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要闻

宁陕县“四轮驱动”增力控编减编工作

作者:杨 宁 杨继京 来源:编委办 发布时间:2017-05-24 09:15 【打印本页】

    近年来,宁陕县编委办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要求,始终坚持严控制、减总量、调结构、强管理“四轮驱动”增力控编减编工作,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了由管得住向管得活的转变。
    严控制,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在“严”字上树标尺,牢固把握机构编制管理底线,增强执行力和约束力。一是坚持“两个不突破”红线管理。坚决贯彻上级关于机构编制管理“两个不突破”的红线要求,即行政编制在中央核定的总数内不突破,事业编制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在省确定的事业编制总量内不突破,确保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严格用编核准管理,规范用编进人程序,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机制,明确凡未按规定核准使用编制的,一律不予办理人员进编、工资审批、经费拨付等手续。二是坚持实行“三线”管理。对满编单位和超编单位实行红线管理,禁止进人;对缺编10%以内的单位实行黄线管理,慎重进人;对缺编10%以上的单位实行绿线管理,符合政策规定的畅通进人。三是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市级审批,县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申报审批。坚持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凡涉及机关事业单位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等机构编制事项,均由县编委办按程序独家办理,对上级业务部门的文件、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等形式要求新增机构和机构升格的事项严格控制,一律不作为机构设置的重要依据。对确需设立机构的,按照“撤一建一、合并组建、先减后增”的原则从严审核把关,确保机构数量只减不增。
    减总量,强化机构瘦身效应。在“减”字上做文章,集中精简压缩一批机构和编制,有效减轻财政压力,实现了“实有人员只减不增、机构总量只减不增、人员超编逐年消化”的“三减”局面。一是实有人员总量减少。以机构改革、规范清理清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抓手,进一步落实控编减编工作,据统计,2012年底实有人员为3070人,2016年年底实有人员为2798人,同比减少达8.9%。二是机构个数总量减少。通过改革调整,政府工作部门由23个精简到19个,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6个;改革后,政府工作部门较上轮机构改革精简6个,精简比例达26%。按市委市政府批复撤销丰富镇,并入广货街镇,各镇人民政府调整为11个,各镇内设机构统一设为“四办二所”,镇事业单位统一设“三站”;将原98个行政村撤并30个,保留68个,撤并比例达30%。同时,调整了国土、司法、工商等部门派驻机构的管理体制,将其职能交由各镇承担;优化整合了部门下属事业单位。进一步明确了部门间需要配合的有关职责,转变了政府工作职能,全面理顺了镇政府及其内设机构及各站所职责。宁陕县2012年底机构个数为301个,2016年年底机构个数为264个,同比减少达12.3%。三是人员超编逐年消化。针对因机构改革原因造成行政人员超编情况,宁陕县运用多种有效措施和手段进行逐年消化,一方面采取单位与单位之间进行人员调整消化行政超编人员,另一方面将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实行“红线”管理。同时,通过自然退休减员逐年消化行政超编人员。自2012年至2016年底,各部门累计消化因机构改革造成行政超编人员77人。
    调结构,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在“调”字上找办法,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强化各部门的职能配置,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降低行政成本。一是合理调整设置。政府机构设置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宁陕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将卫生计生、工商质监食药、农业(科技)水利、文广旅游等9个部门进行了整合,环保局调整为政府工作部门,统计局、安监局调整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局、民族宗教事务局、人民防空办公室、科技局、爱卫会共5个单位不在相关单位下加挂牌子。为全面落实“三个助力”任务,宁陕县按政策规定要求,从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上向承担主要任务的精准扶贫脱贫、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进行倾斜。二是盘活沉淀编制。对职能弱化、任务减少事业单位因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全部予以核减,事业单位闲置两年以上的事业编制,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精简。三是核销工勤编制。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机构改革,对工勤人员一次性核销工勤编制55名,实行“转换岗位、只出不进、逐步消化”。
    强管理,夯实编制工作基础。在“强”字上下功夫,进一步夯实编制基础工作,抓好重点环节。一是强化用编计划审核。实行全年用编计划申报制度,报请编委会确定全县全年用编计划,并送达组织、人社、用编等主管部门和单位。严格在空缺编制内核准用编计划,对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计划进;从总量上贯彻“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根据机关事业单位自然减员安排用编进人计划。用编计划重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较重的部门、涉及社会民生的行业和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岗位。二是强化编制审批前的评估。在编制管理工作中,注重发挥编制评估作用,提高机构编制受理门槛,积极开展受理前的评估,对涉及增编的,都采取先依据评估结果审核编制使用情况,再进行编制审批,使编制审批有了科学化、制度化的保证。三是强化机构编制台账管理。建立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数、领导职数、在编人数、出入编数、增减编数等情况的台帐,每月核对更新一次,严把控编关,杜绝超编进人。四是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围绕把实名制信息系统打造成机构编制的网络查询平台、统计分析平台、预警提示平台、监督控制平台和办公协作平台这一目标,不断加快实名制管理系统的优化完善,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的资源优势。2017年,宁陕县采取集中分批培训的方式,对60个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运用进行培训,实名制数据库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全覆盖,通过实名制系统把机构编制信息与单位人员信息对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