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焦裕禄,一面公仆镜。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但焦裕禄精神却不曾远离,像一面镜子要我们对照自己,像一首壮歌激励我们前行。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这是一个人民儿子的质朴情怀,令人动容,发人感慨,催人奋进。对于焦裕禄同志我是熟悉的,儿时坐在父亲肩头看露天电影,还不大记事的脑子里就留下了一些画面、一些情愫、一种抱负。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指导活动,提出要把焦裕禄同志作为一面镜子。在给县委中心组安排学习内容时,我详细地了解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包括荧幕上的,也包括荧幕下的,包括报纸上的,也包括报纸下的,越看越真实,越看越慷慨。于是我明白,为什么有的同志向中央反映新华社刊发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其他人物和个别细节不真实时,一向细致周密的周恩来总理会说,“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多么感人啊,你们为什么要影响这个典型”。于是我明白,为什么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的总书记,在任上都必须往兰考走一趟,去看看焦裕禄同志。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精神,一种党性至上、人民至上的精神,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都需要这种精神。再次看完电影《焦裕禄》后,我还收到了一些启示。
启示一,心定道纯,坚定信念不动摇。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于文者辉光。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定心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在波诡云谲的形势面前,静下心来思考、辨析和领悟,静下心来反省、检查和提高,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根牢牢扎在自己心里。焦裕禄同志生于旧社会,受了不少压迫,正是因为党,他不仅找到了解放自己的希望,也找到了解放更多人的希望。对于党的伟大正确和光荣,对于共产主义的美好和必将实现,他深信不疑。正是因为这样,他舍生忘死地努力奋斗,而不去计较个人得失;他激励同志们一起前进,而不抛开他们独自前行。人生于世,总有一种目标让人孜孜以求,共产党员的目标就是共产主义。正是由于看到这个目标很美好、能实现,所以去努力奋斗,虽然自己不一定看得见,但是一想到有人能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奋斗就非常幸福。正是由于看到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不完美主义,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进,搀扶起要掉队的同志,扎扎实实走好当前的每一步。应该看到,我国发展基础差、起步晚,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滞后,西方一些国家依托强势经济,散播的一些价值观很有迷惑性,鼓吹的所谓民主制度很有欺骗性,有的时候化了很厚的妆,有的甚至是皇帝的外衣,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心不定,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不能识破这些表象后面的政治图谋,看不清他们鼓吹的是什么货色,就很容易迷惑迷失,就很容易走错路。还应看到,社会上是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党内是有一些消极腐败的现象,但是屋子落了灰尘打扫了就是,越是有人走歪路就越是要在党护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和校正自己,以大无畏的精神为了原则而开展斗争,只要坚定笃行,就能见到效果,就能见证真理。
启示二,党性在先,要把自己看小些。党性是一个政党的固有属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与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比起来,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比起来,个人是处于从属性位置的,个人的作用是不应被夸大的,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60年代的兰考是个苦地方,盐碱、洪涝、风沙三害肆虐,逃荒的群众一波接着一波,工作不好干,焦裕禄之前的几任县委书记要么就没有到任,要么很快就走了,焦裕禄同志服从党的安排留下来了。这就是党性,我们就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不讲价钱,不打折扣。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利益,他在会上大发雷霆,统一了干部救灾的思想,会后他亲自登门,和被批评的同志交流思想。对于原则性的事情,他敢于坚持,对于一些同志的错误思想,他毫不回避,大胆批评。