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胡忠、谢哓君让人感动是坚守信仰

作者:洪乔德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2-14 00:00 【打印本页】
   2月3号晚,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人物中有一对教师夫妻,丈夫名叫胡忠,妻子名叫谢哓君,他们都曾经是成都市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而如今的他们已经扎根在高原,为藏区的教育事业默默付出,与他们一起相守在高原上的还有他们的女儿胡文吉。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2011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胡中和谢晓娟的《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胡忠、谢晓君夫妇让我感动的是坚守信仰,因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胡忠、谢晓君夫妇是行为让我想起了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壮举,他们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挑战身体极限,行程二万五千里,取得了战胜恶劣自然条件和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剿,胜利到达延安。靠什么在支撑红军指战员?靠的是让劳苦大众过幸福生活的信仰。

   他们夫妇的行为让我想起了当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冲破千难万阻奔向延安,去寻求真理,寻求让贫弱的中国能够走向民主、富强,他们舍弃大城市的和富裕家庭的物质生活,去延安投身革命,面对的流血和牺牲。他们靠什么在支撑自己选择了流血和牺牲,靠的也是信仰。

   胡忠、谢晓君在3730米高原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藏区的孩子们身上,而对于他们自己的女儿胡文吉,夫妻两人却似乎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但他们夫妇的言传身教让女儿学会了关爱他人,用胡忠的话证明:“那感觉就是目前情况下,她是很健康的,心理非常健康,她健康到什么程度,这个孩子,她很感恩自己的父母,她晚上睡觉她会先钻到被窝给我们暖被窝的,不是一天两天,一直就是这样子,我们没有这样教育过她,这个孩子她能够成长到这个程度的话,她内心对自己的父母那种强烈的亲情已经溶化成她的一种感恩的话,教育就成功了,在走向成功。”

   胡忠、谢晓君行为让我想起了毛主席1944年9月8日写下的不朽著作《为人民服务》,文章开头写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他老人家还写到“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胡忠、谢晓君夫妇的行为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当今社会为人民谋利益已经完全没有非要去死亡的环境,但为非亲非顾的孤儿放弃自己的体面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到藏区高原坚守11年的行为却十分难得,相信绝大多数人普通人是难以做到的。

   胡忠、谢晓君夫妇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