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山花烂漫的假日,与三五友人相约,各自带着妻儿出门走一走,转一转,已悄然成为时下城镇人生活的变奏曲目之一。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又哪能抵挡住清山秀水、红花绿树的引诱呢?
“去樱桃沟农家旅游区,我请客!”当讨论下一次出游打算时,我兴奋地脱口而出。樱桃沟农家旅游区——这是一片印满我年轻足迹、洒满我青春汗水的山野;这是一方见证我青涩成长历程、缀满我繁星般梦想的地方;这也是我多少年来午夜梦回的天堂啊……
我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一个偏僻的乡里担任青年干部。说是青年干部,其实什么事都得干,乡政府大院的环境卫生得打扫,文件、通知得起草,村民的矛盾纠纷得调处,还有一系列临时性、限时性的工作任务得落实……真正用在共青团工作方面的时间反倒很少。因为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全民正为解决温饱问题而战。所以政府财力极其有限,乡镇干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收税、收费,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抓计划生育,保基本国策。
还记得我是农历7月份到乡里报到的。到岗之后,就跟着包村干部一起逐村、逐户收取农业税——根据农户承包土地亩数的多少、土地肥瘦情况、产量高低进行核算,一户有一两百块钱的,有几十块钱的,也有十几块钱的,但每家每户都得去。一天下来,累得人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也只能收起来不足十户的农业税,总共几百块钱。要把全乡各个村的农业税收完,得全乡干部跑上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过,总有少数农户的税款收不上来,要么是实在拿不出钱的,要么是扯皮推诿,给收税干部提很多无法办到的交换条件的。
农业税收完之后,紧接着就要向农户征收各种各样的费,包括教育附加费、民兵训练费、优抚费、计划生育费、干部补助费等,统称为“五费”。“五费”按人头点,人均都在30元以上,收取“五费”工作量大,难度也更大,要做很多思想工作,采取很多变通措施,工作才能进行下去。这项工作一般从每年的8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年底,也只能完成80%的工作任务。
第二年初,紧接着就要收缴农业特产税。那时候农村也没多少特产,主要就是农户在自家柴山砍下的香菇、木耳架。每个香菇、木耳架收取特产税20元左右(1.5米长的原木为一截,50截为一个架)。收取特产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核定农户香菇木耳架的数量。那些香菇、木耳架就随着生长地和山势散落在漫山遍野,我们得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去清点每个农户砍下的每一截香菇木耳原木。我们进山开展清点工作的时候,正值遍野的山花此消彼长,满山的树木刚刚变绿,丛丛灌木着上新装的时节。那一天,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填饱肚子,就向着樱桃沟一家农户放置香菇架的地点进发了。沿着山岭上的羊肠小道一路走着,山涧的溪水淙淙作响,像是为我们唱起的欢歌;小路两旁蓬起的藤架和高耸的树木,像是为我们撑起的遮阳绿伞。虽然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但我们全然不顾,一心只想着把那十几里山路尽快踩在脚底下,赶到目的地,清点香菇架,核准征收特产税的基数。这农户的香菇架格外多,散落在好几座山岭之间——左边山牌上几架,下边山沟里几架,右边山梁上几架,远处山洼里还有十几架……我们从清晨太阳只露出小半边脸就出发,到达有香菇架的地方,太阳已在头顶了。我们从这个山牌转到那个山沟,从这道山梁下到那个山洼,一一清点着。香菇架与香菇架之间没有路,只好在密密匝匝的灌木丛中披荆斩棘,衣服被撕破了,手脸被划破了。热汗肆意奔流,衣衫干了又湿。尤其是在划破的血口子上结成白色的汗盐粒,更让人疼痛难忍。
在毒辣的太阳下底奔忙着,没有多久,大家都已口渴难耐。有人说,山沟里那么多山泉水,不如就喝这里清凉的山泉水来解渴吧!我寻思着,这山泉水没有烧开消毒,可不敢喝,曾经听说有不少人喝了没烧开的山泉水,都闹过肚子,有的还住过医院。想到这里,我就急忙阻止大伙儿,说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忍耐一下,等核实清点完香菇架,回农户家喝水去。可是这家农户的香菇架太多太分散,一时半会儿哪能清点完呢?最终,大家都干渴得嗓子里冒青烟,累得再也挪不动一步了,只得瘫软在树荫下,暂且享受享受山野温润的湿气。
“快看,那边半山腰上是一树啥果子哟!”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精神一振,目光不约而同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竟都惊呆了——好大一树野生红樱桃啊!颗颗红艳,在阳光下更觉晶莹剔透,真个如红宝石一般耀人眼睛。转瞬间,大家都已翻身跃起,朝那樱桃树飞奔而去,生怕因为落后被人抢光了似的。仰头勾臂枝伏之间,一颗颗红艳莹润的小果子已进了嘴里,不用嚼,只需一抿,酸甜甘美的樱桃汁已下了喉咙,随即将核吐了出去。嗨哟,那滋味简直人间少有——解渴解暑又解馋!待那汁水进得肚里,只觉得人浑身都浸透着一股山林的清醇香气。只可惜眼大肚皮小,大家都撑得弯不下腰了,可树上的樱桃还不见少。时间过去好多年了,那满树樱桃留给我们的感觉还是新鲜的,恍如昨日一般亲切而又清晰。
斗转星移,改革开放步步深入,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早已发生转移,我县则着力实施 “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战略。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人人出门走的是水泥路,自来水通到了家里头,煮饭照明自有干净卫生的沼气在管道线路里走。各项惠农政策、各类补贴直叫农民笑脸如花——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退耕还林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地膜玉米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向农民收费征税”这类名词早已尘封为历史的无奈,变身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且说我当初担任青年干部的乡,如今新建成的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观樱桃花,尝樱桃果,摘山野菜,品农家饭,住农家屋”的樱桃沟系列旅游产业链虽初具规模,却颇负盛名,吸引着无数新老宾朋前来休闲度假。游人们流连于樱桃沟山水的突兀婉丽,忘情于樱桃沟花果的色香美味,陶醉于樱桃沟农家的野菜米酒。乡镇干部服务三农兴产业,村民们也在樱桃树花开花落、果熟果又长之间换了脑筋,兴了产业,鼓了钱袋,圆了旧梦,添了新愿——愿这日子越来越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