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冬日.暖阳.小镇(江口中学 尤 伟)

作者:尤伟 来源:江口中学 发布时间:2013-03-01 16:35 【打印本页】

    时光如幽深静谧的蓝湖,安然娴静的流溢。不知不觉间,六年过去了。在小镇的这些日子如同天空一缕明亮耀眼的阳光投射深色蓝湖,不见了踪迹;也如天空中的毛毛细雨,飘散深色蓝湖失去了踪影。日子就是这样恬淡安然,融入到了时光之中。不知不觉,又一个冬日来临。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如同擦洗一般,太阳高挂在蔚蓝的天空,含情脉脉的凝望着这个大地,洒下她那温情柔和的光辉。在辽阔的天空下细细的、象枪锋一样的这些光线,到临近地面的时候,象奔流一样的扩大起来,撒落在宽阔的校园中,把校园装饰得很美丽,奇幻的、欢快的使它变得年轻了。
 

    伴着冬日的暖阳,走出校门奔向了小镇。宽阔的水泥街道上,此时也舒坦的躺在阳光中,任由行人在他的身上拉长身影。一只瘦骨嶙峋的老狗蜷缩在老屋的角落,眯着眼睛享受阳光的爱抚。那一床床厚实的棉被,整齐的晾晒在阳光下,我想嗅着那阳光的幽香,一定可以做着香甜的美梦。几户农家门前摆放着一捆捆整齐的干柴,想必今年的冬天一定是火红的吧。门前那一盆盆嫩秧秧的小青菜,享受着阳光的恩赐,精神抖擞。


    渐渐地学校越来越远。电器商城,铺面扩大了,冰箱彩电琳琅满目。对面一位慈祥的阿姨,正一针一线仔细的刺绣着那张牡丹图,香艳的牡丹花在十字绣布上,一点点的绽放开来,连阳光也被那鲜红富贵的花朵吸引。听到那稚嫩优美的歌声,不知不觉来到了幼儿园门前,看着那鲜红的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孩子是希望是未来,学前教育在十五教育规划中,更得到重视,乡下的农村的父母纷纷把孩子送到小镇接收学前教育,享受的每月免费100元,营养早餐,我不禁想到了那句“少年强国家强,少年兴国家兴”,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资,我们的国家一定更加的强盛兴旺发达。阳光照射下,那十八个字更加鲜红耀眼。
 

    我的脚步更加的强劲有力了,一路向前。那新修的楼房,如雨后春笋座座拔地而起,鲜亮的阳光在洁白的瓷砖反射下,变得刺眼。一串鲜红的辣椒挂在老太的窗前,欣欣向荣的秋天似乎刚刚过去,冬天就匆匆来临。满头银丝的老太,带着老花镜,穿针引线纳着鞋底,阳光也随着那针眼针脚溜入到了层层鞋缝之中。这里街道变得狭窄拥挤了,路旁堆积着沙粒,摆放着红砖,还有一些钢筋水泥,很多新建的房屋还没有完全落成。冬日的到来,只好停工休息。三五成群人们的围成一团打扑克,围着小方桌搓着麻将。一对年迈的老夫妇,在拾拣哪些废弃的水泥袋,看着他们佝偻的身躯,为他们的勤劳自力更生为之动容,阳光照在那没落成的新楼前,格外的灿烂。不知不觉一年中,小镇的街道两旁的空隙已被一座座高楼沾满,再也望不见小镇河对面那条公路上的车辆行人了,视线被高大的新楼阻挡。农民享受着国家移民搬迁补助的好政策,纷纷大新土木,小镇又将入住迎来新的一批居民。
 

    走过那段拥挤的杂乱的街道,来到了镇政府门前,高大气派的政府大楼模样依旧,阳光映衬下,更加庄严清俊。几个部门重新改建,面向全民,更好落实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阳光如同跳跃的音符那一扇扇透明的崭新的玻璃门上滑动。车辆渐渐多了起来,货车,小面包车,小轿车,在这里一次排开。店铺多了起来,新开的蛋糕房,回民小吃店,老马烤肉,心悦饭店,祥瑞饭店,阿宝饭庄,春江酒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年里小镇饮食行业剧增,遇到红白喜事各个饭店人满为患,供不应求。回汉两族的乡里乡亲,高朋满座,划拳饮酒。来到了小镇的中心最繁华的路段,车来车往,人流增多,稍不注意一辆车从你身后擦肩而过,回过头去已经疾驰远方。小吃店,服装店,商店,门庭若市。那一笼笼包子热气腾腾腾,豆腐鸡蛋满侵的油香氤氲在柔和的阳光中。那薄皮油侵的豆腐鸡蛋包子,鸡汁混沌,麻辣米线,千层油饼,三鲜麻辣砂锅,咸糖酥饼,秦镇凉皮,清香斋泡馍,都成了小镇成了一大特色,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各个小吃店座无虚席,店主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桥头两旁商店大大敞开胸怀,展示奇珍异宝,迎来送外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门前出租车依次摆开空无虚位。一直延伸到来桥的那一头。


    站在十字楼口放眼向右望去,一个个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摆放的整整齐齐,过往的人们络绎不绝,驻足在各个店铺前,拿起一双鞋子仔细翻看,唯恐路过一丝瑕疵,而后又与商家讨价还价。拐进这条街道,也就到了小镇的商业中心。那些新鲜的蔬菜一有尽有,一位六旬的老大爷,带着蓝色的毡帽,买着自家的青菜萝卜莲藕,由行人挑选,称称童叟无欺。卖豆腐的老太,一遍听着MP3的歌曲,一遍为客人称豆腐。那一池活蹦乱跳的鲤鱼,也想趁着阳光呼吸新鲜空气,时不时跃出池外。这条街道最为热闹最为拥挤的,只是冬日的暖阳在高大的信合楼的遮挡下,只在这里洒下斑斑点点的光晕,横幅上的字眼更为引人注目 ,“2012存款到来1亿”小镇人们的富裕在这里得到更好地体现。卖肉摊位,那肥胖的猪肘,鲜红的精瘦肉,油沥沥的后臀,让过往的行人不由得驻足。
 

    步足到了丁字路口,路口三家买铁器杂货店铺,商品更是一家赛过一家,一个个光亮崭新的火炉,被阳光照得满面春风,喜得人们抱拥回家。放眼望去丁字路口的西面是小镇的后街,行人少了很多,店铺廖落几家,两旁只是高耸矗立的居民楼,街道变得窄小。抬头正眼向前望去,乔丹店印入眼帘,小镇位于国道旁,昔日连接着省城县城的纽带,是全县重要的交通枢纽,它过早迎接着经济发展的浪潮,省城的流行服饰,致富的理念,率先漫步到来这个小镇。人们吃穿住行都有了讲究,名牌捷足先登了。各个服装店都是流行元素,老少皆宜。人群到了医院渐渐稀疏了,再往前就是粮站,去往江河的路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六年了,恬饮着洵河甘醇的清冽,我也融入了这个小镇,成为了小镇的一员。六年来小镇生活汇入了时光的深湖,融入了我的记忆深处。回汉两组的友好情深独特的风俗民情,犹如洵河激荡而起的洁白的浪花。一路高歌吟唱前去。冬日的小镇默默的矗立在柔和的阳光中,安详的享受着母亲的爱抚,孕育生机,孕育希望,期待来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