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有感于穷县办大教育

作者:姜子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9-16 00:00 【打印本页】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要落到实际行动上,也绝非易事。宁陕县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40%用在教育的投入上,从“营养计划”到“蛋奶工程”,再到“双高普九”,最终在全省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前不久,宁陕县委、县政府又作出《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决定》,作为国定贫困县,其目标就更为宏大、其意义就更为深远了。

    一个国定贫困县,如何能站在教育强县的高度、如何有底气能持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该县一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就是很好的回答。一是抓财政开源节流。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教育支出,财政教育拨款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加强城市教育费附加征管,足额预算教育县级配套资金,这是《决定》的庄严承诺。二是抓廉政节约开支。县纪委多次发文,明令停建“楼、堂、馆、所”、装修办公楼;严禁购买高档小汽车;同城不宴请,下乡一律在乡镇食堂就餐;不开展无实际意义的升级达标活动;领导干部3年不更换小车,减少出国境学习、考察、参观,节省开支,以实际行动支持教育。三是抓连校帮扶办实事。结合“连心工程”,县级每个部门包抓一至二所学校,协助解决学校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贫困学生救助等实际问题,一定三年不变,纳入县对部门年终考核。仅县民政部门包抓帮扶广货街镇沙洛村小学,每年要去看望一批贫困学生,送去过冬的棉衣、被褥、鞋子,为学校添置住宿床架,今年还面向全县两次救助困难学生上大学50多人,支出救助资金15万多元。四是抓社会捐资助学。政府设置每年百万教育振兴基金,增加教育专项投入,表彰鼓励爱心人士、社会贤达及国际友人支持宁陕教育事业,有专人负责牵线搭桥和推介,哪怕捐很少的钱,政府主要领导都要亲自出面答谢以示感激。古福坤、赵海实等一批事业有成的老总都为宁陕教育多次捐款,仅今年教师节,古福坤、赵海实老总就为宁陕中学分别捐款10万元、5万元。

    穷县敢于办大教育,这是对教育认识的升华,是该县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又一次闪光,不管结果如何发展,什么时间看到收获甩掉贫困县帽子,至少让宁陕一代人点亮了希望,有了憧憬美好未来的平台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