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后,县委、县政府迅速做出了“千名干部到基层 连心帮扶促脱贫”的决定。我既作为部门帮扶江口镇竹山村(岗位调整前帮扶筒车湾镇油房坪村)脱贫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一名连心干部,还肩负与5户贫困户连心脱贫的重任,在与群众交心连心寻找致贫原因、共商脱贫措施、同谋发家致富之路的过程中,看到个别困难群众为生存而活的艰难处境很疼心,他们盼望脱贫、对富裕新生活的向往、为改变现状而做出的积极努力增加了我开展连心脱贫工作的信心。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是原先的包村扶贫还是现阶段的集中脱贫攻坚,就是要贯彻中办栗战书主任在我县视察时“既是政治责任、又有浓厚感情的担当精神抓脱贫”的指示精神,怀着以“把帮扶村当家乡、把连心群众当亲人”的深厚感情,以“燃烧生命干一番事业”的激情去抓脱贫。
一 、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的担当意识去与群众心连心脱贫致富奔小康
与群众心连心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们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行动。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内心铭记并外化与行的最高准则。一是为人民服务要有为人民服务之心,就是要在心里面装着群众、惦着群众、想着群众。机关干部常年坐机关、看文件、学理论,抓宏观、抓业务多,与群众直接打交道少,容易滋生干好业务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错误心态;开展连心帮扶活动,经常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与群众的心贴的更近了,对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愿就听得真、记得明,开展各项工作时就会自发想到群众需不需要、答不答应。二是为人民服务要有为人民服务之能,连心脱贫就是我们增长为人民服务能力的一条重要路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锻炼提高干部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开展连心帮扶促脱贫的实践中,通过开不同类型的群众会议、研究决定重大村务事项,我们群众工作方法与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分析致贫原因,我们运用矛盾论找准影响事物发展主要矛盾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制定精准脱贫规划,我们的战略眼光、创新思维得到提升,对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理解也更深。三是为人民服务要有为人民服务之实,与群众心连心脱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有具体的行动和实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拼尽全力斩断穷根、致富奔小康征程中一切付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村容村貌的巨大改观、群众生活的根本改善都是我们为人民服务最大的实绩实效。
与群众心连心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巨变、科技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有859个贫困县、7000多万贫困人口,让这些贫困群众摆脱贫穷、与全国大多数人同步过上小康生活是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当前最重要的使命;具体到我县也是如此,一方面我县的人均GDP居全市前列、民生工程全省先进,另一发方面,我县还有40 个村 5113户还没有脱贫,用三年的时间让13458 人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因此是全县上下的首要使命;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干部,现阶段,我们就是要为脱贫而生、为脱贫而奋。
与群众心连心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们向中央基准看齐的基本要求。上有令、下必行,中央号召、全民响应,这就是看齐中央基准。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脱贫攻坚的总动员令,对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定,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我们每一级、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积极响应、不折不扣的执行;所以我们到村开展连心帮扶促脱贫工作就是向中央基准看齐的实际行动。
二、以“把帮扶村当家乡、把农村群众当亲人”的感情去与群众心连心脱贫致富奔小康
只有“把帮扶村当家乡、把农村群众当亲人”才能与群众心连心、建立深厚的感情。要想与群众建立感情必须走进群众的心中,要想与群众连心必须与群众有感情。当我们把到村当作回自己老家、入户走访当作上亲戚家串门,你会发现自己与群众有一种天然的感情,群众也会把你当自己人;反之,如果我们端着一幅县派干部的势子、口口声声说着“我是县委、县政府派来帮你们脱贫的”官话,群众只会对你敬而远之、也无法与群众交心,更谈不上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
只有“把帮扶村当家乡、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才能站在群众的位置上想问题、出主意。如果我们只是把自己当作驻村干部、扶贫工作组成员的角色和身份,由于受所处位置、所扮演身份影响,会自觉不自觉的从自身角度出发去看事物、去思考问题、去给群众出主意,以 “我们要怎么干,我们要他们怎么干”的思维方式、工作理念去推进,可能的结果大都是:你操碎了心、群众并不领情,你做的规划、你推进的工作,群众在会上应承、会后打折执行;只有把自己当村民、把村民当亲人,才能真正转换角色站在群众的位置上想问题、办事情。
只有“把帮扶村当家乡、把农村群众当亲人”才能对群众的事情更用力、尽心,才能取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连心脱贫是我们每个干部的天职,这份职责我们每个人都会全力去履行,如果没有“把帮扶村当家乡、把农村群众当亲人”这种感情,在到村工作中我们大多会照章办事,让群众感到缺少温度、冷冰冰。当你把帮扶村当家乡、把农村群众当亲人时,你会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来办,在用足用活现行政策后,还会想方设法动用个人关系、利用个人感情去帮助乡亲。2014年6月,我时任县文广局局长,工作组入住油房坪村,在该村陈家湾组走访召开座谈会时,30多户村民因为西汉高速的阻隔无法修建与外界联系的公路,生产生活用品还靠肩挑背扛,群众意见很大,群众看我们工作组成员大多是冷漠不信任的眼光,还有人在会上说风凉话:“你们是工作走下来转一圈就走了,真要想给我们办事就让高速路在我们这设个开口,免得我们天天看到高速路上车来车往,我们还是要走路”,看到此等情景,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我当即表态:“我会把你们这当做自己的老家,把你们当做我的亲人,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竭尽全力去办”。会后,我们用私人感情去争取高速、交通等部门的支持,筹措资金10万元、解决了村道横穿高速涵道的历史遗留问题,3个月后1.5公里通组路建成,80%的农户通了汽车或摩托车。我们再到村里,群众拉着我们的说:“像你们这样包村,我们村大有希望”。
三、以“燃烧生命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群众心连心脱贫致富奔小康
现阶段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燃烧生命干事创业”的激情去连心脱贫。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已经开展了多轮扶贫,各项惠农政策也落实的很充分,有头脑、有能力的群众大多都已经摆脱了贫困,目前的脱贫对象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很大,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而且要求脱贫的时限也很紧;我们如果按部就班去推进、按常规思维、采取单一措施抓脱贫,就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脱贫。宁陕的县情特点决定了林业人在脱贫攻坚战中必须要有大作为,为此,我们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推出了六项生态脱贫措施:一是依托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组建林业扶贫工程队,让贫困户参与支持贫困人口增收。二是调整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支持贫困人口增收。三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在贫困户中聘请生态护林员,增加贫困人口工资性收益,实现部分贫困人口当年脱贫。四是发展退耕还林产业,给贫困户人均规划落实退耕还林面积1.5亩,提升贫困人口阶段性收入。五是重点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增强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能力。六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增加贫困人口资产性收入。通过一年的工作,生态脱贫成效凸显:812名生态护林员全部上岗,年人均工资7000元,参与护林的贫困户人均增收2300元;落实退耕还林1.15万亩,项目覆盖区贫困户人均增收600多元;落实到位中幼林抚育项目资金440万元、林下经济项目资金100万元、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奖补资金515万元,这三项工程带动3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2016年全县新发展核桃1.6万亩、油用牡丹2500亩、林麝养殖场3家、林下养鸡(猪牛羊)大户40户、林下魔芋5000亩、林下天麻猪苓380万窝、袋料食用菌 1500万袋 ,林下经济总产值达4.6亿元,贫困户当年通过林下经济户均实现收入2000多元。取得了资源得保护,群众能致富的双赢效果,实现了让资源变资产,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目标。我县生态精准扶贫新路子、新模式得到了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被省林业厅列为全省首个生态脱贫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