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互联网思维与县域治理创新

作者:李志宇 来源:县委办 发布时间:2015-03-18 08:44 【打印本页】
    互联网思维肇始于互联网经济,张瑞敏认为其中的核心是网络化、零距离,周炜鸿认为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模式、颠覆式创新,还有人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常识的回归。从根本上说,互联网思维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以发现、拓展和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进而倒逼商业创新和管理变革的思维方式。反过来因为这种创新与变革,突出了更精准地获取、更频繁地互动、更快速地反应、更有效地服务、更直接地评价,使得供需双方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运用好互联网思维,对于推进全局工作创新、提升县域治理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本质上讲,互联网思维就是最彻底的群众路线,把用户及用户体验置于最核心的位置,作为一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源泉。同时,颠覆性创新也在要求监管理念、法律、制度和体系的深刻变化。在这一点上,党政工作与之有不少相同之处。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对应到互联网思维上就是用户至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应到互联网思维上就是痛点营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更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之所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则是当今商业领域最为津津乐道的“三个创新”。
    不可否认的是,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商业活动相比,县域治理提供的是更好的公共产品,追求的目标更为系统和多元,在这样的治理目标中坚持互联网思维,需要的是对传统思维的极大转变,需要的是对治理体系的坚持完善,需要的是对干部队伍的更高要求。如何把工作计划和群众意愿更好地结合起来?如何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更好地统一起来?如何把目标要求和激励机制更好地统筹起来?这需要坚持和践行党的宗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建工作创新为突破口,建立起系统求实的工作体系,使之成为县域治理的有效抓手。
    以党建工作创新为突破口,完善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县域治理与信息化的问题,郭青同志要求借鉴紫阳“五个一”机制。对于我们来说,连心工程具有非常好的基础。要注重信息支撑、构筑回路,工作落实不能是单向度的,评判标准也不能是单一的,可以通过信息化或问政等手段看最终结果,直接向群众了解工作成效,构筑系统有效的工作落实机制。要注重由外而内、加压改进,在党的领导下发挥群众评价的作用,将正确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航标,将群众满意作为干部选任的参考。要注重统筹协调、端正导向,做到政策宣传和民主协商一体推进、党务服务和政务服务同步完善、维护权益和厉行法治高度统一,构筑良好的社会生态。
    大道至简,商政皆然。与人民一起,和问题过招,向创新进发,光明的景象就在不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