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一个山村第一书记的心愿(地税局 赵耀民)

作者:赵耀民 来源:农业大市场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6-05-17 16:33 【打印本页】

按语
  赵耀民,2016年陕西省第五期村官培训班学员。4月25日,我在培训班上作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扶贫开发”的讲座。因在培训班上相识,他多次邀请我到他们村调研,并希望我能为他们村发展提出策划方案。原计划“五一”去,但因日程冲突没有成行。但它至今仍是我的一份牵挂。培训部的刘德敏老师去了,带回这封信以及一些调研资料。我很受感动,便晒出来,与大家共勉。刊发于此,已征得作者同意。(王征兵)

 

一个山村第一书记的心愿
宁陕县新场镇花石村第一书记

 

  我叫赵耀民,出生于1965年7月,任宁陕县地方税务局工会主席,2016年2月被选调到宁陕县新场镇花石村任第一书记。到任后,通过调查走访,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没有脱贫,心中暗暗下决心,虽然自己年龄较大,过不了几年就要退休了,但作为已经有三十三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自己任期内,一定要为当地老百姓办一些事实,才能面对老百姓信任、期盼的目光。
  就在我心急如焚之际,十分荣幸的参加了4月22日到4月26日,由省农工办、宁陕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为期6天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支部书记、村长脱贫攻坚宁陕培训班,在各方面重视下,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个专家教授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下,学习项目安排合理、实用性强,组织在短短的6天时间内,自己不但学习到了实用技术,同时还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国家实施扶贫开发政策和方向。自己在认真学习、观摩的同时,根据花石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入思考,想方设法以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花石村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在哪里?
  新场镇全镇辖3个村,仅有1200余人口,山大人稀,所出产的蜂蜜质量好,全镇一年的蜂蜜产量仅在10吨左右,在全市享有极高的声誉,是食用和馈赠的上品。但由新场镇蜂蜜质量好、声誉高,一些不法商贩和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伪造人工蜂蜜和以次充好,冒充新场蜂蜜,对外销售,给出产自新场镇的蜂蜜造成极大的声誉伤害,使新场出产的蜂蜜从原来的每斤45元还供不应求,到了现在,每一斤35元都没人问津,成了广大蜂农的一块心病。
  我所在的村花石村是新场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秦岭南麓,全村地处海拔1300—1400米之间,属于半高寒山区,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土豆。经济作物主要以蜂蜜养殖、猪苓种植、加上一部分山地药材种植。全村37.5%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家标准)。通过近年来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村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树立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通过动员、扶持,全村18户贫困户,16家都发展有以猪苓种植、中蜂养殖的主导致富产业,全村还有5户中蜂养殖产业大户,户均养蜂100箱以上。中蜂养殖一直以来是当地村民的传统主导产业,蜂蜜的营养价值全民皆知,蜂蜜在全世界都被认为是最好的保健食品之一:《神农本草经》把蜂蜜列为有益于人的上品;古希腊人认为蜂蜜是“天赐的礼物”。特别是中、高山区因为环境清新,山野花资源丰富,出产的蜂蜜被誉为是“圣品”。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力度不断加强,各项富民政策的落实和系列帮扶措施不断实施,村民发展的主导产业的热情不断提高,通过村民多年来的摸索实践证明,地处中、高山地区,适应发展产业项目少,中蜂养殖在新场镇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无污染、花源丰富,花源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中蜂养殖技术已经被许多村民掌握,只要产品销的出,大力发展中蜂养殖,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期效长的致富主导产业项目。可以预见,只要有销路,村民没有后顾之忧,中蜜养殖将是一项适合新场条件,使村民尽快致富的好项目。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个方面都对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十分关心、十分重视,集全社会之力开展扶贫帮困,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从政策到资金,大力扶持村民实施主导产业,以产业发展使村民得实惠,以主导产业带动村民致富,以期早日脱贫。但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山大人稀,大部分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发展思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项目发展了,产品出来了,但没有好地销路,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成为村民的心病,也成为我这一个处在山高路远,想为村民办事的第一书记的心病。
  做为一名有36年工龄,33年党龄的老同志,身处脱贫攻坚第一线,担任山高路险,条件艰苦,扶贫任务重、难度大的村第一书记,我不怕艰苦,但有三怕:
  一是怕辜负了领导的信任,在任期内完不成扶贫目标任务;
  二是怕在扶贫工作中找不准思路,推动不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三是怕引导村民发展主导产业,产出了,没销路,村民出了力,花了代价,不但没有脱贫,还背了一身帐,无法面对村民期盼、信任的目光。
  通过参加这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脱贫攻坚培训班,使压在我心里的“三怕”出现了曙光。在学习之余,我找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训后服务中心的刘德敏主任,谈了我的想法和困惑,谈到了我的“三怕”,刘老师在认真倾听了我提出的问题以后,给我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随后及时联系了给我们授课的全国知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专家王征兵教授,王教授在给我们讲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扶贫开发》课程中,显示了渊博的知识,不但知识丰富,而且妙趣横生,举例生动有力、切合实际、实用性强,给于我们全体学员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王教授对于我提出的村民产品销售难问题和我的心愿十分重视,表示会关注此事,使我十分感动和深受鼓舞。让十分感动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训后服务中心主任刘德敏老师在4月30日,放弃休息时间,赶到宁陕县新场镇,进行实地查看,了解情况,并且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表示随后将重点关注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使我“三怕”特别是最后一怕,就是村民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有了指望。
  我的心愿就是:在我所任第一书记的花石村和新场镇的村民,所生产出的优质蜂蜜不再存在销售难,不再是村民的和我的心病。
                                   2016年5月3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