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转发省旅游局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作者:原创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9-06-12 00:00 【打印本页】

      
宁政办发〔2009〕9号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
   
    省旅游局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省旅游局制订、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规划纲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三月九日


    
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规划纲要
   
省旅游局

    
    为了进一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陕南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尽快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使之成为陕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加快陕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兴市富民的必然选择。汉中、安康、商洛是我国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地区之一。从资源条件和发展前景看,旅游产业在陕南突破发展中最有可能、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也最需要率先实现突破。大力发展陕南旅游产业,有利于发挥陕南生态资源后发优势,迅速提升陕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气,拉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把产业发展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迅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带动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
   
    (二)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我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强省的必要途径。打造陕南山水休闲旅游品牌,形成区域生态旅游特色优势,实现历史文化、红色旅游、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一体化发展,是全省旅游产业完成战略转型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点所在。
   
    (三)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构建我国西部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完整一体战略格局的必然要求。陕南具有旅游战略集成优势和地缘优势,是连接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和西南地区旅游的关键通道。大力发展陕南旅游产业,对于整合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造就我省旅游产业在国家建设旅游强国历史进程中的独有战略地位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
   
    (一)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面临着历史性机遇。陕南旅游产业正在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旅游产业地位逐步得到确立,重大品牌旅游景区建设已经启动,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和运营有效机制正在形成,惠民富民特色旅游发展迅速,区域旅游协作逐渐深化,政府引导性投入逐步加大,各类开发资源快速聚集。随着西汉、西康、西商、十天和西武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陕南的可进入性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陕南周边的关中地区、成渝地区、江汉平原以及中原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数量多,旅游消费规模大,为陕南旅游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陕南旅游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表现是: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经济总量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品位极不相称;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缓慢,打造旅游精品的任务十分繁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旅游景区连接道路通行能力有限,供电、供水、通讯设施不能保证需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完善,极不适应以散客为主的市场需求;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和决心上还没有到位,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政策支持,等、靠、要的观念仍然存在;投资渠道单一,市场运营主体发展缓慢;周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形势严峻,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旅游业作为陕南突破发展的第一产业选择。以山水为基础,文化为灵魂,项目为支撑,市场为引领,突出“千里秦岭,千里汉江”的特色形象,着力加强旅游精品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着力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着力发展惠民富民特色旅游,着力营造支持和保障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陕南旅游产业尽快实现突破发展。
   
    (二)总体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到2010年,陕南旅游收入达到80亿元;到2012年,旅游收入达到150亿元,旅游产业真正成为陕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把突破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原则。按照“突出大特色,打造大景区,构建大循环,形成大容量,产生大影响”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建设精品旅游景区,着力完善省际旅游线路和区域旅游精品环线。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聚集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方面的各类资源,营造旅游产业一流发展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按照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精品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培育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多元化市场运营主体。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在有效保护基础上加快开发,在科学开发中促进保护。准确认识和把握旅游资源品位,加强规划建设,强化科学指导和合理开发。正确处理游览区和服务区的关系,着力提升游览区品位,不断完善服务区功能。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产业要素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和完善旅游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旅游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着重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体现民俗文化的特色旅游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规模。统筹区域资源整合,实行板块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合作和区域市场开发水平。
   
    四、加强旅游精品体系建设
   
    (一)加强项目规划和策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组织编制重点项目开发规划,引导科学合理开发。加强旅游项目策划,突破定式思维,在凸现自然山水特色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大胆运用新的策划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突出动态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策划具有形象比较优势、市场吸引力和震撼力的特色旅游项目。选择国内著名规划单位,加快完成省际旅游线路、区域旅游精品环线和标志性精品景区开发规划。
   
    (二)强化标志性精品景区建设。依托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选择资源品位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功能、对精品线路建设具有支撑作用和对区域旅游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特色项目,规划建设五年内年接待达到100万人次、中远期年接待达到300万人次的标志性精品景区,成为生态旅游的典范。
   
    1.大南宫山(包括神河源、天书峡、龙洞河)景区:发挥各类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集群效应,体现山岳、草甸、峡谷、森林、瀑布景观特色,开发国内生态旅游著名景区。
   
    2.金丝峡生态旅游区:以金丝大峡谷开发建设为重点,结合泉茗茶艺农业休闲度假项目实施,着力打造生态休闲著名品牌。
   
    3.长青—华阳旅游区:以长青野生珍稀动物(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自然山水、原始森林和华阳古镇为载体,实施野生动物保护站、森林生态旅游区、古镇文化休闲区等项目建设,打造以珍稀动物为品牌的国际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4.木王(包括宁陕上坝河)—牛背梁生态旅游景区:以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宁陕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和柞水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为基础,开发森林生态景观和山岳景观,建设上坝河国际狩猎场和休闲度假设施,打造生态运动休闲知名景区。
   
    5.黎坪生态旅游景区:以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为基础,整合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等景区,开发山岳石林景观和水体景观,开发融自然生态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休闲胜地。
   
    6.安康—紫阳—石泉连通汉江水大瀛湖旅游区:依托瀛湖自然山水,实施沿湖环境改造工程;建设燕子洞生态旅游区。加快开发紫阳—石泉沿汉江休闲性、参与性生态文化设施,完善特色住宿、餐饮、娱乐设施,打造北方第一水乡生态旅游景区。
   
    (三)配套开发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景区。
   
    1.汉中市:三国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万亩桔园农业休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