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关于宁陕县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之我见

作者:王文红 来源:双创办 发布时间:2014-05-12 09:10 【打印本页】

    为进一步提高绿化水平,改善生态质量,建设宜居环境,推动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打造生态园林县城形象,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宁陕县委、县政府在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后,启动了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工作。创建中,不断加大绿化力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两场建设顺利运营,取得了一定成效,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受到了外地游客的普遍赞誉。
    一、 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基本情况
    园林绿化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宁陕县委、县政府顺民心、合民意,以人为本切实开展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和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加强领导,充实人员,落实经费,科学规划,完善制度,加大绿化,落实责任,加强整治,着力解决县城绿化难点和热点问题,建设生态环保宜居县城。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指挥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几名县级领导任副总指挥,县委副书记任责任总指挥,县委宣传部长任责任副总指挥,分管双创办工作的副县长、分管住建和林业工作的副县长任项目指挥,县委组织部部长、政法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县级领导任片区指挥,包抓片区与创卫包片一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双创办。县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指挥部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双创办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按照《宁陕县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实施方案》和《宁陕县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工作任务一览表》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合力创建的工作格局。
    (二)调整充实工作人员。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本着“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从镇级机关和县直部门抽调了工作人员到县双创指挥部从事双创工作。2014年,为了推动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和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县双创办进一步整合力量,重新设立工作组,从去年的8个工作组精减到现在的5个工作组,配优、配精各组工作人员,全力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三)经费保障到位。园林绿化,没有资金是无法开展的。县政府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安排县城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不断完善园林绿化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科学制定规划。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富有秦岭山水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目标,聘请专业公司编制了《宁陕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确立了园林绿化近期和远景目标以及城区绿地系统布局。
    (五)完善管理制度。认真贯彻中省有关园林绿化方面的政策法规,先后制定了《宁陕县城区绿线管理办法》、《宁陕县公园(广场)管理办法》、《宁陕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强工程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审查管理,对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实行绿化规划审批和“绿线”控制,以制度规范、促进绿化工作开展。
    (六)加大绿化力度。围绕构建“山清、水秀、树绿、城美”的园林城市目标,先后建成了滨河公园、街心花园、环山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合理配置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长树、乔木与灌木比例,实现了较好的生态和景观效益;充分考虑行道树品种的选择、植物造景的运用和综合生态功能的体现,强调绿化的生态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建成了迎宾大道香樟一条街、长安东街桂柳一条街、长安西街金丝柳一条街等特色园林景观道路,形成“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林荫系统和绿化景观;大力扶持苗木生产绿地建设,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苗木供应,先后建成幸福苗圃、中心苗圃、旱坝苗圃、青龙苗圃等;推进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督促各单位按照“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场院植绿”的工作思路,通过购置盆花、栽植风景树等措施,合理搭配,丰富品种,增加绿化面积,增强绿化效果。
    (七)加强综合整治。加强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餐饮企业和摊点油烟污染、建筑施工和城区商业噪声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及大气、水质、烟尘和噪声治理达标活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城市主要街道和交通控制路段环境噪声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城市绿地、景观、公共设施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杜绝了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行为的发生。
    (八)营造全民共建氛围。召开了全县创建动员大会,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对城区公共绿地、行道树落实了认建、认管、认养责任,城区代表树种悬挂了标识标牌,进一步普及绿化知识,提升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同时,各中、小学开展了“争当绿色小卫士”和绿化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环境绿化义务劳动,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绿化意识,取得了“树木”与“树人”的双丰收;宁陕网和有线电视台等县级媒体加大了园林绿化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积极宣传创园,激发全县人民参与创园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我县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对照标准,还存在着几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城建成区立体绿化不够,城区绿化缺乏多样性,绿化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县城建成区绿地布局不尽合理、品位不高;三是城区个别应绿化区域有裸露黄土、绿化带有断档缺株现象;四是城区公共区域、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管护不够,个别市民、住户缺乏爱绿护绿意识;五是城区部分路段地面不平整,坑坑洼洼;六是城区部分路段空中线路、门头牌匾不整齐。
    三、 几点建议
    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民参与,各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
    (一)推广立体绿化。负责绿化的工作部门应动员有条件的单位和住户积极开展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绿化、窗台绿化等,屋顶绿化按照安全美观、突出特色、以绿为主,采用强阳性花灌植物打造彩色屋顶;阳台、窗台绿化突出观花观叶植物;职责单位在高边坡、裸露荒坡绿化栽种上垂下爬类植物等多种手法,达到“适地适树、坡坡有景、乔灌色叶相结合”的特色景观效果,形成“绿墙”、“花墙”,整体提升城市绿化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营造“城在森林里,人在花园中”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品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加大城区绿化力度。注重花草树木合理搭配,进一步提升公园、广场、道路、河岸等公共绿地建设档次,力求造型丰富、功能齐全、四季长青。各责任单位应进一步加大公园、广场、道路、河道、周边山体、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建设及防护绿地建设、街头绿地、小游园、小街景建设,积极开展墓地绿化,做到“可视范围内见树不见坟”。各临街单位应结合实际,围绕创园要求开展拆墙透绿、见缝插绿,不断增加绿化面积,确保城区绿化无死角,绿地布局更加合理,绿化品位得到提高。
    (三)消除裸露黄土现象。职责部门、城关镇政府应切实加大对城区绿化工作的管理力度;县双创办创园组应进一步加强巡查工作,组织开展日常性检查督查,对发现的裸露黄土、断档缺株绿化带及时协调处理,消除城区裸露黄土现象,发挥绿化带的美化绿化功能。
    (四)加强绿化管护。职责部门、责任单位应加强对城区公共区域、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的管护,引导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牢固树立爱绿护绿意识,支持、参与创园活动,为城区绿化及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多做贡献。
    (五)及时恢复被毁路面。职责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实行“谁毁坏、谁负责”,对毁坏城区路面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进行查处,确保城区道路路面的完好平整。
    (六)依法规范空中线路、门头牌匾。职责部门应组织开展整治活动,协调责任单位对空中线路进行梳理,确保安全、整齐;对门头牌匾规范规格,统一制作,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
    (七)加强资料收集整理。严格对照省级生态园林县城标准,完善档案资料,创园影像片和画册编印严格按照省级生态园林县城标准,重点突出、画面大气、成效显著,最大限度展现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增强画面景观展示的视觉冲击效果。
    总之,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是县委、县政府着眼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要如期实现创建目标,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创建标准,齐心协力,全社会共同参与,不断完善市政设施,规范县城管理,做好住房保障,确保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达到《陕西省生态园林县城标准》,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既定的创建目标,让创园工作来体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实实在在惠民、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