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春,带着秦岭南麓淡淡的杜鹃香和湿漉漉的晨雾,也带着门前那条小河清冽的祝福,她来到了秦岭北麓的古城西安。临行时,父亲那沧桑的叮嘱让她的心为之一颤:西安那地方是有钱人的天堂,混不下去就回来!母亲迈着蹒跚的脚步追出门,给她的行囊里塞进去几个煮熟的鸡蛋:早上吃得少,路上饿了吃。10岁的儿子拽着她的衣襟,扑扇着那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尽管亲人的疼怜和惜别是那么地让人荡气回肠,她,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去的旅程。
陕南北漂画家程晨近影
落脚书院门
书院门是什么地方?这里可是书画荟萃之苑,群贤毕至之地。名人书画赫然招摇,文房四宝应有尽有,玉石珠宝璀璨夺目,木雕工艺奇巧多姿。更有那千古碑林盛名远播,引来中外方家寻踪觅迹,访古溯源。这天下午,她落脚在书院门东西正街一个偏僻阴暗二层小楼的房子。收拾好行李,摆放了画架、颜料、笔墨,当然,不会忘记在墙上悬挂几幅得意之作。这时,她已经很累了。顺势躺在一张一米宽的单人床上,双手抱头,目睹画作,思绪万千。梦,由此开始。
程晨在西安碑林工作室作画
不大的斗室,既是她的家,也是她的工作室。夏天无凉风,冬季无暖气。简陋、狭窄,也有点空荡,却不乏艺术氛围。满屋是油画或者画框。她是两栖画家,主攻油画,兼修国画。油画分两类,一类是西洋临摹画,称为商品画。一类是原创画,是她真正的作品。国画主攻牡丹,即画即买。正面墙上,有一副油画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她的原创作品。画面上呈现的是黄土高坡的冬景。两面陡坡夹一条小沟,沟里有一条干凅的河渠,河渠两边矗立着枝蘩无叶的河柳。柳树主杆苍老,但横斜而出的枝头仿佛孕育着嫩芽,投射出温润淡雅之气。整个山坡河渠被一层薄雪覆盖,冷清荒凉,萧瑟渗人。但河渠左边有一条山间小路向远处延伸,蜿蜒曲折,若明若暗,幽幽无尽。不禁让人想到了一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路面呈土黄色,而那黄土非常柔软,似乎能让人看到刚刚踏过的脚印。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小路的尽头有一个小村,那里的山民过着恬淡寂静,与世无争的神仙日子。有心的影子,梦里走过无数回。作者创作此画时倾注的真感情,跃然纸上。也许,这就是她的寻梦之路。状难言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画外,正是这幅作品的魅力所在。
程晨与著名画家罗盛利合影
童年寻梦
程晨,笔名程雨,1969年深秋出生于陕南宁陕县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父亲是一位耿介的广电部门员工,虽然没有高深的学问,但善于观察和发现子女的潜质。程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乱写乱画,经常用自己纤小细嫩的小手在地上墙上画花草,画房子,画人像。7岁,刚刚入学,父亲给她买了作业本和铅笔,她一边认字一边画画,一本作业本往往正面是作业,背面全是她想象中的美景蓝图。到了小学高年级,她已经小有名气。她的画作被很多同学老师认可,甚至常常有同学向她求画。于是,她有了成就感,觉得自己是周围同学歆羡和崇拜的偶像。这让她对画画更是痴迷有加,只要有时间就爬在炕头或桌边乱画。冬季,她感觉不到天冷,小手常被冻得红肿。为此,母亲还曾经干涉过她的美梦。但她还是痴迷不悟,屋外洒下温暖阳光的时候,她坐在一个土堆上和冰凉的石头上,将作业本铺在瘦小的膝盖上,美其名曰作作业,其实是在偷偷作画。外表看上去粗放的父亲其实内心很细,她的这一切诡秘行为被父亲尽收眼底。于是,她拥有了平生第一个画夹,虽然那是细心的父亲用笨拙的双手亲自制作的土画夹,边框用柴棍制作,不知道在哪里拣了一块破布蒙上去,还像模像样的。但就这还是乐坏了小程雨,她抱在怀里爱不释手。甚至在睡觉的时候都放在枕边,生怕别人偷走或者碰坏。接着,她又拥有了第一本美术教材《中国花鸟画》(古装本),紧接着又有了第二本《中国画人物技法》。从此,在她的绘画生涯中第一次有了“美术”、“绘画”之类的概念。
转眼间,初中毕业的小丫头出落成了水灵灵的大姑娘。程雨的绘画技法也有了很大长进。这年暑假,父亲把她送到了百里之外的安康师范美术系接受正规而系统的美术教育。在那里,她接触到了素描技法,还学习了石膏雕塑,也学习了一些美学知识,这为她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思乡游子
