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总体稳中有进——宁陕县201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索引号: | XZF-tjj-tjxx--2014-0012 | 公开责任部门: | 宁陕县统计局 |
公开日期: | 2014-05-13 14:18 | 成文日期: | 2014-05-13 14:18 |
发布文号: | 无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设美丽宁陕至关重要的一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宁陕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继续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文化兴县”发展战略,推进经济转型提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全力推进全域旅游。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综合情况
2014年市政府下达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全县生产总值(GDP)23.5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20%;三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80元,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0元,增长13%。截止三月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8191 亿元,占年度任务23.5亿元的16.3%。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6 %,低于全市9%增速6.4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0.5761 亿元,增长4.4%;二产增加值2.213亿元,增长5.1%;三产增加值1.03亿元,下降2.4%。一、二、三产业对GDP的拉动力分别是0.65 %、2.7%、-0.78%。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是25.15%、105.08%、-30.23%。一、二、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分别是:15.08%、57.95%、26.97%。
一、经济运行特点
1、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坚持以农业示范园为抓手,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9个农业园区建设,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依托山水资源,坚持以保护和规划为前提,以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为支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水产;稳步发展生猪、白山羊等畜牧养殖;大力发展魔芋、猪苓、天麻、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加快农业提质增效。截至三月底,全县种植魔芋5500亩,猪苓45万窝,天麻21万窝,发展食用菌700万袋。2014年一季度全县实现蔬菜产量327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16%。其中食用菌产量570吨,同比增长2.67%;全县生猪存栏33325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1%;生猪出栏18693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46%;牛存栏3590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43%;牛出栏761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46%。羊存栏23466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3.84%;羊出栏5297只,比上年同期下降6.68%。家禽存栏168800只,比上年同期增长8.28%;家禽出栏88604只,比上年同期增长2.79%。
2、工业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5.428亿元,增长0.13%;工业增加值实现1.78亿元,增长3.2%;其中:规上工业完成产值4.88亿元,增长2.6%,较同期增速回落28.7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2.9%,较同期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1.35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2.4%。
3、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90万元,同比增长19.03%。完成年度计划23.2亿元的11.1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14万元,房地产投资完成1076万元分,别增长14.1%和179倍。
4、市场消费较大回落。受家电下乡等政策的退出、严控“三公”经费、旅游景区住餐企业受季节等影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01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较同期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06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较同期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
5、财政金融平稳运行。财政总收入完成588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37%,同比增长122%,增收323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369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37%,同比增长15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26万元,下降56.6%。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2.4亿元,同比增长13.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93亿元,同比增长16.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3亿元,同比增长22.4%。存款余额22.42亿元,增长13.8%。存贷比为30.9%,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复杂局面的影响,我县经济走势低于全市9%增速6.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与全年11.5%的目标任务相差8.9个百分点,形势严峻。
2、工业增长乏力,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因国家生态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加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和部分产品价格低迷、受天气寒冷等季节问题的影响,导致一部分矿产企业处于停产,另一部分企业面临转产,后续企业跟不上。突显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县工业经济已面临严峻的挑战。
3、重点项目开工不够理想,工业投资骤降。截止一季度末,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计37个全部都是结转上年的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没有一个纳入统计项目库,备案个数为“0”,严重影响项目投资增长速度。我县处于限制开发区,工业项目准入的门槛加高,导致投资骤降。
4、限上贸易企业经营状况不乐观。元至3月,海荣皇冠大酒店和华鑫上坝河旅游公司季节性歇业,三星宾馆停业装修无营业收入;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及家具家电购物中心零售额实现零售额同比下降巨大等,影响批零住餐贸易行业增速较低,没有新增限上贸易企业。
5、三产服务业发展形势严峻。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消费需求减弱,房地产市场低迷,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缓慢,我县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下降2.4%,较同期增速回落5.9个百分点,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6、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速下降幅度巨大。一季度我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26万元,下降56.6%,较同期增速回落89.6个百分点,严重影响我县三产服务业增长速度。
三、二季度工作措施建议
1、增强信心,确保实现双过半。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工作任务、职责、明确包抓领导、责任部门,二季度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应由负转正,达到增长30%的预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必须增长15%以上(比一季度加快12.1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必须达到2.89亿元,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增速为34.1% 、18.2 %,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速为23.9%、22.8 %,分别比一季度加快6.5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客货运周转量增速11.9%;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紧跟全市发展的步伐。
2、强化基础,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继续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狠抓粮食生产、畜牧水产养殖、设施蔬菜、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和农业园区建设,带动“一菌三园”。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快移民搬迁、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渠道。
3、协作配合,狠抓项目进度。对未开工建设的项目,积极协调前期手续的办理,促使其早日开工建设;对已经开工的项目,相关单位要及早做好投资备案工作,并主动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做到应统尽统,使投资与工程形象进度相统一,为推进投资统计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并定期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实地调研和项目数据评估,推动项目建设,发挥好投资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4、强化服务,促工业奋力增长。我县工业经济后续发展仅依靠现有存量经济拉动已不现实,必须注入新鲜工业“血液”才能带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只有增加规模企业数量,才能确保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因此,要继续抓好规模企业培育申报工作,使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尽快进入规模企业的笼子,纳入统计,解决经济增长乏力,总量和增速偏低的问题。同时应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指导,加大企业融资、上级项目扶持、企地关系协调力度,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力促企业释放生产潜能。强化招商激励机制,在抓好小微企业的引进、建设、发展的同时,尽可能 “招大商、引巨资、上大项、落大户”;全力做好跟踪服务,促成新建企业早日投产达效,并尽快纳入规上工业统计。有力推进资源整合,对一些资源型、行业性的规下工业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进行资源重组,整合组建成新的公司,使其生产规模最大化。
5、扩大消费,努力实现三产目标。紧紧抓住“五一”、“端午”和夏季旅游的黄金消费时节,促进住宿餐饮、旅游消费和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同时,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交通运输、农业服务等为重点的服务业。积极引导支持中高档餐饮企业适应需求变化,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开发和推广大众消费,稳定和扩大消费规模。
6、加大对“四上”企业培育力度。相关部门应对发展势头好、后劲足的企业或者个体户,纳入“规模”、 “限额”和“资上”培育重点,制定培育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统计盘子。支撑经济合理增长,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