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回家,去了昔日的小学。记得那时候,不到六岁的我由爸爸牵着小手,走进了这所校园。2000刚刚毕业的我又独自回到了儿时的母校,走上了讲台,成了一名教师。2003年在母校三年的栽培下,我又走出了它的怀抱,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发展。
7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来到了母校的身前。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人血沸腾的黄毛丫头了,如今的我已为人母为人妻,沉稳内敛。母校的模样也已是面目全新,今非昔比。
那栋破旧的土木结构的两层教学楼不见了,矗立在我眼前的是一栋崭新的三层教学楼。记得那时的一楼是教室,二楼是教师的住处,踩在二楼的木板上,颤巍巍的,上面行走,一楼的学生就会轻轻数落着老师的脚步声。这时老师是不会批评我们的,那位年轻帅气的数学老师只是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幼时的我们捂着小嘴在桌子下偷偷的笑着。还时不时会从木板楼层的夹缝落下一丝灰尘,一片刨花在我们的头上。如今教学楼高大气派红瓦白墙,教室墙壁光滑洁白,课桌椅完好无损,老师办公室宽敞明亮,崭新的电脑,崭新的办工桌椅,专门的音乐舞蹈室,崭新的风琴电子琴,图书室,电教室,一次分布陈列。看着这些,无比的欣慰,教师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好。这一切都归功于国家实行的15年免费教育,全省的“双高双普”达标验收,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资,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里的学生差距缩短了,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世界,他们的童年不是黯淡无光,他们也可以歌唱也可以舞蹈,他们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楼前那五棵瘦小的矮小的白果树,如今也是枝繁叶茂高大笔直,整齐的摆列着,阳光从参差的绿叶间洒落下来斑斑点点,茂密葱茏的枝叶为一群又一群孩子们遮挡风雨,而不知疲倦。
中间是宽大的操场,这里不再是以前那个晴天跑起步来,尘土飞扬。雨天,稀泥沾满脚土地面。如今是全部硬化的水泥地面,规划整齐的篮球场,乒乓球场。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再也不会像我们那时了,到来了初中还不会打乒乓而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了。
操场的左面,以前那面坑坑洼洼矮杵黄泥土墙不见了,现如今是一面结实的高高的砖砌围墙。再也看不见邻家农户吃饭闲聊,听不见他们为琐事争吵。白白的墙壁上,绘满了精彩的图案,处处充满了文化的氛围。孩子们天天耳濡目染,“体育强身健体,知识改变命运”深深的印记在孩子们的幼小的心中。
操场的右面,踏上几步台阶,是一排排红砖黑瓦老师的宿舍,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大多数都空空如也。7年前,10多个老师不够住,挤得挤,拼的拼,为此我还回家和父母挤到一块住。
操场的对面,还是那排砖瓦房,经过整修粉刷面目全新。以前是厨房老师宿舍,如今好多房子也都空着。东头的厨房改换了过来,为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营养计划,保证学生一日的蛋奶,热菜热饭,厨房改建的更加宽大,崭新的灶台,消毒碗柜,冰箱冰柜,干净的餐桌,农村孩子的上学条件越来越好。房前那两棵塔松,更加高大挺拔了,更加苍绿稳健,翠绿的宝塔屹立着,它默默注视着这里的荣辱兴衰热闹冷清,看着一个来了去了,迎来送往,寒暑依旧,岁月依然。两旁的花坛里,花儿更加娇艳,叶儿更加青绿,阳光下她们的笑容是那样迷人,他们为孩子们高兴,一切上学的费用全免,还有生活补助,天天可以吃到热菜热饭,鸡蛋牛奶;她们为农民高兴,负担减轻了,生活更好了;为老师们高兴,办公条件好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备课负担减轻了。
学生上学条件好了,可是学生少了,7年前还有120多个学生何等的热闹。现在只有学前班一二年级20多个学生。教学设施也加强了,十几个老师走的走去的去,还是4个老师默默耕耘在这里。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听到的仍然是老师们ā、ō、é…,1、2、3…,不管还剩下多少学生,他们依旧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走出校门,两旁的10来棵小树,刚刚成长起来,它们还只有酒杯粗,一米多高。只要他们经历风吹雨打岁月的洗礼很快就会茁壮成长,几年后也是参天大树。不是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吗?比起培育人才的艰辛,他们又是何其简单。
踏上小桥,昔日1米多宽的堰渠由于“6,9”洪灾农田的改建,变的只有几十公分宽了。怀念小时候那清澈的河水涓涓流淌,河底光滑圆溜的石子。每当夏日我们都会挽起裤脚脱光小脚,到小河里嬉戏玩耍,有时还有小鱼苗倏地从我们的脚丫子窜去。今天,这一渠清清的河水还是源源不断的流淌着。不由得想到了朱熹的那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当教师的,不是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保持自己知识源头的鲜活,才能更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吗?
久久回望着母校,它培育了我,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一个知识有为的青年;它栽培了,让我这个刚刚踏出校门才薄能浅涉世不深的毛头姑娘逐渐脱颖而出独当一面。感谢我的那位老校长,感谢他的教导栽培。
走过了,路过了,见过了,呆过了不同的学校,至今深深的怀念小学母校。整个宁陕找不到像它那样一个四合院落式的校园,祥和静谧,古朴大方。特别是那巍巍的塔松,那一渠汪汪清水,那座简朴石桥,你在别处学校是找寻不到的,所有这些青松绿树,小桥流水,都聚集在了这所学校。绿涌动着是希望,水流淌的是生命。
这所别具一格的学校就是柴家关小学,它是那样让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