防。

    久违的汉中,我就要回来啦!

    不需行装,只换了件刚刚熨烫过的西装便立即出发了。

    车子疾速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起初的一段路程都是在群山之间穿行。山是巨人,路是他精致的玉带,路旁不时还有潺潺的溪水流过。今天再看这山水,倒别有一番韵味。没多久车子走出了山的怀抱,汉中平原向我们敞开了大门。满眼金灿灿的油菜花就像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亲切而热烈。这时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和金色的油菜花海连成了一片,真是一张绝美的油画。而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梦境。

    车子最先到达的是铺镇,街道一如从前,房屋却早已变了模样。这里是我一位交好的朋友的家乡,大学的时候也是他做向导带着我从这儿开始认识了陕南的乡村。作为一个看惯了黄土地的关中人,这里的小桥流水,宛如山水画卷的村庄,深深地吸引了我。也许也就是从这里种下了我和陕南难以割舍的情缘。

    离城愈来愈近,心情却紧张了起来。

    车子继续向前行驶,一幢幢楼房向后闪过,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深怕错过了那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新桥十字进入了视线,这个地标我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它西边尽头就是我的母校——陕西理工学院,汉中本地人和校友们都习惯称他为汉大。恰巧车到十字的时候是红灯,隔着车窗向着母校的方向望去,这时落日正好用它金色的余晖勾勒出了主教学楼的轮廓,整座大楼更显得金碧辉煌。主教学楼的前方不远处就是被命名作“天汉飞虹”的学院大门,此时的校门在夕阳的映照下也格外的美丽,仿佛真是天上的虹。还记得02年南北校区合校的晚会标题也叫做“天汉飞虹”,我也有幸成为了晚会上诗朗诵节目中的一员,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现在,我又一次停在这个十字路口上,远远的遥望你——我的母校,这时的我离你已是如此的近又那么的远。虽然已近在眼前,但我却不好开口让同行的人为了我的这点私心而作停留。此时,我只能让心飞到你的身旁去亲近你,问候你。不知不觉车子已经启动,短暂的停留虽然还很不够,但我已知足。随着车子的前行,教学楼、校门很快就被其它的建筑物所淹没,但刚才的画面却已深深地定格在了我的心里。

    过了新桥十字就到了汉中的市区,左右林立的高楼和商场店铺依然显示着汉中的繁华和时尚,可这些和我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当我的思绪还在记忆的河流里漫溯的时候,车子就已经来到了入住的宾馆。

    之后的情形和我想象的一样:汉中友人盛情款待,我们一行人倾心以对,场面甚是热闹。

    席间无意中忽然听到有人说:“文学院的王博士就快到了。”难道是我大学时的班主任王老师要来,我禁不住一阵欣喜。记得大学的时候,王老师对我极好,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而我可能也是最令老师失望的学生,如今的我已经默默无闻到不好意思联系老师和同学。老师还会记得我吗,毕竟已分别了五年。

    就在众人正谈的热烈的时候,房间的门开了,进来的正是王老师,依旧是一头短发,黑边的眼镜,眼神炯炯,米白色的西装朴素而儒雅。见到王老师进来,众人都起身迎接,我略显怯怯地站在了靠前的位置,声音不大地喊了声:“王老师!”令我惊讶的是王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并且用熟悉的语调问我道:“亚东你好啊,晓慧来了没有?”我急忙回答:“就我一个人,她没有来。”“哦,是这样啊,怎么一直也没有你的消息?”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半笑着低了头。老师入座之后,我第一个举起酒杯恭恭敬敬地给老师敬了酒。老师依然用我熟悉的语调说道:“工作了也要常联系啊,挺想你们的。”我说:“会的,一定会的。”在这简短的谈话之后便再没有机会和老师单独说话了,然而这也正好解了我这个不肖学生的尴尬之围。

    我心想,老师不是我一直想见的人吗?怎么现在见到了,自己倒是这样的局促。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知道这也不难解释。

    宴席上仍然是觥筹交错,我嚼着不知味的美食,心里头却是五味俱在。惟有不时间可以看看老师的背影,倒觉得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了。就这样坐了不知多久,宴会终于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主客继续说着意犹未尽的话题互相送别,我只略显沉默地送别了我的老师。“老师您慢走。”“常联系,挺想你们的。”一样的话语,一样的情谊,不一样的我。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在南郑举办的汉中首届油菜花节的组织筹备工作,对我来说真是长了不少见识,也让我知道了旅游品牌对于旅游发展的特殊意义,那块巨幅的印着“中国最美油菜花节”的广告牌至今让我感触良多。参观完这一处之后我们又到了洋县的长青华阳景区考察当地旅游开发。这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条老街,建筑一律都是仿古的式样,就连派出所也没例外。打眼望去倒是古色古香,但近前去看,过重水泥味就让人很不舒服。总觉着仿古得有点做作,说是老街其实大都是新砌,感觉就像贾政非要在大观园里扭捏一处农家田舍似的。其实在这一处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让我明白了搞旅游更应该解放思想,可不能畏首畏尾太过保守,吸引游客才是硬道理。

    这两地的参观结束,我们的行程也就结束了,可我还不想这么快返程,我还没有找到我的答案,在车子临上高速的时候我选择了独自留下,留在了洋县龙亭这个我从未到过的地方。尽管没来过这里,但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这里仍然是汉中,是汉中就有故乡一样的亲切感。果然一切都很顺利,经过一位大爷的指引,很快我就坐上了开往汉中的高速,在车上还联系上了一位在汉中的久未谋面的好友,并相约车到之后同回母校看看。

    大约四十分钟之后我回到了汉中市区,依然是要过新桥十字,这回却只有我一个人,隔着车窗便看到了等候在那儿的朋友。朋友变化不大,只是看着成熟了许多。不等我下车站定,就让朋友来了个熊抱。没有多的语言,只感觉到朋友的双手重重地拍在我的背上,拍起了我静默的灵魂。彼此问候过后,我们就又像大学时一样互相手搭着肩膀,朝着熟悉的校门走了过去。这种久违感觉让我的眼眶也有一点湿润了。

    来到神往的彩虹门下,当初离别的情景和现实的情景交织在一起,让我有一种恍若隔世的错觉。校园里,那些熟悉的草木,熟悉的教学楼,都让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尤为亲切的就是我们住过的宿舍楼,虽然现在已是不知姓名的学弟们住在这里,但绝不影响我对它的那种特殊的感情。经过管理员的允许,我们来到了我曾今住过的307宿舍。门窗依旧,陈设依旧,不同的是换了它们的主人。站在宿舍里,曾今的笑脸,一张张的浮现在眼前,当时各人的床位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兄弟们,现在的你们都还好吗,想你们了啊!

    走出宿舍,步入校园,迎面走来的是一张张青春的面庞。而我们,谁都看得出只是过客,这里显然已不属于我们,我和朋友相视而笑。有一瞬间我忽然明白,这里其实只是我们人生的一程,这一点对于这里的任何人都一样。这里虽然有过我的梦想,有过我的荣誉,但现在的我已经踏上了人生新的一段路程。人不应该忘记昨天,但也不能总是背负着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