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关于宁陕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浅见

作者:周欢 来源:工业园区 发布时间:2013-07-25 21:02 【打印本页】

    宁陕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安康市西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麓。由于受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业起步晚,起点低,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发展缓慢。工业发展滞后,导致出现了“资源富县、工业弱县、经济穷县”的被动局面。
  一、宁陕县工业经济发展背景与现状
    1998年以前,宁陕是一个“林业为主导,农业为温饱,工业跟着林业跑”的典型“木头经济”县,由于宁陕工业发展主要围绕森林资源兴办的一大批加工企业,结构十分单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国营、集体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宁陕县所有以木材为原材料的森工企业全部关停并转,宁陕的工业发展跌入了低谷。于是县委、县政府迅速把战略重心从“砍山吃山,木头立县”转移到“养山护水,生态立县”上来,全面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和地道名贵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农民收入从“天保”工程实施之初急聚下滑趋势逐渐平稳回升,社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宁陕县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强县之基,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园区建设和企业扩能改造,积极培育新型工业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2012年,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5.2亿元。凯迪一期、乾源磁铁矿顺利建设,秦岭长春酒厂扩建启动,金诚矿业开发前景喜人,南京沟石材扩能、通宝通矿业和花岩、龙王坪、金鸡河电站建成投产。谋划多年的旬广工业园筹建启动,县域工业园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强化支持服务,皇冠建材年产值过亿元,宏锦达、格兰德、东洋石材进入规模企业盘子。全年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7.2亿元,增长54.6%;实现增加值6.47亿元,增长39.8%。
    二、宁陕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县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原始资本积累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工业主导产业不够突出,特色产业尚未形成,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品种不多,涉及行业也不多,以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小、散,不成规模。企业设备陈旧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对工业原料的加工大都停留在粗加工上,终端高值产品少,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能力弱。
    二是企业融资困难,渠道单一。大部分企业的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除贷款外就没有其它筹措资金的办法。部分贷款到期无法偿还,要保持正常生产经营还需注入大笔资金,流动资金十分紧缺,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运转十分艰难。
    三是扶持资金不足。县级财政除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政府正常运转费用等,很难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门用于发展工业,导致对工业扶持资金相对不足,影响了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承载能力不足。
    四是土地征收困难。宁陕县属典型的山区地形,工业发展需要的平整土地十分有限,山地占96.41%,水域占0.86%,耕地仅占2.73%,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造成土地资源稀缺,工业用地紧张,而且国家土地保护政策越来越严格,政府手中无地,只能从农户手中一块一块的征过来,导致用地价格逐年上涨,尽管县政府对项目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供地价格远远高于周边县市,缺乏吸引力、竞争力,外地企业往往进不来,难以安家落户,而已有企业也无法扩大规模。
    五是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淡薄,从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出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上门不是搞服务,上门就是找问题,找出问题就罚款,完全不顾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困难,服务仅仅只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在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三令五申下,吃拿卡要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三、突破发展工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战略部署,在强县富民上抓突破。就宁陕县而言,仅靠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要富民富县潜力在工业。要始终把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攻点,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运行质量。
    (二)抓工业园区建设,夯实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当前宁陕县工业园区要充分发挥自我作用,大胆借鉴周边县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成功经验,引进投资企业对工业园区进行整体开发。要要立足“一园两区”的发展格局,以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举措,规划园区产业布局,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为各类入园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的各项建设,努力将工业园区建成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骨干地位突出的工业基地,从而达到财政增收、企业发展,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的共赢目标。
    (三)抓做大扶强,在骨干企业达产达效上求突破。骨干企业是工业财源的主要支撑点和增长点,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既是增强我县产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县工业发展效益的动力,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其发展壮大。利用宁陕县现有的资源优势,加大对绿色健康食品改造投入,抓好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品牌和市场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本土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着力扶持新引进产业快速发展,抢占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四)抓方向定位,在主攻特色上求突破。资源就是财富,特色就是优势,是竞争力,是生产力。我县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以林下经济为产业的资源十分丰富,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坚持走培育特色、工农互动、协调发展的路子,立足宁陕县的资源优势,引资兴建、扩建精深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在产品转化增值上实现新突破。

    (五)抓招商引资,在项目带动上求突破。围绕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出台一系列符合宁陕实际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使宁陕县的招商引资更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工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控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不符合我县发展方向的项目,特别是对于由东部转移到西部的项目,一定要严把关,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和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少、支撑作用大、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板块,不断提升重点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努力推动全县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六)抓团结协作,整合全县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工业经济的发展单靠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不可能推动,需要全县上下“一盘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关心、关注和支持。一是要整合领导力量。要在领导重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配套措施,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对症下药,帮助企业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加快发展。二是要整合部门力量。各部门都掌握各行业的政策和信息,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都要积极主动送政策、送服务进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超前服务和高效服务。要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开展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能,更加注重安全生产,确保企业安全发展,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