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天气的原因,徒步宁陕好久都没有开展活动。这次有朋友组织大家去光头山,听说也叫秦岭东梁,从皇冠油坊坪的苗圃上去。东梁,我曾经从秦岭服务区上去过一次,不知道这两个“东梁”之间有什么关系,所以心里很期待,想一探究竟。早上六点就匆匆起床,收拾停当出门时天才刚刚亮。七点十分乘车到油坊坪林场刚好九点。
大家稍作休息,从林场旁边废弃的公路出发了。这条公路原是林场上山运木料的,顺着河和山势向东北方向延伸。刚开始路面还比较平整,被厚厚的泥土和树叶覆盖着,踩上去松软舒服。随着脚步的延伸,两边的山不停的向我们靠拢,河水也变得湍急了。路曾经被洪水冲洗过,路基还在,已不再平坦,只剩下大大小小的石块。
太阳出来了,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山林,伴随着漫天的大雾。漫步林间,耳边只有河水轻轻的流过,偶尔会有一两声鸟叫。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艾草的香味,我们仿佛置身于神话故事中的仙境一般。
走了大约两个小时,运木材的便道也没有了,路面狭窄,变得更加崎岖了。向导告诉大家前面就是光头山,大家抬眼望去,前面不远处一道高高的山梁横亘在眼前。山上大多好像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像黄土高原的色调,偶尔几处呈灰白色,像头顶没有头发似的,向导说那是石海。看着眼前的光头山,好像也不太高,应该很快就能登顶,大家不禁有些兴奋。可真是没想到,接下来的行进却变得异常艰辛。
山路越来越陡,漫山都是箭竹和灌木丛。体力较差的队友走不了多远就要休息,一停下来就躺在草丛中,还和同伴唠叨着“自虐”、“找罪受”的话题。随着海拔的升高,大家更是行进困难,有的队友还伴有头晕、恶心的症状,于是就打算原地休息等待了,不是擦肩而过羊叫声的“鼓励”,还真是登不上山顶了。这座山是浑厚的,前面不远处好像就是山顶,可走到那儿,前面还有更高处。能看到山的那一边是大家当时的共同愿望。由于空气异常稀薄,我们走一会儿,就不得不停下来歇一会儿,经过近五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登上山顶。
山顶是恢宏而壮观的。放眼望去,高山纵横交错,或首尾相连,或隔壑相望,在茫茫的天际边矗立着,静静地,像在聆听,像在守候。山的线条是柔和的,绵延不断,坡度和缓,顶部浑圆,不似华山的刀砍斧凿,倒像似丘陵的地形。山顶有四个足球场大小,野草已经枯黄,像一个大大的晾晒场。山梁上颜色分明。北坡全部是冷杉,呈墨绿色,稍矮的地方高大挺拔,有的虽已经枯死,但主干及稍粗的树枝仍傲然挺立;山顶或更高的地方,冷杉逐渐变得低矮,形状各异,就像自家院子里的盆栽。南坡全部是野草或箭竹,呈黄土的色调。山顶靠北侧的有高山杜鹃,一丛丛的,或多或少的铺在草地上,暗绿略带紫色,就像是一幅水墨画,也许是作者看颜色太单调,随意添了几种色调作为过渡,显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
躺在草地上,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云彩。偶尔有飞机飞过,显得比平时大许多,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远处的山层层叠叠,灰蒙蒙的一片。千百年来,他们就像驻守边疆的士兵,默默的坚守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仍凭严寒酷暑、雪雨风霜,我自岿然不动,默默的用他那坚强挺拔的身躯哺育着勤劳善良的三秦儿女。
向导说此山名光头,有叫英雄岭,也有的叫秦岭东梁。光头山是因为山顶浑圆,无高海拔植物而得名。英雄岭是登山人自己命名,意为此山太高,登顶者皆为英雄吧!而我就叫他东梁吧,我想东梁不只是这一道梁,而是秦岭东边这许多高岭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