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乡音不改楚韵浓(档案史志局 秦素月)

作者:秦素月 来源:档案史志局 发布时间:2014-01-03 09:07 【打印本页】

    在秦岭以南,巴山以北生活着七万五千宁陕人。宁陕人凭借汉水的滋养,秦岭的灵气,承接自然禀赋,操着清脆玲珑的乡音,多民族杂居,多语音融合,相依相携,共同缔结了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方言俚语,成为西安后花园旅游胜景中的一朵奇葩。
    宁陕自古有 “秦风楚韵”、“北人南态”之说。大意是说宁陕地处秦岭和陕西的南部,县境以北一直是关中长安、户县、周至属地,行政区划属于祖国的西北部,但宁陕人的语音多数属于西南官话方言。宁陕方言的形成与宁陕的人口来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宁陕厅志》记载:“厅之山疆辽阔,地土亦广,其未经开垦之地,以手指脚踏为界”,“所以川楚各省民人源源而来以附其籍。……统计烟户大约楚蜀人居十之五六,江南江西山西河南两广人十之二三,土著者十之一二”。“错居多诸方之人,声音五方皆备”,这是说宁陕土著人少,外地移民多。宁陕历史上有两次较大的迁徙移民。据史料记载:明正统年后(1436 -1449),饥民徙入不可禁;清康熙年间(1662-1722),清王朝颁布《垦荒劝惩条例》,规定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江西、湖南、两广、贵州、四川等省流民大量涌入县境。至道光三年(1823)全厅人口达12.9万人,包括汉、回、满、壮、蒙古五个民族,是宁陕人口的鼎盛时期。各方移民在宁陕这块土地上,各自找到了满意的生存居所。历史上有“十家九户客”的说法,就是对这段历史的诠释。解放以后,因旱灾和水灾也有过少量移民,但都是本省市移民,对宁陕方言影响不大。历史上的湖广移民是一个大范畴,宁陕移民主要来自四川、湖北、江西、广东等省市。移民方言主要是江淮官话方言,加上宁陕土著民的西南官话方言,形成了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接触融合而成的一种混合型方言,构成了宁陕方言的主体。安康学院的周政教授称之为“关口方言”。多方杂处,五音交融,人文荟萃,给宁陕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冲击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在自然封闭的生存环境中,宁陕移民各自保留了祖籍的声调和方言,又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宁陕方言。
    方言源于词汇的发展,词汇发展又先于语音,因而方言也是先从语音开始融合的。宁陕与川鄂交通方便,来往频繁,所以语言、文化、风俗习惯都受川鄂的影响,语音更带有浓郁的江南风味,话风沉郁舒缓,余音悠扬如歌。安康学院的周政教授在《安康方言概述》中把宁陕方言按入声字的今读调分为3个内部区。一是以关口(城关)方言为代表的西南官话。包括城关、汤坪、筒车湾、梅子、四亩地、新场、皇冠、江口(江口回民方言除外)、旬阳坝、广货街以及东南部的龙王、太山、铁炉、新矿、新建等;二是以小川方言为代表的江淮官话,包括龙王、太山庙、金川、丰富等。小川方言的语音特点又最为接近江淮官话黄孝片;三是以江口街回民方言为代表的中原官话,多散布于江镇、江河、沙坪、冷水沟、新铺、高桥等村内。回民方言是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混合体。宁陕东北角与商洛柞水、镇安等县相邻的金川、丰富以及北部的广货街、江口回族镇还分布着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的方言小岛,比如江口的高桥村。这些方言岛的人大多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关中大旱灾迁徙来的,他们仍说着关中话。江口镇的回民方言至今还维系着中原官话的语音特征,但与当地西南官话一样,也受到了江淮官话的影响与渗透。
    宁陕方言楚韵浓郁,南北混搭,语音独特。一般特征是男声出声洪亮粗犷,落声低沉平缓,底韵浑厚;女声则清脆玲珑,圆润如歌,语音轻扬,语速舒缓。宁陕方言俚语更是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现阶段随着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50岁以下人口普通话的推广,宁陕方言也在逐步向普通话靠拢,声音和调值也在发生变化,但独特的山谷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和人文背景,不会给宁陕方言带来本质性的改变。宁陕方言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秦岭旅游的一张名片,更是宁陕人的标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方言故乡亲。如果你年老返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要你道一声:我是宁陕人!立马有人出来牵手相迎,抬眼一看,个个都是乡亲,人人都能喊出你的乳名。如果你在外闯荡,不管在天南海北相遇,只要道一句家乡方言,真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亲人!不管你事有多忙,心情有多糟,保准见到老乡一切都会好。如果你外出旅行,即使翻过秦岭来到西安,坐在餐馆里,轻轻一声童音:我不吃山外(biangbiang)面,要吃宁陕蛋炒饭。就会引来众多目光,大家会说:这是一个宁陕娃!如果你是一个旅人,行走在青山拥翠的秦岭深处,一定会有亲切的农家女人,站在炊烟袅袅的门口,向你喊一声:回来吧,开饭啦!悠悠山谷荡漾回音,乡音好浓!宁陕好亲!
