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云的《风吹过秦岭》
和几个朋友聊起刘云的散文,末了的结论是,刘云的散文,别人模仿不了。
当年贾平凹谈文学创作,说一个作家要选好自己的领地,要打井,把井打在自己的地里。你硬要在别人的地里打井,羡慕别人井里的水,但别人的水打上来别人喝了。可以说,名家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地里打着深“井”:陈忠实的领地是关中,贾平凹的领地是商州,陈长吟的领地是汉江。刘云也在“打井”,他的领地就是秦岭!
2008年,一部《走进大秦岭》,让甘肃诗人王若冰火了起来。他曾七次进入秦岭腹地,亲身走过了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他对秦岭有发言权。刘云不同,他不是多少次穿越,而是就吃住在秦岭,他和秦岭朝夕相处、肌肤相亲。朝霞、落日,早春、晚冬,风雨阴晴,四季变幻,一呆就是七年。和他人不同的是,刘云是揣着赤子的心,怀着感恩的情,捧着敬畏的意,来和这一座民族的“父亲山”做着魂灵的追问与时空的交流。陈长吟说:“在散文界,执著地描写秦岭故事,勾勒它的风姿,倾听它的呼吸,触摸它的脉搏,解读它的心语,要数刘云。”
《风吹过秦岭》,这是一个诗意的书名。早年写诗的刘云,寄身到秦岭大梁下的一个县城,他用诗人的魂灵,摩挲着川道的每一尺土地,亲吻着山梁的每一寸肌肤。这叫人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刘云爱秦岭,是真爱!他爱秦岭的所有,他爱所有的秦岭的人。
读《风吹过秦岭》,有两点突出的感怀,一是刘云山一般的性格,二刘云水一样的情怀。
刘云的感觉中,秦岭是一阵乱斧劈成的,最小的石头也是直立着的,一群群向上的山峰,是绷着劲儿地向上,并且还在长。秦岭的许多老林子,都有桅杆林立的感觉。置身其中,刘云的渴望也是不由自主地要努力向上了。秦岭长风呼啸,落日巨大,这一条“长衫风起的汉子”,永远站立着行事。身处秦岭的刘云,总是被秉直的秦岭窒息得气喘吁吁。在他眼里,“一道道山岭,一条条峡谷,粗大的阳光,斑驳的月亮,危机四伏的空气”,都叫他不敢停下脚步!他觉得,在秦岭,人的精神,总是会与有关海拔的概念成正比的。他曾多少次登上秦岭天华山的主脊,感觉秦岭已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人,一个像父亲那样伟岸的形象。此一时刻,历史烟云,千年往事,那些历史人物化作了大大小小的山脊。“大汉走过了,盛唐走过了,康乾走过了,民国走过了。”他的胸怀,有了秦岭一般的阔大与广袤。他不由得也像秦岭的树木一样,“攀着山的肩膀,长出向上的思想。”常年与秦岭为伴,刘云的襟怀就像秦岭的山谷了;朝夕与秦岭为伍,刘云的脊梁就像秦岭的山峰了。刘云在秦岭行走,更多的接受了秦岭的阳光,吸纳了老林子的空气,获滋了秦岭的山泉,沉淀了秦岭的钙质。他说,秦岭是他的第二故乡。
如果说刘云有着如山的秉性,那么最为珍贵的是刘云有着如水的情怀。《风吹过秦岭》中,有许多描写水的篇章:《亲爱的水》《雨音乐》《水有根》《清水》《雨落汉江》《水边纪事》等。还有一篇,《泪飞飞》,写的是泪水,可见刘云于水,是多么的相谐与相融。多年地方当差,刘云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性情中人的刘云,刚性的同时,也有着太多的柔软。每每,乡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会惹得刘云泪水蒙上眼睛。一次,在一个老婆婆的哭声中,刘云“也会逼出哭腔,或摇着手,说不出一句话来。”有一年,刘云到一个偏远的遭受水灾的乡村,快五十的乡党委书记诉说灾情时哭起来像个婴儿,“最后硬是出不来声音了,直打手势,那泪水还是长流不止。”以后,情况变好了,可刘云每每来到这个乡,当汽车穿越秦岭的原始老林,寂静的氛围和道路的颠簸,总是让天空大地不能平静时,刘云的内心“便有一种想哭的冲动,理不清为何而哭,只是想哭。”刘云觉得,“感情是个试金石。关键的时候装不出来。”他觉得在乡下久了,在真正的民间待久了,心真的会变得很软。《美丽乡愁》中,刘云说:“我是下了决心的,一定要找一个好医生,把我幺叔的腰看好。”这里,岂止仅仅是幺叔的腰!全球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了这个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山区小县。吹过秦岭的风,满裹着寒气。但刘云觉着,“在寒风中用劳作抗争命运的汉子女人们,他们呼出的热气,叫风景有了温度。”他相信,“当风再次吹过时,它会是春风,叫秦岭再次绿起来。”刘云爱他工作的那个小县,那年的大水灾过后,他说这样一座小城犹如城边各处美丽生长着的一片片竹林,水过后,火过后,只要竹鞭不死,它依然会萌发起来,注定涌动着无限的生机!
爱秦岭,爱秦岭的林木、庄稼,爱秦岭的所有一切。大爱在胸,再加上出神入化的文字功夫,刘云笔下的林林总总,总有着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他的《菜花强悍》《春天是立住身子的》《喊魂》《田埂的尽头》等等,在人们享受文字的同时,更使人的魂灵受到了深层次的撼动。刘云的意识是平民的。他形容汉江雨,“打在看守田缺子的农人的斗笠上,像筛粮食的声音”;说村人在地头打盹的当间,满耳间就响彻着庄稼生长着的声音;他简直就是一个高职称的老农,说老林子间的谷地里,“土地黝黑,蛐蟮肥大,养尊处优的地蚕被翻开晾在太阳下,丑陋地扭动着身子。”曾经的农业,曾经的乡村,渐渐地愈行愈远,他的心,“常常在高远的天空下揪痛。”多年沉寂,厚积薄发,刘云的文字扎实沉稳,饱含张力,诸般事物与形象,在他的笔下成就了一种艺术。
刘云的脚步在秦岭行走,刘云的笔触在心灵行走。脚踏实地,承接着秦岭的阳光雨露,刘云的散文,就有了原生态般的鲜活与南山老林般的扎实。刘云爱秦岭,刘云写秦岭,秦岭通过刘云的笔,走向了全国,也走进了万千读者的心。
2011、3、27 长安采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