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家住筒车湾镇海棠园村的刘大华为方便孩子上学,举家进了县城。妻子开了个小商店,自己则经营家电维修部,过上了让同村人羡慕的生活。
但在刘大华看来,事实并不是这样,个人日子虽然过好了,但家乡的父老乡亲却很穷。2014年在中办帮扶工作组的帮扶下,他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宁陕县海棠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想发展产业的乡亲们搭建了一个共同创业致富的平台。
平台有了,可摆在眼前的问题却很多。首先,部分村民虽然养了一些,但都是古老的养法,蜂群一直处入自生自灭的状态,缺乏科学管理;其次,要扩大规模,必须增加投入。
为了一心一意办合作社,他索性关掉修理部,把小商店也打了出去。回到村里,先把各户现有的蜂群数逐一做了统计分类,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讲解合作社的相关知识,在他的动员下,有8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并根据大家的意愿制定了合作社规划,订购了蜂箱和用具。
为了提高养蜂技术,刘大华从网上搜集培训课件,把自己的电脑搬回家,借来投影机组织大家学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刘大华用自己的商务面包车免费把蜂箱送到各户。
很快春天来临了,百花盛开,到处都是蜜蜂“嗡嗡”的采蜜声。这个季节是一年的黄金时期,扩大规模,繁殖蜂群,最重要的是过箱,把原始的蜂群过箱到新式蜂箱中。这时有的害怕失败,坚决不养了,并且散布谣言说:刘大华搞合作社,还不是要垮台,蜂子那样搞,要跑完的。结果过箱成功率达到100%。经过一个春季的繁殖,扩巢分蜂,合作社的蜂群数从原来的几十箱增加到了150余箱。
夏季是养蜂人收获的季节,合作社又购回了摇蜜机,收获蜂蜜1200余斤,产量超过老法饲养的几倍,大家终于露出了笑脸,那些在一旁观望的蜂农们纷纷表示,明年也要加入合作社发展养蜂。海棠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有了自己品牌和包装,正通过微电、淘宝销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