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秋天的童话(小小说 陈明安)

作者:陈明安 来源:交通管理大队 发布时间:2013-03-22 09:26 【打印本页】

护秋

 

    护秋,印象中,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记事。
 

    现在回老家,既看不到那种号棚,也没有人护秋了。
 

    每年庄稼成熟前,主要是玉米,父亲就请些人砍些树杆,割些茅草、葛藤,一天时间,就搭个号棚。然后在号棚里地面上楔进四个木叉,搭上两根木棍,要么铺上木板,要么铺上粗细匀净的木棍,就做成了简易的床。再在号棚前挖个圆坑,就是夜间烧火的地方。
 

    号棚做好了,然后就准备些晚上要用的吓唬糟蹋玉米的以黑熊和野猪为主野生动物的工具,主要是三种。一种工具是木头做的梆子,另一种是喇叭,还有一种就是一块钢板。
 

    梆子是用一截长一米左右、直径30约公分的树桩,两头锯齐,在一面,用凿子凿一个长约八十公分,宽约三公分的长方形口子,用窄点的凿子设法将树桩里面掏空,就做成了一个梆子。用两根木棍在旁边使劲一敲,“嘭嘭嘭”的响,夜间,声音还很大。
 

    喇叭,主要是玻璃瓶做的。我也会做。找个酒瓶,圆的,那时候,基本上都是圆的,用一点棉花,搓成粗粗的棉条,在煤油理浸透,缠在玻璃瓶瓶身底部,绕上一圈,点燃棉条,待棉条烧完了,把玻璃瓶往冷水盆里一浸,呲的一声,用钳子或起子轻轻一敲,瓶底就掉了,一个喇叭就做成了。当然,也不是每次都等成功的。对着瓶口使劲吹,就发出“呜呜呜”的响声来,声音不是很大。
 

    钢板做的最简单,有那么几十公分长的一截,只要能用铁丝拴住,用细铁棍敲着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就行。
 

    庄稼地距离家大约4公里,在门前的山上,爬三道山梁才到。
 

    很小的时候,晚上去地里时,记得照明用的是那种烧煤油的马灯,现在,只有在电影、电视里才能见到,后来用的是手电筒。吃完晚饭,父亲就领我到地里去护秋,窄窄的、凹凸不平、曲折的山路,要走上一个多小时。晴天还好,下雨天可受罪了,黄泥路,经常要摔上几个跟头。到号棚里,浑身是泥,一个大花脸。
 

    来到号棚里,先烧火,再掰上几个玉米棒子,放在火边烤熟,就着核桃吃,算是一道美味夜宵了。
 

    夜里,起来拿着木棍子使劲地敲着木梆子或钢块,憋着腮帮子吹喇叭,在歇斯底里般的嗷嗷嗷的吼上一会,就想把已来的或准备来的黑熊或野猪吓走,一晚折腾上好几回。有时,是被别人的梆子声、钢板声、喇叭声或者吼声惊醒的。于是,翻身爬起,敲着梆子、吹着喇叭、跟着吼,有阵势。可是,很多时候,第二天在地里一看,玉米还是被祸害了一大片,可是心痛得很,粮食,是庄稼人的命。
 

    有天,门前的公路上一辆车不知什么原因撞在路边的山崖上,车上的两个人无大碍,只是车坏了。我到跟前看热闹,修车的人见到我,让我给他们找壶开水用。我跑回家,就给他们提了壶水。他们修车,我在旁边看,当看到车头引擎盖下的喇叭时,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用贪婪的目光,盯着那喇叭。说真的,我是第一次见这种喇叭,我错把电视里的唢呐当成喇叭了。其中一人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喇叭看,笑着问我想要吗?我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那人从工具箱里翻出了一把就喇叭给了我,接过来,欣喜若狂,擦都没擦,凑在嘴边,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但没吹响。那人笑笑,拿过去,用纸擦了下,放在嘴尖,一吹,就响了,声音很大。他说不要急,慢慢试。结果,我也吹响了。
 

    那晚,在号棚里,我是不间断的吹着那把铁喇叭,声音比玻璃瓶做的喇叭声音大多了,在空旷的夜里,似乎还有回音。我拿起那个玻璃瓶做的喇叭,扔向地边的坎下,传来啪的一声脆响。
 

    那以后,晚上,我就使劲地吹着那把铁喇叭,吹响后,后面的喇叭声、梆子声、钢板声此起彼伏,虽然腮帮子疼,但那刻,感觉自己像个号兵。
 

    有天夜里,“砰”地一声,声音很大,是枪声。父亲说,强子爸买了杆枪,也是用来护秋的。
 

    那以后,每晚都能听到枪响,我懒得起来鼓着腮帮子吹喇叭了。
 

三兄妹的故事

 

    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三兄妹,童年里,有好多的故事。
 

    兄妹三个,是堂兄妹,三个家庭,一个姓。按年龄看,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不知情的,还会当成是一家人的三个娃。
上学外,兄妹三个一项主要的内容就是一起放牛。山野里,不是山,就是地。地里,大部分时间都有庄稼。

 

    放牛,既要让牛把草吃饱,还有就是不能让牛吃了地里的庄稼。
 

    兄妹三个,别说,还真调皮。放牛时,把牛往山野处一赶,来到一片辣椒地边,捡些个小石子,瞄着那些大辣椒扔,练靶子,远远地见来人了,偷偷地跑了,背后被主人一阵骂。还有就是钻进别家玉米地中间,找几个好的玉米棒子,把牛赶得远远的,生堆火,烤玉米吃。要么就是用小刀把人家正在生长的南瓜切个三角口,给里面塞石子。好几次,玩着玩着,就忘了牛,牛就把人家的庄稼吃了。靠种粮为生的人家,就让他们赔,那两个哥哥,少不了挨父母的揍。
 

    农村的孩子,都能爬树。三兄妹,要数老二爬得好。树干光光的,没有枝丫,老二脱了鞋,光着脚丫子,两手抱紧树,两脚夹着树干,手脚同时用力,瞬间就爬上去了。一日,三兄妹把牛赶到山坡上,看见梨树上的梨随着微风轻轻摇动,经不住诱惑,看看周围又无人,来到树下,两个哥哥让妹妹上去摘。可是,这梨树树杆至少两米高没有树枝丫,老大就让妹妹踩着肩膀爬上了树。妹妹上了树,摘个梨,就在树上吃,老大老二在树下喊,扔两个下来,妹妹说等会。正说着,远处来人了,老大老二撒腿就跑了无影无踪,把妹妹扔在树上不管了。妹妹在树上下不来,又不敢跳,是哇哇大哭,最后还是被那个过路的人接下来的。
 

    最惊险的一次,护秋季节。兄妹三个,把牛赶到一处野草茂盛的地方,来到附近一户人家的号棚里,生着了火,用大瓷缸子煮饭。把大瓷缸子放在火边,三个人就跑去玩了。一阵风来,带起的火星把那家人的茅草号棚给引着了,幸亏不远处就有大人赶过来灭火,才没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但号棚是烧毁了。面对那家人,两个哥哥都说是妹妹烧的火,妹妹就站在旁边低着头咬着手指头不说话,一脸无辜的样子。那家人就说了,兰子是女娃,肯定不是他干的,就认准了是两个哥哥闯的祸。结果三家的大人请了人帮忙,忙活了一天,给人家新搭了个号棚。两小子,免不了一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