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秦巴山区里的“小音乐家”

作者:策划/杨迈祺 摄影/赵崇霖 杨宁 编辑/杨一南 来源:寻秦记 发布时间:2014-11-21 16:17 【打印本页】

    铁炉坝小学,位于安康市秦岭腹地宁陕县龙王镇,距宁陕县城有60余公里,由于地处山区,经济落后,许多村民长年外出打工,这里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2013年,因为学校很多房子已经老化,由政府出资为学校建设了新的教学楼,但由于资金紧张,内部配置依旧落后。初次来到这里,就给我种种感动,看到我的到来,也许是有些害羞,孩子们躲在一边偷偷的看着。他们几乎都有一个特点,脚上穿着自己家里做的“棉窝头”,脸上留下了玩耍时的痕迹,给人感觉“脏脏的”,但他们的笑容很美、很真。(策划/杨迈祺 摄影/赵崇霖 杨宁 编辑/杨一南)

    在这个小村落里,铁炉坝小学承担了附近山民孩子的教育,小学坐落在村子的中央,大山将他们包围着,碰见雪天或者大雨天,小村庄就会与世隔绝。小学里有100多名学生,只有8名教师,每个教师都身兼数职,语文老师还要教这些学生音乐、体育等学科。孩子们上学必须经过一条由木头作的吊桥,我第一次走这座桥的时候,头晕眼花。一名孩子教会了我怎么去走,“双腿用力,步子迈大,这样不会头晕。”

    这间村小里,总共有100多名学生,四周都是大山,他们被巍峨的秦岭包围着。但是在学校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趣味,做着一些城里孩子已不曾玩耍的游戏,歌谣、丢手绢、扔沙包等包揽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什么都是稀奇的,什么都是新鲜的。我们想多照些照片,用更多素材来反应他们的真实状况。孩子们总是很害羞,身体站的笔直,严肃的让我“发笑”。但是他们对相机里的照片却是很感兴趣,每次照完照片,他们总是围着相机看里面的他们。
 

    当告诉孩子们我们此行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建立一间音乐教室,他们很开心。在他们的心中,音乐就是唱歌,唱歌是可以带来欢笑的。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拉着几个小伙伴唱起了《我是一片小小云》,歌声很干净很好听。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钢琴、什么是小提琴。一个叫彭佳盟的小女孩小声的告诉我,“钢琴我们学校有的,上课老师有教过。”而站在一旁的校长告诉我,那是学校唯一的乐器,一台2003年的电子琴。


    这里的孩子对乐器的知识,还停留在课本上的图片。当我问他们知道钢琴是怎么弹奏的,孩子们争先恐后,拉起墙角的一张桌子,向我展示他们所知道的钢琴。而我问他们,你们见过钢琴吗?他们都摇起了头,这让我有些心酸。

    这里的孩子们的穿着“朴实”的衣服。山里的孩子有他们独特的个性,没有那么做作。看着他们我突然又想考考他们,当我问起谁知道吉他怎么弹奏吗?一个小男孩很大声的说知道,并且飞快的跑回二楼教室拿下了一把扫把,向我表演吉他,很激情很带劲。

    他们虽然没有华丽音乐器材,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但是他们也能演奏属于自己的乐章,孩子们能够利用竹叶吹出清脆而动听的曲目。小家伙告诉我,这是他的独门绝技,是爷爷教给他的,有时候在家里自己吹着玩的时候,爷爷在旁边还要唱两嗓子山歌,很好听。

    学校的音乐课是孩子们最爱上的课,可是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这名老师叫杨苗,是90后,大学毕业后在西安打了半年工,城市里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让出生在农村的他疲惫不堪。2012年通过考试,成为了这所村小的一名特岗老师。看到这里孩子们对音乐特别喜爱,他用了2个月的时间,自己研究学习这台“老家伙”,目前可以用一只手弹奏一些简单电子琴曲目,主动承担起了学校的音乐教育。

    学校的课程安排,早上主要是语文、数学等科目,音乐课一般安排在下午,午饭过后,杨苗也开始了音乐备课,这也是他最愁的一门课,他向我诉苦说“因为自己底子差,得好好备课,不能给孩子教错了。”图为杨苗琢磨电子琴按键,为了弹奏准确,他在电子琴按键上标注了只有他认识的数字。

    恰逢在采访时候,有一名北京过来的孩子在这所小学体验生活,孩子萨克斯吹的很好,国家6级水准,他每天都要练习萨克斯,杨苗每次听到萨克斯声音,都要过来请教孩子些问题,因为北京来的孩子掌握的音乐知识比他多。图为这名北京孩子在用萨克斯吹奏《茉莉花》,旁边的同学羡慕不已。

    每天午饭时间,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间。因陕西大力扶持农村教育,学校的孩子吃饭都是免费的,这也为孩子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孩子们中午的吃饭的时候,扎堆在一起,吃着饭唱着歌,有小朋友竟然唱起了陕南的山歌,他告诉我这是“婆婆”教给他的,而我问他歌里的意思时,他却摇了摇头。

    这天的饭菜不错,有米饭有肉,孩子们格外开心,我和一名憨厚的小男孩逗乐。我问他,你知道城里的孩子都吃什么吗?他憨厚的笑了笑,说应该和我们一样吧。他们不知道什么是KFC、德克士、必胜客,但是他们很健康,很少生病。

    这名孩子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但是自从和那名北京来体验生活的孩子成为朋友后,短短的1周多时间,孩子变得开朗了许多。校长告诉我,这名孩子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也想去北京学习萨克斯。

    这里的大山本没有路,山民走的多了就形成了一条条很窄的小路,山路非常湿滑,我想用镜头记录下学校的情况,在孩子们午休时,我跟随校长艰难的爬上了山顶,拍下了一张学校的全景图,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让我吃尽了苦头。

    下午放学后,杨苗跟着孩子去家访。杨苗说被家访的这个孩子家庭特别贫困,家里房子是危房,孩子妈妈出去打工后就再也没回来,据说是跟人跑了。父亲平时也在外打工,一年回来一次,奶奶是个聋哑智障残疾人士,全家唯一劳动力是孩子的爷爷。

    在家访时,孩子给爷爷唱了一首在学校新学的歌曲。唱完歌后,爷爷拉着老师,恳请老师好好教孩子,孩子父亲也好久没有给家里寄钱了,家里很困难,没办法给孩子买学习用品。杨苗告诉家长,孩子现在在学校很好,吃饭住宿都是政府掏钱,让爷爷不要发愁。图为孩子想起已经有1年多没有见过爸爸,站在那里哭泣。

    在回学校的路上,孩子走的很急,仿佛是有意不让我们跟上,我们也没有去追,默默的在后面跟着。看着孩子的情绪波动较大,杨苗大声在后面喊到,唱歌,大声唱歌。随后,我在后面隐约的听到,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目前,铁炉坝小学音乐教室所需器材为:钢琴(或风琴)1台,架子鼓1个,吉他2把,口琴50个,笛子50支,箫50支,音响设备一套,合唱凳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