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探访贫困户(财政局 何恒蕊)

作者:何恒蕊 来源: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6-04-18 09:27 【打印本页】

    按照县上关于认真落实千名干部下基层、连心帮扶促脱贫“四个一”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在一个寒风凛冽细雨蒙蒙的早晨,局里的50余名党员干部,乘车来到了所帮扶的新场镇同心村,对该村的贫困户进行摸底走访调查,与贫困户合影拍照,为他们制定脱贫方案,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对贫困户进行了全方位的“望、闻、问、切”。
    根据局里的安排,由我对同心村鹿子坪组的彭光富、陈拾鹏两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很自然的这两户的调查摸底等“四个一”的帮扶工作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的头上。我首先来到彭光富家里,彭光富现有住房三间带一个偏厦子,房屋属土木结构,共120平方米,家里有5口人(妻子,儿子、儿媳 、孙子)。老俩口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了,但他们的精神和身体健康状态都还不错,听他介绍:儿子在外地一家酒店当厨师,月收入在6千元以上。家里现有耕地3亩,林地7亩,当问到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个啥时,他说:“一是儿子和儿媳在外地打工有一些收入,二是自己在自留山上栽种了50窝猪苓,但是猪苓的收入是镜中花、水中月,去年才栽植的还不知道长得怎样,等以后翻挖了才知道收成是个啥样子。”问他致贫原因,他说“我们现在主要是缺技术、缺资金、交通不方便等等。”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我想养30只山羊,再把猪苓种植扩大一倍,栽上100窝猪苓。”我将他说的一五一十地写在了规划中,离开他家时,我暗自高兴,凭他现在的条件,按照现有的脱贫标准,我不用多努力、多操心他明年一定就能顺利脱贫了。
    紧接着,我又来到连心帮扶的第二户陈拾鹏家,家里只有俩兄弟,年龄都在40岁以上,目前还没有娶到媳妇。家里有住房两间,面积80平方米,属土木结构。问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他说:“家里现有耕地4亩、林地200亩,前几年养了30箱蜂,栽植了50窝猪苓,还有就是自己的兄弟到近团转务工有一点收入。”他说他的致贫原因是缺技术,今后除了把自己现有的蜂蜜养好,猪苓管护好外,还想养4头黄牛。我与现有的脱贫条件对比了一下,陈拾鹏的经济收入是可观的,一年下来也有2万元的收入,人均都在1万元以上,但是考虑到他目前的住房条件,还是有些差距,房屋是土墙房也比较陈旧,最大的一点,他俩现在还是单身汉,再过十几年,他们上了60岁以后,身边无儿无女,到那时他们的生活怎么办,这就会形成新的孤寡老人或者五保户,这也成为社会兜底的对象啊!
调查摸底结束后,我给这两户贫困户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让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好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没过多久,就到了年关,局里决定在春节前组织一次机关党员干部走访慰问贫困户的活动,这也彰显了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关心和厚爱。我们将局里的决定给同心村的干部通知后,商定了到村时间,让村、组干部通知贫困户在走访慰问时,尽量留在家里,好与连心帮扶的干部谈心,共谋发展脱贫致富之策。没过几天,我就接到了连心帮扶户彭光富的电话,他说:“听村上干部说,你们最近要到村上来看望慰问贫困户,怎么没有我呢?”他打电话的声音显得低沉、沙哑、带有沮丧的情绪在里边。我说那不可能吧!只要是贫困户,我们局里的干部都要过来走访慰问的,要不我打电话问一下情况再说吧!他说:“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有县机关的干部帮我了,你们把表都填了,规划都做了,怎么说黄了就黄了呢?!”看来他对自己是不是贫困户非常在意。随即我就打电话问了村支书,支书说:“按照县上精准识别贫困户“九红线”、“八不准”的要求,彭光富家里买有小轿车(家用面包车),通过群众公开评议,就把他杠在贫困户的外边了。他在村委会里找了几次,我们也给他作了解释,但他还是有情绪,这我们也没有办法。”春节前,局里按最后确定的贫困户名单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我想彭光富是我第一次连心帮扶的对象,也算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吧!虽然局没有安排慰问他,快过年了我也应该去看望一下,于是我专门来到彭光富家中拉了一会儿家常,告诉他,他是一个有福的人,就像他的名字,自己的儿女都有出息,能在外地打工挣钱,不但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也能照顾好家里,这是多好的事啊,大家都羡慕你呢!其实当贫困户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啊!老彭听了脸色从沮丧变得舒缓起来,最后老汉拉着我的手恋恋不舍地望着我离开了他的家。
    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有出有进,彭光富退出了贫困户,局里又安排我连心帮扶贫困户康纪才。康纪才住在同心村新田坝组,家里有3口人,康纪才、康纪林俩兄弟,加上一个老母亲。兄弟俩人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已是破墙断壁,俩兄弟到现在也没娶到媳妇,全家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上山挖点药材卖点钱,剩下就是靠两亩薄地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由于全家人年岁已大、体弱多病,这次被评定到贫困户的行列里来了。
    同心村象这样男人到了四十多岁找不到媳妇的户,就有20多户,占到全村的两成多。问其原因,他们说:本村的姑娘都嫁出去了,有些十八九的姑娘外出打工,一出门,都在外地安了家。外边的姑娘又看不上我们这个地方,都嫌我们这里穷啊!所以本村的小伙子很难找到对象。
    按照村上的脱贫攻坚规划,今年将建成一条贯穿全村的水泥公路,这将极大方便群众的出行;同时又在村委会集中地段,修建一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这就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县、镇、村三级大力号召发展林下经济,养猪、养鸡、养蜂,栽植猪苓、天麻、白芨,发展袋料食用菌等产业项目,这就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随着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以后的同心村将是一个花园式的富裕新村,不但能留住本村的姑娘,而且能吸引外地的姑娘嫁到村上,同心村的小伙子再不愁找不到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