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关于开发宁陕县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议

作者:钟嘉焜 来源:宁陕中学 发布时间:2013-07-23 15:15 【打印本页】

    近年来,全国各地十分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成了一个独特旅游品牌。宁陕是陕西省重点革命老区县,曾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具有开发红色旅游的条件和潜力。   

    一、宁陕红色旅游资源   

    经党史部门普查,全县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9处,按历史时期分,土地革命时期14处,抗日战争时期2处,解放战争时期3处。按类别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4处。即宁陕土地委员会旧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江口抗日抗捐军旧址、江口乡农协会旧址、竹山乡农协会旧址、小川乡农协会旧址、黄金乡农协会旧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宁陕四亩地党支部旧址、四亩地汉南交通站旧址、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处,即红军攻打老城旧址。革命领导人故居1处,即何振亚将军故居。烈士墓1处,即林口子烈士墓遗址。纪念设施2处,即新场乡红军标语遗址,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除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存、开发和利用较好外,其他遗址均未开发利用,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   
    二、宁陕红色旅游不在于线路设计,而在于景点开发   
    与成熟的红色旅游相比,宁陕的红色旅游不在于线路设计,而在于景点开发,将红色旅游景点串连在宁陕生态旅游线路上即可。着重恢复一批展示战斗情景的场面、革命旧址,或者纪念馆、博物馆之类。将战斗故事、红色歌谣、书信实物、以及相关回忆录书籍等分门别类精心整理,以现代装饰技术予以呈现,这就需要征集一批革命斗争文物,既可以是革命历史文物,又可以是战争实物。配以图片资料、视频影像、雕塑绘画,将红军在宁陕、四亩地党支部与汉南交通站、林口子战斗、血染东江口、宁陕和平解放等革命活动多层次、立体性的展示出来。
    宁陕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势头良好,发展前景无限。与红色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是宁陕旅游的命脉,红色旅游是点缀,可以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有限。这是因为宁陕红色旅游在全国没有多大影响,相对于地方来说有一定的意义,选择几处旅游点来开发应是上上之策。
    三、保护和开发宁陕红色旅游资源的对策
    做好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工作,要围绕为经济发展服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之一,是建设旅游强县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革命遗址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开发、保护革命遗址。把红色文化保护和开发与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结合起来;把红色文化保护和开发与宁陕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结合起来,抓住革命遗址是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着林地整合、新村建设等现实。严格普查、规划、建设三个程序。要坚持梯次推进的原则。当前,宁陕县的财政还很困难,如果全都进行保护开发,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可能难以承受。要根据轻重缓急,制定规划,急需保护的,先要保护好;条件成熟的,可以开发的就尽快开发建设。    
    宁陕县大部分革命遗址要么原址已经重建了,要么已经是私人的财产。比如: 宁陕土地委员会旧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江口抗日抗捐军旧址等,现在都已归私人所有,对这些遗址,建议采取买的方式收回,然后加以修缮或开发重建。还有极小部分革命遗址,现在已改变做其它用途,这类地方可以修复后租用,作为参观革命遗址的一个景点。目前,全县还有5处革命遗址,已经面目全非,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有一部分虽留下遗迹,但没有可看的东西,发挥不了应用的作用。比如何振亚故居、新场乡红军标语、黄金乡农协会、江口乡农协会、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鉴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其地理位置极佳,建红色旅游点后能与江口烈士陵园形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有必要进一步新建完善园内设施,建设成“宁陕解放烈士纪念馆”,使其成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还有部分革命遗址,现在属于政府单位所有。