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疯狂的鱼(小小说 公安局陈明安)

作者:陈明安 来源:公安局 发布时间:2014-11-20 08:47 【打印本页】
    宁陕的河流多,大的河流就五条,汶水河、旬河、池河、长安河和蒲河。小的有名字的河流达数十条之多。
    有河,就有鱼。每条河里都有。老家的门前,是旬河,小时候,各种鱼儿鱼特别多。就是娃娃鱼(大鲵)也挺多。如今,在县城工作,穿城而过的长安河,让小城增添了许多灵气。
    闲暇无事逛街时,我喜欢倚靠在长安河堤白玉石栏杆上或站在桥上的看着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怡然自得,看着看着,就会想到初中课本里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让人心情愉悦。
   河多,桥就多。仅宁陕县城,就有十余座桥。每座桥名中,都有个安字,诸如公安桥、民安桥、健安桥、永安桥、健安桥、慈安桥等等。我留心看过,站在河堤上或桥上看鱼的人不少,有大人,也有小孩。
    河多,鱼儿就多。鱼儿多,钓鱼的人也就自然多。起初,当别人说起钓鱼时,我觉得也没啥。小时候,常用妈妈的缝衣针,在煤油灯上把针的前半段烧红,用钳子做成鱼钩。再用妈妈的缝被子的线,绑在竹竿上,在距离钩一寸的地方,缠上牙膏皮,在河里搬来绵虫,就能钓鱼。每次钓的不多,几十条一两斤而已。当听别人说及钓起大鱼的感觉比打麻将自摸的感觉都爽时,心里就蠢蠢欲动了。再后来,终于没能经得起诱惑,开始学着钓鱼。
    购买鱼竿,配置与钓鱼有关的最基本的设施。不会钓,就跟着朋友一起,在鱼塘里,边学边钓。鱼竿、鱼线、鱼钩、铅皮、票子、调饵、抛竿、提竿等等,其中的讲究不少。学了不少时间,交了不少学费,终于可以钓起鱼来。溜鱼的感觉,虽没有他们形容的打麻将自摸时的快感,也还是有些兴奋的。他们说,没钓到大鱼,享受不到那个美妙的感觉。当钓起3斤多的鱼时,我也逐渐享受到了溜鱼的乐趣。只是,溜那六七斤、十几斤大鱼的感觉还未有过。
   据说,在宁陕,唐志明钓鱼的技术最高。在汶水河里,钓起过二十多斤的野生大鱼,钓起过娃娃鱼和甲鱼。一般人,就是十几斤的鱼上钩了,也难以拉上岸。唐志明钓鱼,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在河里,还是在鱼塘里,从没空过手。唐志明钓鱼,自己调配鱼饵,有时用的原料竟达十几种。因为钓鱼是高手中的高手,唐志明在钓鱼界就有了“唐教授”的美名。
    唐志明钓鱼,多是去河里野钓。有时,周末,一钓就是一天两夜,收获颇多。唐志明钓的鱼,多是送人了。唐志明有一鱼池,钓起来的鱼,有的也养着。
    我亲眼见唐志明钓鱼是在县城边的一鱼塘,九月的一个周末下午,细雨蒙蒙。他去的时候,我已经钓了一个多小时,就钓起来一条不到半斤的鲫鱼。唐志明不紧不慢的取出渔具,支架、撑杆、试水深、调饵,忙活了二十分钟,才正式开钓。前一个小时,我并未见唐志明钓起一条鱼。我心里嘀咕,哪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就在我犯嘀咕时,唐志明钓起了第一条鱼,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就会钓起鱼来,鲫鱼、鲤鱼、草鱼、鲑鱼,都有。我看得有点傻眼了,那哪是钓鱼,如同用抄网捞鱼一般,“唐教授”真不是浪得虚名。不仅我暗暗摇头,摇头的还有鱼塘老板。
    钓不着鱼,我索性收了鱼竿,站在唐志明身边,看他钓鱼。都说,跟高手学钓,能提高钓技。唐志明的鱼钩抛出去,基本上都在一个点,前后左右相差不到三公分。而我每次抛出去的鱼钩,前后左右相差最大的时候,竟是一米多。
    唐志明冲我笑笑,我也冲他笑笑。唐志明问我钓到没?我说钓了一条,手艺不好,钓不起来。唐志明就给我讲解一些钓鱼的技巧来,有些技巧,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临走时,唐志明执意送了一条3斤多的鲤鱼给我。
    今年夏天,忽然听说唐志明金盆洗手不再钓鱼了。而不钓鱼的原因,听起来邪乎。说是前几天晚上,唐志明到河里野钓后驾车回来,冒雨走在山路上,车后备箱里塑料箱子里的鱼疯狂的蹦跶,砰砰作响。鱼在箱子里蹦跶,本没什么,但是那天钓起来的就五条鱼,最大的一条鱼才一斤左右,其它的,都是半斤多。鱼蹦跶起来发出来的声响,很不正常,让唐志明感到诧异。就在唐志明打着手电筒打开后备箱查看的时候,前方十几米的山体“轰”的一声瞬间滑坡,淹没了整个路面,唐志明见此情景,惊出一身冷汗。唐志明放了那几条鱼,从此不再钓鱼。而那条山路上,那天晚上,的确发生了山体滑坡。于是,很多人都相信了唐志明金盆洗手的原因。我总觉得那太神奇,也有人和我一样,很怀疑,但谁也无法证明唐志明说的不是真的。唐志明还用行动证明他说的是真的——他把自己那近万元的钓鱼设备全毁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唐志明坐在一个桌子上喝酒,我把我的好奇提了出来。唐志明哈哈一笑,不予回答。唐志明酒量不行,在酒桌上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大酒量的我主动替他代酒,结果,我大醉。隐隐约约,我听到唐志明附耳对我说,那事是真的,千真万确。可是,到现在,我始终不相信那是真的。
    有一天晚上钓鱼回家途中,在听到车后备箱里唯一的一条草鱼的叫声后,我再也不去钓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