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2012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结果简析
索引号: | XZF-tjj-tjxx--2013-0037 | 公开责任部门: | 宁陕县统计局 |
公开日期: | 2013-12-12 11:29 | 成文日期: | 2013-12-12 11:29 |
发布文号: | 无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2012年宁陕县在全省83个县(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由2011年的71位上升到64位比上年进7位。
一、2012年宁陕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综合实力稳步提高。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3亿元,同比增长16.6%。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3.53亿元、10.64亿元、4.76亿元,分别增长5.7%、24.4%、11.5%。其比重为18.7:56.2:25.1。人均生产总值达26850元,比上年增加6048元。在经济总量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52.2%。
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54.2%;实现工业增加值 6.78亿元,增长3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5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7亿元,同比增长38.9%。
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1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14.23亿元,同比增长30%。
4、财政收支双双增长。2012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665万元,增长32.7%。人均财政总收入1229元,比上年增长286元。财政支出68973万元,增长36.6%,财政支出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59.6%。
5、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3元,同比增长17.5%。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29元,同比增长16.9%。
二、2012年我县各项指标在全省的位次
1、从总量指标来看,我县地区生产总值18.93亿元,位居全省第76位;财政总收入8665万元,位居全省第77位;地方财政收入5307万元,位居全省第75位;固定资产投资14.23亿元,位居全省75位。
2、从人均指标来看,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850元位居全省第27位;人均财政总收入1229元,位居全省第44位。
3、从速度指标来看,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6.6%,位居全省第12位;财政总收入增速32.7%,位居全省第12位;工业增加值增速37.2%,位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0%,位居全省第66位。
4、从经济结构指标来看,我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5.8%,位居全省第50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5.1%,位居全省55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2.2%,位居全省第24;城镇化率42.6%,位居全省第38位。
5、从社会保障指标来看,我县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91.4%,位居全省第25位;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以100%,位居全省1位;农、科、教、文、卫和住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59.6%,位居全省第78位;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以96.0%,位居全省第11位。
三、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县域经济总量小排位靠后。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等总量指标在全省83县(市)中分别排76位、77位、75位、79位、75位,名次指标排位靠后。
2、经济结构不合理。2012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8.7:56.2:25.1,其中二产中工业比重达到63.7%。由此可见二产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最大,而工业的发展对二产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一产增速受限、二产增长压力加大、三产增速趋缓,导致全县经济增速压力加大,因此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3、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不高。2012年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为36.7%,排全省81位,比2011年退2位,有38个县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城乡居民收入总量小。2012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629元在全省排74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733元在全省排79位。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工作。把工业发展放到突出位置,以循环发展为主线,以做大总量、提高效益为核心,建园区、上项目,快速把工业短板补齐、做强。工业经济的好坏决定着县域经济增速高低。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加大规模工业的培育,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切实抓好生产要素保障,帮助企业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达到扩大生产、促进销售的目标,逐步丰富工业产品品种,才能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工业经济总量乃至全县经济总量迅速扩张。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筹划、包装项目,努力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缓解当前大项目少、资金紧的局面。通过项目的及时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进一步扩大县内投资需求,夯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3、加大财税工作力度。注重财源建设,在搞好各种税源培育同时,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切实增加可用财力,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近几年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工业增长、投资拉动、工资带动,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实质性转变。面对工业经济增速不断下滑、投资无大项目支撑、缺乏增资因素带动的严重局面,一方面要稳住经济增速,防止经济下滑,另一方面要把经济下行压力变成结构调整动力,使我县经济逐步摆脱对资源型企业和靠增资带动的过度依赖。全县经济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就必须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加快发展服务业。促使工业增长和服务业同时快速增长,以工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带动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二是结合我县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三是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
5、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成长两手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三产服务业,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结合移民搬迁,新建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社区,引导群众集中居住。不断完善农民进城落户的促进政策,解决好进城农民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让农民进城入镇安居乐业,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
6、落实好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培育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做好贸易业个改企工作,着力打造集中的商品交易市场和重点的商贸住宿餐饮消费网点,切实扩大县内消费规模和提高消费层次,进一步繁荣县内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连锁经营,增加规模经营企业,加快发展物流、信息等产业,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7、抓好民生改善,提高社会保障。认真落实营养计划、“两免一补”等教育惠民政策,以“双高双普”为总揽,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解决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认真兑现低保、五保以及各类救助补贴资金,充分发挥大病救助、慈善、教育基金作用。
8、加强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推进全县绿化和亮化工程、集镇综合改造、村庄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提升城乡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水平,努力建设天蓝、水绿、山青、宜居的美好生活家园。
9、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节能意识,提高城乡居民节电意识,营造良好的节电节能氛围。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观念和低碳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确保全县节能减排工作形势稳定。
10、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着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统计局 吴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