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位于秦岭腹地的美丽山城,她有一个“安宁陕西”之意的名字——宁陕。
宁陕是省会西安南枕的绿色屏障,安康市的北大门,距西安最近距离72公里,京昆高速和210国道横贯县境南北,是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国土面积3678平方公里,辖11个镇68个行政村、12个社区,常住人口26181户70763人。
宁陕县不但风光秀美,连续2年被授予“全市科协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被中国科协和陕西省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2015年被陕西省科协评为“科技之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近年来,宁陕县的科普力度不断加大,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科普网络、科普服务能力、示范体系建设、科普宣传以及营造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宁陕人第二次展开了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创建活动。
本次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宁陕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把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持之以恒地狠抓科普工作。广泛深入学校、农村、机关、社区、企业,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宁陕县科普工作逐步走上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轨道,科普组织网络逐步健全,科普阵地日益壮大,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篇章:高度重视 全员参与
在创建工作之初,宁陕县于2013年3月和2015年4月,先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和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县委常委分管科协工作,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联系科协工作。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对科普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县人大、县政协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科普工作进行专项调研、专题视察,做到了对全县科普事业发展的统筹指导、督促协调,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制度化。
坚持将科普工作纳入全县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上将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和创建科普示范县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县委、县政府年终统一组织考核,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严格执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标准》的要求,县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期拨付到位,并做到逐年增加,累计安排科普专项经费33万元。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科协会员日等重大科普活动,各安排专项活动经费1万元,保障了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积极向上争取科普项目补助资金。三年来,有8个科普基地和优秀农技协暨1所学校受到中省科协和财政部门的资助,获得奖补资金163万元。
宁陕县在创建工作中始终做到抓关键环节,力促科普示范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宁陕县开展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宁陕县开展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检查方案》,明确全县36个成员单位的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先后召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动员会和创建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会议,抽调干部成立四个检查组,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带队,对各成员单位2013—2015年度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为通过上级科协组织的创建验收奠定基础。
第二篇章:突出重点,提高素质
按照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任务,重点围绕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高,强化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牵头部门和相关责任部门的作用,积极抓好各项工作推进。
积极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建立和完善了全县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计划,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县27所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科学教育课程,建立了课外兴趣活动小组,配备了科技教育老师和辅导员,8910名在校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大力改善学校科普设施,全县中小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小学自然科学实验室等部室设备和仪器均进行了全面更新,保障了科普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积极开放和利用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科普馆、文化馆、图书馆、动植物标本馆、科普示范基地,以及各镇、社区文化站、农家书屋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大力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等全县性科技活动,先后推荐选拔60名优秀中学生进京到省接受科技教育。三年来,组织开展的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参与竞赛活动的学生达到在校学生总数的90%,各中小学、幼儿园选送作品1389件,评选表彰优秀作品277件。积极组织推荐优秀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熊博士DV作品制作大赛、少年儿童科幻绘画大赛,126项作品先后获得国际、国家和省级奖励,位居全省前列,安康市首位。
积极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农广校、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和社会办学等教育机构作用,实现每年80%以上的农村党员、镇村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科技培训。扎实开展职业农民培育、阳光工程培训和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三年来,全县共实施畜牧养殖、林果管护、大鲵养殖、药材种植、蔬菜栽培等科技培训215次,培训农民27965人次,培养新型骨干农民2730人,表彰命名农村科技示范户200户。发放科技资料13.2万份,推广种植、养殖技术45个,新品种16个。通过实施大规模的科技培训工作,使全县农村劳动力每人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秦南菌业等8个科普基地、协会和旬阳坝猪苓基地、黄金食用菌协会分别受到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的表彰奖励,涌现出21个市级优秀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技协会,8名农村科普带头人,促进了农村主导产业的蓬勃发展。
积极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坚持以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为重点,在城区开展了“爱护生命、远离毒品”、“食品安全”、“防震减灾”和“健康生活”、“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为主题的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结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全力做好城镇居民、下岗职工和进城落户劳动力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各类培训256期、培训 164631人(次),实现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54人。成功举办第一届宁陕县美食烹饪大赛,提升餐饮从业人员烹饪技能。依托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采取开展科普讲座、印发科普宣传资料、开展科普咨询、文艺演出等形式,认真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同时对全县12个社区干部每年进行一次科普教育培训,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积极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制定印发了《宁陕县领导干部公务员暨村(社区)干部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计划》,依托党校、行政学校等教育培训阵地,采取定期举办科技报告会、讲座、知识竞赛和集中办班培训、印发科普读本等形式,积极开展了针对全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教育培训活动。先后举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党政领导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村主任、社区主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务员网络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各类专题培训班23期,使全县2510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得到了轮训。选派15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省市调训和专题轮训;1852名公务员参加网络培训,全县领导干部、公务员、镇村(社区)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不断提升。
第三篇章:健全网络,增强服务
宁陕县始终坚持把加强科普组织、科普队伍、科普设施建设,作为增强县域科普服务能力的基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建立健全综合协调领导制度。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召开2次全体成员会议,定期表彰奖励科普先进典型。制定保障措施,扎实推进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建立镇科协,健全村(社区)科普组织。全县11个镇依据《科协章程》的规定,全部建立科协组织,各行政村、社区成立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1-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同时,各镇还成立了2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各村(社区)都成立了科普志愿者小组。
二是加强县级学(协)会和企业科协建设。县中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顺应政策变化,及时纠正领导干部在协会的兼职,选举产生新的常务理事会领导机构。县教体局成立了我县第一个行业科协组织,为广大教育体育科技工作者搭建展智平台。县医学会、县农学会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学会领导机构,通过了学会章程。秦岭皇冠、鑫裕矿业、秦南菌业、滨海科技、龙泉大鲵、秦岭长春和绿宝农业等规模企业科协组织正式成立,天福石材等10个暂不具备成立企业科协的中小企业,落实了企业法人担任科技联络员制度。
三是加强县镇 “一室、一栏、一员”建设。在县城群众集聚区建成科普画廊6处,全力抓好镇、村“室、栏、员”建设,全县新建、改建98个农村村务活动中心,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施,建立了11个镇文化站,98个农家书屋,省科协援建的安康首个少年科普馆在宁陕建成,赠送的流动科技馆展品已经到位,设备安装调试后将对公众免费开放。
同时,在狠抓创建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科普氛围。先后拍摄科普视频136集,编辑印刷科普资料18种、18.1万本,面向全县公众免费发放。每年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全国科普日活动。先后开展有规模的科技培训活动237场,参与群众达2.32万人次,实施农村电影放映1076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积极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为边远山区的中小学生送去了难忘的科普体验。运用媒体拓展科普宣传渠道,35篇宣传宁陕县科普工作的新闻稿件在中、省、市新闻媒体刊发,县电视台开设了科技栏目,建成宁陕科普网和宁陕科普政务微博,拓宽了宁陕县科普宣传工作的主渠道。
今天,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已在宁陕全县全面形成。
实践再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有效有力地推动了宁陕县的经济发展。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22.22亿元,增长9.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增长1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81万元,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达24182元和7283元,分别增长11%和13%。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县、生态建设示范区、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国家卫生县城,陕西省教育强县和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火如荼的科普工作将把宁陕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可以预见,美丽的宁陕,必将成为秦岭腹地一个科学之光普照的充满希望的科普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