对于一些可能要冒政治风险的事情,他坚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有实事求是精神,无哗众取宠之心,赢得了党的信任和群众支持。他不搞无原则纠纷,没有个人的特殊利益,同志间没有私人恩怨,分歧都是出以公心、为了事业。他因党性坚强而正气充沛,敢于带头减下待遇来,带头撅着屁股往前干,同志们就跟着一起来了,广大群众就跟着一起来了。他不计较个人仕途命运,办的全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让历史检验了留在大地上的实绩。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受得了委屈,最终党和人民不会让他受委屈。党性修养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党性修养是要组织和党员双方着力的。应该看到,由于缺乏自觉的、经常的党性修养,由于一直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一些党员党的意识不那么强了,精神懈怠下来,行为松弛下来,丧失了应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党员就应该有党员的样子,这个样子就是坚强的党性,这是需要以后着力加强的。
启示三,人民至上,带着群众干事业。时刻把人民放在心里,是焦裕禄同志的高贵品质。无论是访贫问苦,还是问计于民,都体现了他的群众情怀,也都忠实践行了群众路线。一句“我是你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你的”,真情涌动,感人至深。毛泽东同志在《愚公移山》中就讲到,要感动人民搬走“三座大山”。在60年代,正是因为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在一件件、一桩桩小事中感动了干部群众,大家众志成城战“三害”、兴事业,最终改变了兰考的面貌。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干事,因为干部承担公共责任,有公信力和号召力,有调动公共资源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一些感触,即使是只涉及几十个人的事情,但作为一个个体是很难办的,就是需要有人来牵头带头。在我们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所要办的事情涉及何止几十人、几百人,哪一桩哪一件不需要人来牵头?公共领域的事情谁来牵头?党员、干部来牵头。大家共同的事情谁来带头?党员、干部来带头。我们不做这些事情,群众就会非常苦恼。虽然随着社会组织的发育,群众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的提升,有的事情不需要党员、干部亲自去做了,但是还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用科学管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事业。改革开放后,兰考有个县委书记说,咱没有老焦的思想境界,没有老焦那样的工作能力,但是老焦在的时候群众没有吃饱饭,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群众吃饭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固然体制机制上的解锁很重要,但是党员、干部决不能以此推卸责任。应该看到,无论是体制机制的解锁,还是党员、干部的作用,都在于把群众之中蕴含的无穷伟力发挥出来。所以,我们是这样的身份,处在这样的位置,就应该做这样的事情,指导群众、动员群众、自己带头、改革创新、政策鼓励、NGO组织、PPP模式、产业主体等等,只要是有利于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事业的,都应该在政策法规范围内想办法推进。当然,这里面还有教育群众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棋盘村有的群众对政策精神不理解,对低保等惠民政策认为轮流享受最公平,还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缺乏自力更生创殷实家业的精神,这就需要把政策讲清讲透,把群众的干劲鼓起来。
启示四,危中有机,迎难而上逞英雄。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能否发现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敢否解决矛盾,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60年代的兰考,盐碱、风沙、洪涝肆虐,几十万亩的良田收成极差,几十万人的温饱难以解决,逃荒的人很多,饿死的人也有。应该说,这是一个烂摊子,有那么长的时间,有那么一些主政者,更多看到的是困难,想到的更多的是退却。焦裕禄同志也看到了困难,同时也看到了机遇,“三害”让全县人民深受其苦,解决“三害”问题全县干群上下一心,解决了“三害”问题,几十万亩良田就可丰产,兰考人民就可告别逃荒的历史,于是他下定决心、迎难而上,查风口、看水流,问计于民兴“三宝”,为兰考今日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作中没有矛盾是舒服的,因为不用去解决矛盾了。工作中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因为矛盾无时无处不在。首先,要善于发现矛盾。工作中找不到矛盾是苦恼的,因为这样就很难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我们讲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讲抓住问题症结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就讲的是抓住矛盾来施为。