    宁陕方言俚语幽默风趣,雅俗兼备,值得推广。
    一、方言俚语语境欣赏。
    1.我帮家里买了一只鸡,准备炖鸡汤—妈妈说:“这个鸡好像不着(zhao)经,哪门飘轻的啊(鸡很瘦)?我说:有个到是帮重的(很重的),可惜不是土鸡哦!”
    2. 小孩子贪玩,下午饭一吃就溜出去玩,大人在后面吼道:—“你个鬼崽崽子,衣禄一通就梭了,晚上回来开你个(打你)狗东西”。
    3.说人能吃、嘴馋—哪个饿捞批能吃的很。
    4.有人穿着前卫,容貌好却游手好闲—就说穿得流里皮张,长得人模狗样的样范,一点不务实。
    5.你要努力呀(通常老人对小孩)—你要发狠呐
    6.与人开不和适宜的玩笑—你这人咋白眉日眼的
    7.完蛋了/歇菜了/没戏了/黄了/—球了
    8.爱出风头的人—烧料子(烧包儿)/二杆子/凉凉子
    9.很可怜(造孽巴撒)/哭过的样子(眼泪巴撒)/样子吓人(吓人巴撒)/恶心厌恶(凌人巴撒)/害羞的样子(丑人巴撒)
    10.蠢笨人(蠢倯song)/手段多的人(拐倯)/特坏的人(哈怂)/奸滑人(奸倯)/倔强人(犟倯)/懒惰人(懒倯)/不合常理的人(怪倯)
    11.没有穿裤子—打条卡(ka)
    12.撒谎或者骗人—日百撂(liao)慌
    13.做人不正派—那人鬼眉日眼的
    14.心不在焉,办事不认真—打洋晃
    15.你坚持把这事做下去—你硬是要固住整下去
    16.某人干事很糟糕—那人做事日巴歘(chua象声词)
    17.失败了或者坏了—哈了
    18.今天过得糊里糊涂的—今天忽尔闷登的
    19.头疼/头很疼/头非常疼—脑壳疼/脑壳亲疼/脑壳亲疼亲疼的
    20.黑/很黑/非常黑—黢黑/黢码黑/黢码烂吊黑
    21.聊天/闲谈—谝(pian)闲话/谝淡话/谝广子/打广子
    22.说某人没品位—哪个没搭萨(sa)的
    23.说某人傻—你个勺脑壳
    24.说某人白痴—你个白脸寡子
    25.说某人不懂规矩—这个人没哈数
    26.说某人爱吹牛—煽经
    27.心术不正,搞阴谋诡计—日鬼弄棒槌
    28.做事不负责任,大大咧咧—活卵型
    29.背地里指责或挑人毛病—谈闲
    30.关系不和,有矛盾—不卯
    31.时间还早—早得不是烟锅子
    32.某人没钱骗吃骗喝—他直接是个干缠皮
    33.跑不掉—梭不脱
    34.去追赶某人—赶紧去撵 
    35.房屋周围—团转四邻
    36.天刚刚黑—天打麻子眼
    37.黎明—天擦粉粉亮/天麻麻亮
    38.眼睛得了白内障—眼里长了萝卜花儿
    39.合计/总共∕总计—一把联
    40.扒手—贼娃子∕绺(liu)儿匠
    41.非常甜—抿(min)甜 
    42.水很热—水非烫
    43.很快/跑的快—风快
    44.做事利索—溜刷
    45.做梦—扯皇梁子
    46.往回走—打转身
    47.一种带花纹的小鱼—桃花瓣儿
    48.倒霉—背时
    49.不识相—干气
    50.不理他—不甩识他
    51.插嘴 /接话茬—接鸡下巴
    52.幸亏—喜得
    53.说大话—胡吹冒撂
    54.说故事—摆龙门阵
    55.爱凑热闹—人来疯
    56.淘气/调皮—匪得很
    57.半傻不傻,半会不会—二不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