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县域生态环境安全,宁陕县创新生态监管模式,在全县实施林业、国土、环保、水利“四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测管理体系,构建起“无空隙、全覆盖、全时段、全天候”的监测管理。
“四位一体”是以全县生态护林员队伍、生态护林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林业、国土、环保、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测管理体系。“四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测管理由三级22区68单元1100个网格组成。“三级”即县林业、国土、环保、农水科技等职责部门为一级环境监管网络;各镇政府、林场、保护站为二级环境监管网络;各村、管护站及生态护林员、天保护林员为三级环境监管网络。“22区”即全县11个镇、1个县属林场、9个省属林场、1个管护站。68单元即全县68个村(社区)。同时将全县划分为1100个三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网格,每格落实1名护林员,实行属地管理责任,逐级依责依规查处环境违法问题。
为确保“四位一体”管理高效运行,该县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由职责部门统一对全县护林员进行业务培训。监管人员必须按照“四明确”要求开展工作,即“明确地域、明确人员、明确任务、明确要求”。每个网格1人每月巡查20次,每季度1次汇总。二是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碰头会,每半年召开一次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联席协调会,每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三是落实运行经费。县财政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信息监测平台建设运营费及工作奖励经费,同时及时兑现天保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每年的工作报酬。四是强化督办检查。领导小组每月对相关部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五是严格考核管理。制定了“四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测管理体系护林员队伍和管理平台考核细则。将生态护林员工作实绩与报酬挂钩,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根据情况扣减工资,对成绩显著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该县网格化监测管理体系的实施,从源头上消除了生态环境保护隐患,提升了生态环境监管水平,使全县“村村土地有人管,条条河流有人看”,真正达到了环境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