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宠客(县党校 但华峰)

作者:但华峰 来源:县党校 发布时间:2014-12-19 08:40 【打印本页】
    人们喜欢狗,大多是因为他的灵性和忠诚。小的时候我家里也养着一只土狗,嗲奶(湘方言,对爷爷奶奶的称呼)给他取名叫“宠客”。宠客会作揖、通人性,人们都喜欢他。
    说起作揖,其实是我和发小们逗他玩,歪打正着帮他练出来的“绝技”,后来也正是他的这项绝技让十里八村的人都觉得稀奇。
    我出生在金川镇一个农家大院,青山掩映,三面是溪,小桥流水。院里住着七八户人家,彼此相互照应,其乐融融。小时候我们一帮捣蛋鬼玩乐之余常拿熟洋芋、馍渣、肥肉等放在宠客鼻子前逗他玩,宠客见吃不到嘴急得团团转只叫唤。不一会,他就想到举起前腿,后腿站立来咬吃的。最初站不稳,跌跌撞撞一番,我们见他怪可怜的就把吃的放到进他嘴里。他却知道轻轻地咬上去,等我们把手松开再狼吞虎咽起来。后来每逢吃饭,他都微微颤颤的只用两条后腿站着来要食物。几个月后,这聪明的家伙,竟懂得了后脚站立,前脚掌合十,上下轻轻摇动来保持身体平衡。就这样他竟能能站立几分钟而不倒,抛到空中的每一块食物他都能准确无误的接住再吞下。
    每逢此时,宠客双手合十的姿态,酷似大人们虔诚的祭祀先人、礼拜神佛的模样。久而久之,大院里的大人小孩每逢坐靠着门凳或者长条板凳上准备吃饭时,都会此起彼伏的喊着:“宠客,来作揖。”宠客每次在展示绝技混吃混喝的同时,也把大家聚在一起嬉闹一番。他自然成为大院里当之无愧的“明星”,宠客会“作揖”就在此时传开了。现在回想,其乐融融的景象似在昨日。
    我和姐姐整个小学阶段是随父亲在多个偏远的教学点和一个完全小学度过的,只有周末和长假才能回家。每逢周一清晨,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带上我们去教学点,宠客也会准时在门口摇尾等候我们出发。因此,在清晨静寂的山路上,我们是不会寂寞的。宠客一会吓飞一群小鸟,一会给我们扒出一窝野鸡蛋,甚至还勇敢地和刺猬斗一斗。最终刺猬缩成一团,宠客也哼哼着无从下爪。那些年我常常想:独自返回时的宠客不知道是不是还有这些乐子。可待到周末,我问他时,他只顾用脸蹭我的腿或者用粗糙的舌头舔我的手。
    有一次,宠客刚送我们到学校就下起暴雨。我们让他先不急,等雨停了再走,宠客似乎听懂了,就卧在低矮破旧的教学点屋檐下望着大雨发呆。到了晚上,雷声越来越大,雨也越来越猛,这时的宠客竟然死活不肯进屋,第二天一大早宠客不见了。屋前屋后呼唤了多少遍,也不见他出来。我想,他大概是回家去了吧!到了星期三,听一个同学讲,他家门前的大耳树下来了一只狗,十分奇怪,呜呜的哭,看起来很饿,给他吃的却只是闻闻。终于熬到午饭学,我跟着同学一气飞奔过去。大耳树下的宠客先是愣了愣,让后飞奔过来不住的蹭我的腿。虽然经历了这次惊吓,但是宠客还是坚持送我们。
    上初中后,从大院出发到学校有50多公里,他仍要送我好几公里。我在前面骑车他在后面奔跑,怎么赶它也不回去。我只好慢慢骑,骑一会等他玩一会,等他不再张着嘴吐舌头了又继续走。直至后来我的路途更远了,他追不上汽车才算作罢。
    毕业后参加工作后就很少回大院了,因此见宠客的时间就更少了,但每次见面他对我还是那么亲热。再后来他误食了毒饵,院子的老老少少都围过来了,又是给他灌仙人掌汁,又是给他喂药,终究还是没了。大家伤心了很久,至今都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