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太忙了,东赴浙江,西到汉中,南下广州,北上西安。为了能找到一个好一点的学生实习基地,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一个厂接着一个厂的跑,联系厂家、考察环境、谈实习岗位……所有事情都要一一解决,所有困难都要一一面对。今天为了与企业老板见面谈实习的事儿,我忍饥挨饿、苦苦等了六七个小时,直到天黑。晚上筋疲力尽倒在床上,累得我真不愿再起来,想到我可爱的一岁多的女儿和对我关心备至的丈夫,我哭了……但我怎能放弃,学校有更多的学生需要给他们联系实习岗位,于是我对自己说:“张莹亨,一定要坚持,苦点累点,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将来,你活得有意义!”。
——摘自张莹亨的日记
她本平凡,平凡的如沙海一粒;她本普通,普通的如大海一滴;只是她执着,执着于民办教育事业;只是她坚定,坚定于自己的梦想。所以,她的人生有了别样的意义。
她叫张莹亨,今年33岁,是宁陕县新世纪职业培训学校和清华(宁陕)培训学校校长。两所学校属私立民办教育类学校,新世纪学校主要以成人职业技术培训,是国家再就业培训工程,陕西省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县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清华培训学校主要以开设幼儿、小学、初中文化与艺术类培训。
她的学生从最初的5个发展到现在的在校生360人、教师20人;年培训人数2000余人,年提供就业岗位30余位。也许,你会说这点成功不算什么,但对她,一个从无到有、零基础的创业者而言,学校是她的生命,是她的全部,凝聚着她全部精力,浓缩了她所有的爱;是她历经8年风雨洗礼、苦苦奋斗的结果,是她经受无数坎坷挫折、精心呵护培育出来的掌上明珠。
勇敢走出创业第一步
2005年,她毕业于一所职业学校,像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有着丰富的找工作的经历。她在私立学校带过课,在装修公司搞过设计,还做过管理人员,也曾参加过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招考,但都以失败告终。
一系列的失败没有让她消沉颓废,反而激发她回家创业、自己当老板的打算。她在不断思考,她觉得考上国家正式干部固然可喜可贺,生活稳定,但考不上就意味着一事无成、要听天由命吗?难道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一番事业吗?回想起她曾经任教的一个私立学校经济效益不错,她就问自己能不能回家乡也办一个私人的学校呢?于是一个回家乡创业的想法在她脑海里扎了根。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6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列鼓励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她觉得时机成熟,便果断辞去安康的工作,回到了家乡。经过对市场的调研,她惊喜地发现宁陕的私立办学还处在萌芽状态,还没有人先她一步。她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她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大干一场。
说干就干。她从亲朋处筹集了20万资金,在县委党校租了两间教室,配备了教学设施,建了一间计算机的培训教室。接下来,她一个人开始聘请教师、招生。
最艰难的是招生。对于一个刚办起的私人培训学校,籍籍无名,必须要加大宣传,提高知晓率。她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找校长、找毕业班主任;坐摩托车跑遍了全县所有乡镇,上门给学生、家长宣传。那段时间,她求过人,受过委屈,也落过泪。
记得一次到丰富镇,早上5点出发,150公里的车程。她晕车厉害,蜿蜒曲折的山路差点让她把苦胆都吐出来。到了丰富后,她没有时间休息,还要头顶烈日奔走,跟学校仅有的1名老师,挨家挨户发宣传页。一天下来,一身汗,一身灰,身疲力竭,她曾两天两夜起不了床。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当第一个电话打来咨询时,她说她兴奋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第一批虽然只招了5个学员,但是学校终于正式开课了。
创业渐渐有了起色
学校成立之初,师资不稳,生源匮乏。为了打开市场,就必须提高培训质量。她亲自代课,悉心照顾学生。先后到安康、汉中、西安参观考察,学习办学模式、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第一批电脑培训班结束后,学员对培训质量赞誉有加,第二批学员招了25人,第三批达到了67人,生源日益增多,学校终于步入了正规。
2007年6月,她审时度势,与北京清华少儿英语培训项目全国授权中心合作,又开办了中小学生英语培训。有了计算机培训、管理的经验,中小学生英语培训要轻松很多,并且特色明显。第一批学生培训结束时,在英语考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晚间辅导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也都有很大的提高,培训工作和成绩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一年来,她整整瘦了10斤。但她的计算机培训和中小学生英语培训在全县逐渐风生水起,崭露头角。面对成绩,她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很欣慰,她觉得她的汗水没有白流,她的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信任,她艰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2009年,各类培训机构逐渐增多,生源抢夺激烈,竞争压力巨大。学校地处偏远,两个校区,2009年上半年只招了30余名学生,已不能维持正常运转,她一度想关门停业,不干了。
痛苦决策后,她决定将校址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改善办学条件。她拿出近几年的全部收入,租赁了公路段一栋闲置楼房和一出场地。装修期间,为了省钱,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她都亲力亲为。与工人一起干活,不懂就学。同时她还贷款了10万元,全部用来改善办学条件。搬迁后学校拥有电脑50台,教室7间,办公室5间,教师12名。职业培训还增加开设了家政服务、手工艺品、餐饮服务、装修设计等项目,中小学课业培训开设了作文、奥数、假期补习班等。
2009年9月,第一批新生带着灿烂的笑容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了办好学校,她实施封闭式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制定了严格的教工工作制度和奖惩措施,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生源日益增多,学校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拥有各类培训学生360余名,学校终于摆脱了困境。
2010年,她紧紧抓住国家“国家再就业培训工程”的培训政策机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了学校稳步长远发展,就必须提高培训学员的实践能力,获得更多的就业安置机会。她一人奔走在各地,到西安、广州、深圳,寻找校企合作办学伙伴。这一跑,就是几个月。那段日子里,可谓风餐露宿、吃尽苦头。联系厂家进不了门,只能在门外等待,一天、两天,甚至几天,只能靠诚意打动主管领导。厂家提供实习岗位后,还要实地考察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择优选择,不能让学员吃亏上当。这期间,别人没有经历过的她经历过,别人没有体会过她体会过。
由于回家时间少,和一岁多的女儿见面后,女儿已经不认识妈妈了,不要妈妈抱,也不叫妈妈。那一幕,她心颤抖了,身体在战栗。泪水模糊了双眼,簌簌地从她的面颊流下。
依靠执着追求,她与10多家企业签订了委培实习协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保障了学员实习锻炼,大幅提高了就业率,80%的学员找到了就业岗位。
创业之花别样红
2010年以来,学校因教学质量高、管理严格、就业可靠而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今年,学校已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3000余人,中小学学生培训近1200余人,成为了宁陕县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中小学英语培训基地。学校先后获得了北京清华少儿英语办学先进单位、北京洪恩英语示范教育基地;学生多次荣获全国英语竞赛1、2、3等奖,在学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有很多也成功创业。
工作之余,她感叹着人生的变化。回首过往,一肩责任,一片爱心,顽强拼搏成就一番事业;展望未来,一腔执着,一份憧憬,锐意进取谱写灿烂篇章。她要感谢社会各界和朋友给予她无私的帮助,她将继续努力用青春智慧谱写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努力创办政府放心、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育!做宁陕最负责任的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