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陕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文化兴县”发展战略,以打造休闲、宜居的生态旅游县城为目标,大力开展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活动,积极实施绿地系统规划,在保护县域历史风貌、注重生态环保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市政设施建设,着力构建 “山清、水秀、树绿、城美”的园林城市格局,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目前,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0.8%,绿地率达3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5平方米,道路亮灯率98%以上,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境内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功能区标准,至2012年全县有各级园林式单位39个,园林式居住区5个。创园工作的健康开展,为广大群众营造了舒适、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然而,对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创建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工作。
一、宁陕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基本情况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宁陕县委、县政府顺民心、合民意,适时组织开展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民生工程,旨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为群众创造更加优美、靓丽、有序、舒适的人居环境,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聚集人气、聚集资金、聚集技术,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 5名县级领导任副总指挥,2名县级领导任责任副总指挥,3名县级领导任项目指挥,近20名县级领导为片区指挥的双创指挥部,下设双创办公室,抽调40余名干部集中办公,负责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创园工作机构,形成健全的创建工作网络。同时,科学制定了《宁陕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工作措施和部门职责,并将创园工作纳入各镇、各部门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二)保障经费。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县政府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安排县城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先后购置了割草机、园林树木修剪用升降机等,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完善制度。认真贯彻《城市绿化条例》和《陕西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定位山水特色生态旅游城市目标,编制了《宁陕县2010年一2025年绿地系统规划》,制定了绿线、绿化管(养)护、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了近年来没有发生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
(四)建设绿地。大力实施绿地系统规划,先后建成了县城中心广场、滨河公园、植物园、环山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实施道路绿化,建设苗圃基地,合理配置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长树、乔木与灌木比例,实现了较好的生态和景观效益。坚持有路必栽树,修路必植绿的原则,建成迎宾大道、子午路、长安东街、长安西街等园林景观路,民安路、星河路、竹园巷等林荫路,主次干道基本形成了林荫系统。先后建成中心苗圃、幸福苗圃、旱坝苗圃、青龙苗圃等苗木基地,为县城绿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苗木保障。
(五)注重管护。组织人员对城区公共区域的树木、绿篱、绿化带统一整枝、修剪、浇灌、施肥、除草;对残弱死苗及时更换、补种,清除绿化苗木周围的枯枝和杂草,维护绿化周边的环境卫生,确保苗木成长质量;及时更换公园草坪草种,不断提升公共绿地品位。
(六)加强整治。加强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餐饮企业和摊点油烟污染、建筑施工和城区商业噪声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及大气、水质、烟尘和噪声治理达标活动,严厉打击环境
违法行为,城市主要街道和交通控制路段环境噪声达到标准要求。
(七)全民共建。先后召开了全县城乡三级联创暨冲刺国家卫生县城启动国家园林县城动员大会、全县双创攻坚冲刺动员大会、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绿化工作推进会等,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的决定》,制定了《宁陕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实施方案》,出台了《宁陕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绿化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认真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力开展园林集镇、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园林村创建活动,组织各单位和城区干部职工开展公园、
广场、景点景区、道路沿线、河道河滩绿化和城区坡体绿化、高速路引线公路绿化补植与抚育管护、街道绿化、单位绿化、庭院绿化,全民共建“小而洁、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山水园林县城,营造“蓝天共碧水,绿树映红花”的宜居家园。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的强力推进,社会各界对城市绿化的认识大幅提高,爱绿、护绿、兴绿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为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综观国园创建,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绿化进展不平衡。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县城改造的现实情况,栅户区改造推进慢,背街小巷绿化难度大。个别单位对绿化不重视,单位绿化、庭院绿化、家属院绿化没有按要求进行绿化。
(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不够。绿化设计和建设方面,缺乏能够充分彰显地方特色的绿化精品,在园林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工作力度不够。
(三)绿化缺乏特色。街道绿化一般是采取栽植行道树,在行道树树穴种植绿篱;公园、广场一般是种植草坪、树木、绿化带,节点、色彩不够丰富,立体绿化和门户景观绿化不足,绿化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河道绿化力度不够。
(四)绿化管理力度不够。城区行道树树穴中的绿篱由于管护不到位,成活率不高,且高低不齐,较为分散;公园、广场的树木、绿篱存在修剪不及时,形状不整齐的现象;少数单位、庭院枯死的花卉、盆景没有及时更换。
(五)少数居民爱绿护绿意识较为淡薄。少数居民爱绿护绿意识不强,随意采摘花朵和行道树树枝,踩踏草坪,在花坛、绿化带乱扔垃圾,摇晃树干。
(六)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单位对档案资料不重视,平时不收集,要检查了,才突击整理,造成资料欠缺,不完整,不能完全反映创园工作面貌。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绿化力度。按照“城区园林化、周边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目标,动员全县人民爱绿、护绿、兴绿,大力推进公共绿化、小区绿化、庭院绿化,做好210国道县城过境段、高速路引线绿化带的管护、抚育和补植工作,加大河道两岸的绿化工作,形成环绕城市的生态绿色走廊。继续深入推进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创建活动,在空闲地段建设精致实用、贴近百姓生活的街头绿地、小游园、小街景,抓好背街小巷的绿化,消除城区裸露地面,绿化可视荒坡和墓地,做到绿化全覆盖,无死角,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景致优美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队伍建设。夯实部门职责,完善长效机制,选送业务部门骨干参加省、市园林建设方面的专业培训,加强人才引进与交流,配备业务精、能力强的园林建设队伍,加大园林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园林县城建设。
(三)突出绿化特色。注重花草树木合理搭配,进一步提升公园、广场、道路、河岸等公共绿地建设档次,力求造型丰富、功能齐全、四季长青。围绕立体绿化,动员各部门及居民充分利用楼间、楼顶等一切空间建绿、添绿,采用攀援类、藤蔓类植物及强阳性花灌,使市民就近“看到绿、闻到香、享受荫”,呈现立体绿色景观;屋顶绿化按照安全美观、突出特色、以绿为主,采用强阳性花灌植物打造彩色屋顶;阳台、窗台绿化突出观花观叶植物;高边坡、裸露荒坡绿化栽种上垂下爬类植物等多种手法,达到“适地适树、坡坡有景、乔灌色叶相结合”的特色景观效果,形成“绿墙”、“花墙”, 整体提升城市绿化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营造“城在森林里,人在花园中”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品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建管并重。将公共绿地和绿化纳入建设工程,严格前置审批和竣工验收关,确保建设工程绿化达标。建立长效的绿地跟踪管护机制,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原则,落实绿地管护任务,坚决查处毁绿占绿行为,促进绿化管理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经常化。
(五)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的重大意义、创建标准,动员全县人民珍爱树木花草,不刻划、攀折、砍伐树木,不践踏花草,不采摘花枝,不侵占绿地,不乱栽乱种,不挖草取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洁净优美的环境,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引导身边更多的人像爱护自己一样去爱惜花草树木;进一步办好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及时报道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大力曝光行动迟缓、措施不力以及蓄意破坏绿化的人和事,形成人人关心绿化、人人参与创建的强大合力,营造“人人都做创园工作的参与者,个个都是创园工作的受益者”的舆论氛围,让人人参与,美化家园成为全县人民共同的自觉行动。
(六)规范档案管理。注重日常资料收集,加强档案资料管理,确保创国园资料的完整。职责部门对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及时收集、整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