漫漫求学路
上高中期间,虽然课程异常繁重,但她还是忙里偷闲,在课余时间画上几笔。有一年暑假,西安美院一位教授带着几个研究生去宁陕山中写生。她得到消息后,默默尾随其后,混杂在正规军队伍中,观察师哥师姐们如何构图,如何运笔。一次,那位教授转到她身后,观察了半会,不停地点头:“不错,很有灵气。”也许是一句随意赞许的话语,却激励了程雨几十年。以后的日子里,她更有信心地跟着他们去山里写生。教授时不时地走过来指点几笔。她也忘记了羞涩和腼腆,虚心向教授求教。后来才知道那位教授叫张平,是西安美院油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直到前几年,只要有来西安的机会,她一定要去拜访张教授。张教授也看出这个陕南姑娘有几分灵气,而更多的是看中了她的执着和天分。因而,视她为得意门徒,不吝赐教,指点迷津。并进修于有他执教的油画系高级研究生班。
高中时,因她偏科过于严重,第一次高考落榜。第二年去了几十里之外的石泉县复读。那时生活异常艰辛,家里给的钱勉强维持生存。也不知道学校是怎么考虑的,把她一个人安排在一间空荡的宿舍,她像一只孤苦伶仃的小鸟,每晚熄灯后,默默地卷缩在冰凉的被窝。一天晚上,她患了急性肠炎,上吐下泻,肚子痛得要命,从床上滚到了地下也无人知晓。那时,她朦胧中看到死神向她伸出了一只手,她同时也向死神伸出了一只手。幸好巡夜老职工听到了她的叫唤声,把她送到了附近医院抢救,才拣下了一条小命。
1990年秋季,是她人生一个重大转折。她考上了商洛师专美术专业,标志着她这一生将与美术相依相伴,终其毕生。至今让她难以忘怀的是商洛阴冷的冬季。那时,学校没有取暖设备,上课画画时,手被冻僵了,就不停地往手上哈气。哈气不顶用,回宿舍倒点热水泡一泡。这样一来,她那双原本圆润细腻的小手被冻的变了形。现在回忆起那三年的师专生活很苦,可在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她怀揣梦想,人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了希望,血是热的,心也是热的。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在外县中学当美术教师,后进了父亲所在的广电系统工作。至此,她的人生画上了一个逗号。
西安美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牟运道为程晨题字
茫然与抉择
踌躅满志的程雨走上工作岗位,以为可以大展身手了,岂不知与她当初的想象大相径庭。每天都做着与她的美术专业毫不相干的琐碎事情。她失望了,茫然了。尽管每天下班后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作画,但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辛辛苦苦拼搏了几年的时间,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和财力,到头来学非所用,怎么体现个人价值啊!于是,频繁调动工作单位和岗位,可是,开始单位领导都说的挺好,让她进去以后搞宣传和培训。待她进去以后才知道,县上一个小单位,那有那么多宣传活动可搞,还是成天干些不着调的事情。郁闷,压抑,烦躁一齐向她袭来。加之,她结婚后丈夫不但不支持她绘画,还经常干涉反对,有时候甚至恶语相向。常常是丈夫鼾声大作以后,她才正式进入创作佳境。等他睡了一大觉醒来,程雨已经将画好的作品收拾好呼呼大睡了。但是,这也不是常法,自己干喜欢的专业,又不是做见不得人的事情,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啊?她心里感到憋屈,难过。于是,经常与丈夫发生口角,直至发生武斗。久而久之,双方感情出现了裂缝,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过起了单身生活。那时候,因为儿子还小,离不开母亲,归她抚养。这样一来,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身上。按常人的思维,她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养家糊口。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先要生存,再讲生活。况且,那么多人按部就班上班,平平淡淡生活,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是,这时候,程雨做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