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村庄的味道(县委办 邓小鹏)

作者:邓小鹏 来源:县委办 发布时间:2013-09-27 10:25 【打印本页】

    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村庄, 有村庄的地方就有味道。
  村庄的味道是炊烟的味道,鸡犬相闻、阡陌纵横,瓦屋草舍,缕缕炊烟袅袅而上,偶而有牧童经过,笛声悠扬,演绎出村庄质朴中温馨的韵味。在村庄小憩,品味它独特而又原始的风味,就像是重温母亲的轻轻抚慰,父亲的谆谆教诲,更像老祖辈们深情的呼唤......不管走多远,那缕炊烟都会将游子从千山万水外唤醒。
  村庄的味道是老酒的味道,酣畅淋漓的释放是农人劳作后木桌上煨热的老酒,瓦罐土碗。玉米的、高粱的、拐枣的任何可以做酒的作物都可以成为村庄饭桌上的陪衬,就着酒大嚼乡村的土鸡,小河塘里的小鱼螃蟹,还有新鲜的蔬菜,那些油亮的小青菜,红艳艳的西红柿,胖胖的萝卜,饱满嫩绿的豌豆、胡豆,乌紫的茄子,布着毛刺打着花芽的嫩黄瓜,甚至在乡村野道边的野菜都可能成为手到擒来的下酒菜。在村庄喝酒,无论天晴下雨、酷暑严寒,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家富宅,你都会喝出一样的感觉:爽。
  村庄的味道是锅巴米香的味道。砖砌泥垒的土灶,架铁锅,烧木柴,焖出香气四溢的米饭,沥出乳白像牛奶样粘稠的米汤,放点糖,就是一道风味独特的小吃,绝对不亚于牛奶豆浆的甘醇,而铁锅底的锅巴,蘸点自家做的豆瓣酱、豆腐乳,吃起来嘎吱作响,那个脆香呀是停留在舌尖无法诉说的舒爽。最耐人回味的便是用米汤和锅巴熬煮的锅巴糊糊,喝过酒后的胃肠燥热寡味,热热的喝一碗,焦糊的味道溢满全身,淡淡的米香让精神气回复,一瞬间肠胃通畅,荡气回肠的感觉让心禁不住再次贴近村庄。
  村庄的味道是汗水与泥土交织的味道,无论春夏秋冬,村庄都随着一犁一锄的挥洒悄悄发生着变化。春天的雨水携着万物复苏的千般滋味,万种风情款款而至,丰润乡村的黎明黑夜,润泽小孩子红通通的脸蛋,大姑娘小伙子蜜一样的眷恋,大叔大婶丰收的念想,大爷大娘幸福的笑容。夏夜的星辰笼罩乡村的时候,也是村庄忙碌的时节,拔节的玉米,新鲜的蔬果,一起开心地拢入农人的汗水,和着泥水的馨香妆点乡村的夏季。秋天的乡村沉醉在朦胧的油画里,火红的柿子,水晶的梨,红通通的苹果,挤在夕阳月色下尽情舞蹈。冬日的严寒里,雪花覆盖村庄,在冰雕玉砌的世界里,村庄流连忘返于白茫茫的童话里,推开农家小院的门,温暖的炉火扑面而来,仿佛走入另一个春天。
  村庄的味道是炉火的味道,背靠青山,两三间灰瓦白墙的农家小屋,在堂屋,或在偏厦单独的火房,甚至与灶间、烘房相连之处,就着房屋的摆设,在角落里挖一个二至三尺见方的土坑,坑的四面镶上青石,用结实的木柴生起红通通的火,火苗儿蹿得老高,顺着火垅正中铁钩蜿蜒而上,被火熏得油黑的铁钩上挂着炊壶、吊罐,或是铁锅,灰坑里煨着土罐,一两把沉重的火钳卧在火垅沿坎上,靠墙的两端堆放着主人家沾了泥水来不及清洗的鞋袜、储备的玉米,家里不怕烟熏的猫狗煨着炉火呼呼地睡觉,即使是客人来了,也只是半睁开眼瞟一下,又换个方向眯缝着,全然没有守门时的威严,于是更现出村庄猫狗的可爱来。村庄的味道被炉火烘焙的酣畅淋漓,透着乡村的土味:憨厚朴实。它就像火塘上吊着的瓦罐、炊壶灰头土脑,黑黝黝的考证不出年代,又像那年复一年腌制的腊肉、羊侉子、羊头、下套弄下的野物,铁筛里自家烘制的豆腐干、血粑粑,虽然不甚光鲜漂亮但温暖如春。夜晚里一家人围着火看电视、聊天、嗑瓜子、打扑克,一种说不出的温馨透过炉火弥漫全家。
  城市在不断扩张繁荣,村庄在渐渐缩小消失融入城市。漫步城市,钢筋水泥汽车尾气空调排放的雾霾中,我们无法寻到村庄那亲切的炊烟味,父辈祖辈汗味烟味泥土青草的味道,那专属于村庄的独特调味,那些村庄的味道在渐行渐远的现代化道路上慢慢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