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宁陕

渔 湾 纪 行

作者:肖成刚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8-09-22 00:00 【打印本页】

    三十日晨,云淡风轻,早行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穿梭在马路两旁,伴着车子清脆的铃铛响,耳边传来长安河幽幽的水流声,河里的沙石清晰可见,看了令人心情舒畅。我们早早地等候在县委大楼下,八点,一行12名志愿者在白队长的带领下,沿着210国道向西逶迤而行,目的地是汤坪的渔湾,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地。

    也许是看惯了南京林立的高楼大厦,厌恶了西安嘈杂的车水马龙,这一路西行,所见到的每一座山,经过的每一条河,都令我感到无比的新鲜,感觉到处都充满着生命的绿色,野花零星地开在山间,好像朵朵腊梅绣在姑娘洁白的手绢上,秀气而雅致。还有路旁那迎着朝阳的向日葵,早已成为我相机镜头下的宠儿,让我贪婪地满足着摄影带来的喜悦。     三个小时的步行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汤坪渔湾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不大,人口也只有三百来户,而且分布较为零散。到这里时,相机早没了电,本想在此买对电池,多照些相留念的,谁知这里一家商店都没有,令我多少有些郁闷。再往前,白队领我们到了一农户家里,组织大家跟这位大叔了解情况,随便问些自己想知道的事,于是大家很积极地问些家里几亩地,菌怎么栽培,政策如何之类的问题。而我却显得不那么礼貌了,“你们家每顿都吃肉吗?”“你家里有多少存款?”“你家里有电视机吗?能收几个频道?”一连串地发问似乎弄得他有些尴尬,然而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不管这位农户家有多宽广的土地,或者盖了多大面积的菌棚,如果每天吃的只是青菜稀饭,家里没有积蓄的话,前面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也许是问题有些冲,也许是听不太懂陕西话,我并不清楚他家到底有多少存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进屋时我确实瞥见他家房里有台彩电,听说能收二十几个频道,两个小女孩正在开心地打闹,见我进来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正屋有个沼气炉,用的是自家池里的气,每家每户都有,然而气好象并不多,他家厨房还在烧着柴火,冒着浓烟,熏黑了房顶的墙壁。我猜想如果整个村只建一个或几个大池,有专人管理,投放气料,每天都通过管道给每户人家送上足量的沼气,农户就不会再烧柴火,那么封山育林、推行洁净能源之类的政策自然也就落实了。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优惠政策很多,当时大叔给我们介绍时,我并不太能听懂他的方言,不过从进村到出村绕了一圈后,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连接着村里每家每户的路,都是水泥浇筑的,相信山区里有了这便捷的交通,渔湾人民一定会开着卡车,满载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到达西安、南京、广州,换回大把大把的钞票,把自己的家乡装点得更加美丽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