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委下发的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正值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推进的关键时期,“三项机制”像一针“强心针”注入到干部队伍中,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对于助推改革发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鼓励激励机制要让想为者和会为者“不吃亏”。岁月在更替,生活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有一个问题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解决好,那就是人的精神问题。好干部就是要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充满希望。但是,工作热情是需要激发的,仅靠精神鼓励显然还是不够的。省委下发的鼓励激励机制,就是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给干部干事创业注入强劲动力,让干好与干坏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业绩突出与业绩平庸不一样,这就让干部在思想上有劲头想干事、经济上有甜头肯干事、政治上有奔头会干事、机制上有想头去干事。同时,通过表扬、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评优选先的办法,引导干部向标杆看齐,人人争当先进,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要让敢为者和能为者抛开“包袱”。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我们很多干部都认为现在办事有“阻力”、有“风险”, 害怕犯错,害怕出事。毛主席曾说过:“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阻力才能激发冲劲、闯劲,才能创造震撼的美景。干部如果没有一股子冲劲、闯劲,就会被困难矛盾纠缠,固步自封,辜负群众期盼。什么事都不干肯定不会出事,干的越多肯定出事的几率就越高。现在,省委就是要为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创造条件,努力营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合理容错的良好环境。但容错纠错机制的对象定位在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制度也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了容错的界限,哪些是高压红线碰不得、哪些是能够先行先试可容错、哪些是无意过失可纠正的行为。随着制度的执行,必定会进一步激发干部工作热情、激情,必定会在干部队伍中释放出满满的“正能量”。
能上能下机制要让有为者与无为者“换位”。长期以来,我们把“官帽”看的很重,只能“上”不能“下”,已成为一种惯性思维。现在,省委能上能下机制的出台,明确释放出信号,“上下”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让那些不想为、不会为和不敢为的干部“下课”,让那些敢作敢为和能做会为的干部“上位”。“能上能下”不仅是干部管理的“破冰”,更是“融冰”。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富裕新宁陕的任务依然艰巨,只有一支勤政敢为,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才能扛起如此重任。所以,必须要通过制度的落实,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要坚决及时对干部队伍当中不想为、不会为和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对不适应新常态,履职不力、工作平庸,不适宜领导岗位的干部进行退出。真正使制度落地生根,政策开花结果,政令畅行无阻。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党政干部“三项机制”,坚持把规则定在前面,保持刚性,进一步细化镇村干部管理,亮化干部考核,亮明岗位职责,敢于让群众评判干部的工作成效,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让不想干、不敢干的干部腾位子,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宁陕提供坚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