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做好连心工程 干部要有“四心”(四亩地镇 彭超)

作者:彭超 来源:四亩地镇 发布时间:2015-12-15 08:39 【打印本页】

    干群和,则心气顺;合力足,则事业兴。实现干群和谐,凝聚干群合力,涉及因素很多,但很重要的是干部对待群众的感情和态度。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和群众情感相融,心气相通,以真诚之心关注群众、关心群众、关爱群众,就能真正融筑和谐之基,构筑和谐之厦,实现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一、对待群众要真心。干部对群众的态度好不好,与群众的距离近不近,关键在于感情真不真。只有从思想上摆正干部与群众的位置,才能从心灵深处对群众产生真情实感,拉近彼此的距离,筑牢干群和谐的思想根基。对群众真心实意就要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朋友,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就要与群众多交流,多沟通,多来往,坦诚相待,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就要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体察群众的喜乐苦衷,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做到“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灯火总关心”。只要多一些亲情、友情、温情,多一些和气、和蔼、和善,干群之间就有了和谐的基础。    
    二、联系群众要诚心。距离产生鸿沟,脱离群众是干群不和谐的主要根源。因此,联系群众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努力做到零距离、心连心。要以“连心”“帮扶”活动为契机,“谈心进家”、“走访入户”、“亲情联络”等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主动深入到群众中 去面对面地拉家常,交朋友,交心谈心,尤其要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和结对帮扶群众家中,推心置腹,促膝谈心,架起干群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使联系群众制度化、经常化。要不断拓宽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形式和渠道,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干群联心卡、定期召开群众会、广泛听取意见,保证群众的合理诉求有处说、有人听、有人管,使干部与群众在良性互动中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促进和谐。     
    三、关爱群众要尽心。要从落实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入手,扩大群众参与渠道,要正确处理发展与造福群众、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上级认可与群众满意的关系,敢于为群众说话办事,自觉抵制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确保群众同步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对生活困难和弱势群体更要适当倾斜和照顾,切实关心他们的安全、生活、环境、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不遗余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四、服务群众要贴心。贴心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到村组和群众家庭之中,弄清楚群众缺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掌握实情,摸清底数,有的放矢提供服务。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通过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等活动,主动下访,靠前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就业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困难群体,更要倾注真情,建立及时救助与定期帮扶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工作制度,使他们平时有人问,病时有人探,难时有人帮。在着力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要加大精神帮扶力度,注重思想沟通、感情交流和 心理疏导,突出人文关怀,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