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宁陕县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节柴改灶项目签约及启动仪式在宁陕县皇冠镇举行。该项目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与陕西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投资200万于2013至2014年,在保护区周边的皇冠镇、新场镇、四亩地镇辖区14个行政村新建或改建1400口节柴灶。
村民庆祝节柴灶项目启动仪式
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全县林地面积4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5%,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豹、金雕等6种,是陕西省重点林区县之一。
发放节柴灶宣传资料
近年来,很多偏远村组的农户还在使用不省柴的老灶,资源消耗巨大,过度砍柴是对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的一个重要威胁。为了更好的保护大熊猫,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节省家庭支出,最大程度地发挥林地效益。世界自然基金会多次来宁陕进行实地调查后,决定在宁陕县大熊猫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节柴灶项目。正式推广的这种炉灶和当地传统炉灶相比,主要增设了烟囱、拦火圈、炉桥等设施, 抽样调查显示:以前一户每天烧柴50斤,改进后的节柴灶每天烧柴10至12斤,能减少60%以上的消耗,而这种新的节柴灶每口灶建设成本仅约1000元。
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席项目总监李琳女士向皇冠镇党委书记向泽进赠送节柴灶瓷砖
“靠山吃山,我们不能禁止农户砍柴,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因此提高热效率的节柴灶是我们的第一措施。” 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唐周怀说,“研究表明,这是在不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将薪柴消耗量减下来的最好办法。”
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彭培德先生与宁陕县副县长田鑫先生签约项目合作协议
据陕西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戈飞介绍,节柴改灶能够减小森林资源压力,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节省家庭支出,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林地效益。该项目对提高森林质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将为实现秦岭山区可持续发展积累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