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锨把儿,扫帚把儿是我们养路道工的武器。
记不清古代哪位军事家曾用“攻其坚,必先利其器”来归纳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道班人深有体会,公路养护野外作业,日巡查、月检查、年评比,还有各级公路主管部门把脉和社会监督。就像行军打仗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必须又快又漂亮地准时结束战斗。无论刮风下雨,大雪封山,严寒酷暑,抗洪抢险,水毁、塌方、交通事故。确保公路畅通的武器是铁锨、扫帚和橘黄色安全标志服组成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大特种兵。再贴切点,铁锨、扫帚是子弹,把儿是枪,合二为一就是公路养护大军冲锋陷阵的手中钢枪。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映照着道班人喜欢摆弄把儿,收集把儿,追求把儿,离不开把儿,视把儿为武器装备。古往今来无数战例证明,装备精良的一支队伍,是能战斗善打硬仗的军之魂。为此我们的把儿都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相互攀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把儿一复一日地握在手中,做着重复地动作,用着称手、灵巧,工作起来事半功倍,干净利索的为行业内外树形象。总之好的把儿都喜欢四处张扬、炫耀、引以自豪。
抓不住,理还乱的思绪穿越时空,脑海不断浮现宋辽战争杨五郎为取斧头把儿历尽千辛万苦的一幕幕,军人手握枪把儿保卫祖国,农民手拿锄把儿,耕耘出亿万人的衣食,教师的粉笔把儿培育出无数国家栋梁。新路道班小李清除塌方撬断锨把儿,大李、二李在水毁路段用掀把儿抬运示警桩,还有老付扫除冰雪路面的防滑沙粒而折断把儿,老牛用专家手艺焊接一个又一个锅瓢把儿,我果断用掀把儿撑住滑向深沟的面包车,老罗在河坝沙石滩上用新式重武器,狂击野猪把儿寸断的惊心动魄场景。
一次在去重庆的火车上,遇见几个人指着窗外的毛竹议论如何做把儿。我心中为之一振“同行、知音”主动搭讪,果然判断准确。养路人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对朝夕相处的路、形影不离手的把儿那份真挚情感来。常言道:“人强不如家具强”,时时刻刻指引着道班人重视把儿,把儿都会选用粗细适中、光溜顺直的,最好略带点弯、一顺儿弯,长短和自己身高一样,要求轻巧、柔韧性好的材料。我是一个特爱收集把儿的愚人,几种竹子的把儿、多种树木的把儿,应有尽有。其中一根“白纳木”宝贝把儿,几年前在三官庙大道班时,频繁地被班上那帮自由女神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抗议,最终篡改了历史演变成“狗拿木”。增广贤文曰:“世上无直人、山中无直树”印证着身在山区的人弄到一根称心如意把儿都很不容易,那么战斗在平原的道友们,是不是正为把儿之事烦恼呢?没关系,老竹子比比皆是,非常达标,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