如江口中学、高桥小学就是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和江口乡农协会原址,政府可以向上争取资金择址另建学校,恢复历史上有影响的文物建筑。在普查登记中发现,民间还散落着许多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实物,可以采取以乡镇为单位收集征集的方式,把它们集中起来,以备建馆陈列之用。从长远来看,对包括革命遗址遗迹在内的各类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既可以保证这些红色资源的存史、育人功能永葆活力,又能充分激发它们的市场潜质,活跃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宁陕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的重点区域
    1、老城,可以与县城一日游进行整合,将革命斗争故事拍摄成纪录片、故事片、形象展示视频,进行不间断的播放,扩大社会影响。
    1935年2月至3月,红第二十五军两次转战宁陕,攻打老成,消灭国民党部分武装。红二十五军离开陕南之后,陕南特委领导红七十四师开辟宁佛根据地,再次攻打老城,建立县级党政机构和地方部队,建立部分乡苏维埃政府,收编宋登贤领导的江口神团。1935年12月,何振亚从国民党杨虎城部拉出一个连在长安迎驾回举行起义,成立“陕南抗日第一军”,与红七十四师配合作战该部后编入红十五军团。“春雷一声震天响,宁陕来了共产党,红军为咱打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唱出了宁陕人民对革命的向往和必胜的信心。
    红二十五军一进宁陕,攻克老城。1935年2月下旬,红二十五军为配合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由郧西西征,经镇安到安康王家坪,进入宁陕县火镰砭,于27日攻占太山庙区公所,活捉敌区长柯卫华、团长莫子著等24人。入夜,經龙王沟、贾营、关口直捣敌县政府所在地——老城。县长呼延震东和保安大队副队长莫清高等闻风而逃,当晚消灭了守城的保安大队,我军据城三天,没收廖金元等五户大财主的粮食、衣物等分给贫苦农民,处决了地主杨锡玉等数名反动分子。
    红二十五军二进宁陕,消灭江口保安团。1935年3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由华阳东进,经佛坪翻天华山到宁陕的柴家关。休整三天,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宣传我党我军的主张和政策,开仓济民,深受群众爱戴和欢迎。有军部女护士在此病死,当地群众为她建坟墓一座以示悼念。第四天部队经太山坝、林口子、新场,行程80多公里,入夜到达皇冠长坪村,歇息一夜,次日佛晓,由农民徐天信带路,从冷水沟直奔东江口,打垮了伪江口分县保安团,杀了团长王维耀、分县长等40多人。田丰元、罗新友、张子成、杨乾健等七名当地青年参加红军。
    红七十四师开辟宁佛根据地,建立宁佛工委。陕南特委成立后,收拢各游击部队,于10月6日成立红七十四师,继续坚持武装斗争。1935年12月中旬,陕南特委在四亩地召开会议,建立宁佛工委,开辟宁佛根据地。后发展壮大为宁佛周工委,独立团人数发展到800人。西安事变后,遭国民党胡宗南部多次袭击,损失严重,独立团余170多人编入红七十四师。
    红七十四师二打老城,建立宁陕县土地委员会。1935年12月下旬的一天,红七十四师手枪团侦查员报告,宁陕县城(老城)只有几百人的保安团,防守松懈,师部决定拿下宁陕县城。部队采取先虚张声势,往东江口北去,尔后突然返回,以远程奔袭战术,日夜兼程100多公里,于26日深夜逼近县城,占领两边山头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控制整个县城,封锁南北城门。27日佛晓发起进攻,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占领全程,全歼保安团300多名。敌县长剧文绍听到我军攻城,慌忙躲到一座小楼上,我军上楼搜查,他用冷枪打死我二营教导员郑连顺,战士们异常悲愤,放火烧了小楼,当场击毙敌县长,并割其头颅悬于南门皂角树上,示众三天。同时惩办反动分子20多名。有沿街卖唱的艺人唱到:“腊月梅花开,宁陕来红军,缴枪几百支,县长毙南门,打土豪,救贫民,穷苦百姓把腰伸……”
    江口神团投奔红军。宋登贤领导的“江口神团”是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抗捐、抗税和反土匪的农民武装。1935年红七十四师转战宁陕期间,受到红军指战员的教育和影响,参加红军,以做生意为掩护,发展力量,开展游击活动,并给部分枪支和活动经费,接受了红七十四师党组织的领导。江口神团在蓝田、临潼、户县、周至、江口等地活动,在长安、柞水、宁陕一带远近闻名。到1936年6月,形成400多人的游击队,一面开荒生产,一面打游击,消灭了几股土匪和国民党的散兵游勇,还杀了丰富北沟彭团总及3个团丁。1936年10月,红七十四师将宋登贤的游击队正式命名为“抗日抗捐军”。同年12月改编为红七十四师补充团,宋登贤任团长,在大峪口整训后,随主力部队北上抗日。
    2、四亩地,可以将宁陕第一个党组织——四亩地党支部与汉南交通站,以及林口子战斗进行整合,以自驾游或者户外驴友俱乐部的形式,同龙潭瀑布、天华山兰花湖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户外探险猎奇之旅旅游线路。
    1938年10月,共产党员彭易乾从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