有的同志还讲,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办法,到了现场去一趟办法就来了,实际上就是去发现矛盾了,然后在分析矛盾中找出了解决矛盾的办法。所以,应该有如饥似渴的态度去找矛盾,经常扎到矛盾窝子里头去,看看为什么会这样,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是什么,用什么办法促进其朝好的方面转化。做到这些,必须既认真学习钻研,又积极主动实践。其次,要敢于直面矛盾。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见与不见,它就在那里。有的单位、有的同志,不是发现不了矛盾,是不敢直面矛盾,甚至有时讳疾忌医,表现上歌舞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这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于事情也是无益的,应该坚决予以纠正。最后,要勇于解决矛盾。看到了矛盾,掌握了方法,就要下决心、下功夫去解决,解决了事业就进步了。当然,解决了一个矛盾还会有新的矛盾,事业也就是在解决一个一个矛盾中向前行进的,干事业少不得一股劲、一股气。
启示五,智圆行方,真情也需真水平。德者才之帅,才者德之资。德才俱佳者,必有不凡事。焦裕禄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深情,对家人无限真情,对事业无限热情,这是他德之大者。没有这种德,是没有成事的可能的。正是因为他雨大的时候查水势,风大的时候探风口,碰一块泥巴尝盐碱,最终摸清了“三害”的规律。正是因为他自称儿子送温暖,雨夜病躯探群众,冒着风险救干部,强忍疼痛干工作,一心为民谋发展,才感动了干部群众,认为他品行高、能干事,愿意为他多吃苦,愿意为他鸣不平,愿意为他“背黑锅”,愿意当他“过河卒”,万众一心,感天动地,终成事业。同时,焦裕禄同志的处事水平和领导艺术也让我深受启发、敬佩不已。当时,搞种苗培育的大学生因为兰考地方穷,女朋友和他闹分手,决定离开兰考回家乡。之前,焦裕禄同志已经将自己的粮食照顾这个大学生。听说这个消息后,他一路跑到火车站,赠一包土送他走,跟着火车跑着送,小伙子终于没有走。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如果不是惜才如金、爱才如命,就不会给人才搞那么多特殊,就不会拖着病躯疾跑追人才,就是因为对事业的极端负责,就是因为对人才的极端渴望,才让他有了这样一份强大动力。一包土,一席话,一段路,也深深体现了以情动人的领导艺术,所谓感情留人也不过如此吧!比如,焦裕禄同志带领干部去火车站,查看了逃荒群众的艰难处境,回来后即安排放粮赈灾事宜,提出常委带头放弃副食供应本,跟进解救基层身患浮肿病干部,再到深入调查下功夫除“三害”,一步一步,章法严谨,极富层次性和说服力,体现了超群的领导艺术。对家人,对下属,他身教多于言传,教育多于指责,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产生了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应,对于我们的领导干部很有指导意义。正是因为智圆行方、道正术正,才能以德化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启示六,知行合一,见贤思齐见真功。看《焦裕禄》,绝不是掉几滴眼泪,说一句这人真好,然后哪儿说哪儿放,而是要与心灵持久共振,与焦裕禄同向同行,在做人做事上见真功。于我而言,就是要融通“两个力量”,通过深入学习理论思辨分析,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信我们党拥有的真理力量,通过坚持高的标准做人做事,以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影响人,带头弘扬我们党的人格力量;就是要践行“一个一致”,以一日三省的态度加强党性分析,以焦裕禄等优秀共产党员为标杆,自觉纠正党性不正不纯的问题,以群众中蕴含的伟力警醒自己,拜人民为师,向人民求教,为人民服务,老老实实地做人民的儿子;就是要看清“一个转化”,以见猎心喜的态度发现矛盾,以不推不脱的态度直面矛盾,以动真碰硬的态度解决矛盾,把办公室政务工作推向前进,把办公室中心工作推向前进,把以后可能还要从事的工作推向前进;就是要提高“一个能力”,多向领导学习,向身边同志学习,向人民群众请教,在领导艺术上再加强,把政务团队打造得再硬些,使其成为全县的标杆。具体而言,一是在解决“文山会海”方面下功夫,深入研究“文山会海”的潜台词,草拟精文减会的具体办法,坚决坚守发文办事的原则,让问题在自己这里消化一大批;二是在熟能经济工作方面下功夫,系统重温经济学经典著作,认真研读订阅的经济报刊,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现象,为县委领导经济工作当高参;三是在把握改革脉搏方面下功夫,吃透各项改革精神,把准县域实际情况,看清具体改革措施,坚决不做旁观者,为把握改革机遇尽一份力;四是在扶贫帮困解难方面下功夫,以此次包帮贫困村为契机,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扑下身子摸实情,开动脑筋想办法,精准施策求实效,让困难群众生活有切实改善;五是在研究管理机制方面下功夫,围绕事情为何落不实、落实需要怎么办、各方应尽什么力、机制如何来保障,进行深入调研和细致思考,研究一些好措施好办法;六是在帮带干部队伍方面下功夫,压力适当地给,办法多多地教,意见好好地听,事情巧妙地办,让大家充满理想、掏心见胆、心情愉悦、精神振奋地工作,度过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收获一份应有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