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传承着人类文化,也伴随着每个人的启蒙与成长,如同传递,照亮着前进的道路,播撒着知识的火种。
十八大的召开就是这引领梦想的火炬,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激荡着每个中国人坚毅不屈的灵魂。这“燎原之火”燃烧着中国人民对5000年灿烂文化的缅怀,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而农家书屋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寻求知识,追寻梦想的地方。
科技致富、科技兴国、科学强国。中国梦建立在无数为之奋斗的人民基石之上。宁陕县作为农业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78.5%的农业县,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而遍及全县98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则展现了它应有的作用。它以便利快捷的服务满足农民的科技文化需求,以供给农民最实用的图书报刊和音响电子产品来提供便捷的资料查询、阅读服务。
为扩展书屋规模和网点,除了政府投入外,宁陕县图书馆积极联合民营集团投资并鼓励个人出资建设农家书屋,与企业、慈善协会、基金会等团体联合,吸纳社会力量,保证了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农家书屋以果品蔬菜、粮食作物、畜牧林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科技书占主导,保证了科技类图书的技术含量和地域性适用原则,正确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的合理发展趋势,减少了盲目性发展带来的损失。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增长,除了科技方面以外,金融保险、医疗健康、法律知识、科普知识等书籍也都列入了农民群众的求知行列,同时更多的人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也颇为关注。农家书屋感受农民的实际需要,不断地更新需求选择配备图书资料,从而使更多的人走进书屋,感受书屋浓郁的读书、爱书、求知、寻梦的气氛,使这里成为基层农民的生活中重要的知识的港湾,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我们将科技运用到书屋的管理模式上来,积极建立新型的视听器材和服务模式,为地方配送电脑、投影机、幕布、相机等硬件器材,建立网络图书馆和数字化阅读,同时积极组织诵读、象棋、书画展览、曲目比赛、广场舞等文化活动,以地方特色的书屋活动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丰富农村文化活动。积极的组织和宣传没有白费,现在更多的人走进并参与到这个求知、寻梦的地方。宁陕有了自己的歌声《绿都宁陕》,它唱出了新时代的梦想。有了自己的舞蹈团队,舞动出宁陕人的灵魂。更有了科技致富的实效成果,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成了历史,科技兴农的产业化生产惠及全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设施农作物面积,依托“一村一品”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2013年为止,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已发展到60余名种植、养殖大户。蔬菜栽培技术和微耕机操作等相关知识深人人心,大棚温室种植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袋料食用菌,建设板栗园、核桃园、蚕桑园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以广货街镇“省级生态旅游村和休闲农家乐明星村”——蒿沟村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农业,带动了宁陕各地农家乐蓬勃发展,依托生态山水旅游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精神层面的转变带动了整个社会积极求知的社会心态,倡导出正能量的散发。
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自己的家,让书这纸与文字,跨越遥远的时间,传达思想的魔法。书本是艺术,书本是文化,书本是奇迹,书本是时代,书本是生命,书本是心,书本是喜悦,书本是感动,书本是梦,书本是希望。中华民族5000年的辉煌历程包含着中国人5000年的喜悦、悲伤、感动、梦想、希望,铸造出可歌可泣的民族历史和一颗民族奋斗不屈的拼搏之心。十八大引领梦想的纲领和中国人追寻梦想的向心力凝聚到一起,成为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奋进之力。
文化的传承,传递着文明的火种,14亿的中华人民必将走出中国特色的富国强民之路,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