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现在的位置:宁陕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 正文详情
  • 主动公开

    15772条
  • 申请办理中

    0条
  • 依申请数量

    50条
  • 依申请办结数量

    50条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9801
  • 宁陕县财政局

    6972
  • 宁陕县自然资源局

    4308
  • 宁陕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民政局

    4065
  • 宁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922
  • 宁陕县交通运输局

    2796
  • 宁陕县农业林业和水利局

    2124
  • 宁陕县教育体育局

    2118
  • 市生态环境局宁陕分局

    1677
  • 宁陕县民政局

    1455

全县经济稳健增长----宁陕县2015年度经济运行分析

索引号: XZF-tjj---2016-0001 公开责任部门: 宁陕县统计局
公开日期: 2016-03-11 10:48 成文日期: 2016-03-11 10:48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统计数据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美丽富裕新宁陕建设的关键之年,更是我县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县委、县政府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实施“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富民”的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在各级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之下,宁陕县2015年经济稳健增长,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 综合情况
  2015年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经安康市统计局评估反馈,201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4.52亿元,增长13.8%,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8%,二季度增长13.0%,三季度增长12.9%,四季度增长1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6.54亿元,增长8.3%。一二三产占生产总值的结构比由“十一五”末(2010年)的23:46.1:30.9调整为“十二五”末(2015年)的17.1:56.2:26.7,产业结构变化明显。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是5.56%、71.09%、23.35%。一、二、三产业对GDP的拉动力分别是0.77%、9.81%、3.22%。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13.58亿元,占GDP的55.4%。
    二、 全年经济运行特点
    1、 农村经济发展平稳,增长速度处于合理区间。全年粮食产量19212吨,比上年增长1.15%;全年蔬菜种植面积为32653亩,总产量达43865吨,比上年增长6.43 %,其中食用菌产量4015吨,比上年下降4.99 %;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为46385头、2523头、 21611头、 33.52万只,实现肉类总产量4700吨,下降0.95%;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7333万元,增长4.7%。完成农业增加值42941万元,同比增长4.4%,增速居全市第七位。
    2、 工业经济增长逐步回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85亿
元,增长19.5%,工业增加值完成8.21亿元,同比增长18.5%。工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6.45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为46.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2.49亿元,增长23.4% ,实现增加值8.09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居全市第四位。
  3、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1.61亿元,增长23%,增速居全市第七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5亿元,增速21.4%;跨区投资完成10亿元,增长28.4%;农村私人建房完成0.66亿元,增长0.1%。全年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5个,较2014年增长1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3个,续建项目22个。本年新投产项目39个,新增固定资产18.21亿元,增长19.64%。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呈现“两升一降”。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3亿元,增长31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61亿元,下降47.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7.21亿元,同比增长25.5%。一二三次产业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0.2%、7.7%、82.1%。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893万元,增长13.1%,较上年加快6.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七位。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1897万元,增长35.8%。
  5、金融秩序稳定向好,财政收支三升两降。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0.38亿元,增长17.21%,较年初新增4.4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34亿元,增长9.15%,较年初新增1.3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65亿元,增长10.41 %,较年初新增0.91亿元。短期贷款2.76亿元,增长17.44 %,较年初新增0.82亿元。中长期贷款6.70亿元,增长4.85%,较年初新增0.31亿元。个人消费贷款0.77亿元,增长11.59%。全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4359万元,同比下降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15万元,同比增长14 %,地方财政支出完成89699万元,同比增长12%。各项税收收入完成4223万元,同比增长1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281万元,下降32.5%。
  6、第三产业势头强劲,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54亿元,增长12.6%,高于上年增速5.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一位,直接拉动GDP增长3.2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是第一产业的4.18倍,对GDP贡献率达23.35%,有效的促使我县经济快速回升。
    三、存在的问题
    纵观2015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工业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因我县属于限制开发区域等诸多环境因素致使工业发展处于瓶颈期,工业增长缺乏后劲。全域旅游启动较晚,旅游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还不具备。投资项目建设规模小,进展慢,对经济发展促进力不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选择性较少,使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困难重重。
    1、工业经济发展处于瓶颈期,增长空间有限。一是矿产资源型工业企业受生态、环保等政策影响,今后增长将呈现下滑趋势。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偏资源型企业占多数。有的企业因产品价格因素影响,企业景气度下降,处于半停产状态。三是多年来形成的较高基数问题。拉动工业快速增长需要有新增大规模企业为动力,而我县新增企业规模偏小,企业产值较少,对全县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四是缺乏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
  2、投资快速增长压力较大。一是项目储备严重不足。2016年结转5000万元以下项目只有9个,计划总投资只剩8800万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开门红”较为困难。二是项目开工率低下。2015年全县新开工项目43个,项目开工率低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三是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较慢。2015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0个,只开工了8个。
  3、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市场前景堪忧。我县现有20个限上贸易单位,17家是2013年前进入限上的贸易单位,部分单位因市场竞争,收入逐步下滑,一些企业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大,收入不稳定,实现持续增长空间有限。
  四、建议
  全县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三次产业结构与整体发展战略的矛盾,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些矛盾问题必须以全域旅游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实现丰富一产、稳定二产、大力发展三产的发展格局。
  1、抓牢抓实“四上”企业培育申报工作。全面落实县政府《关于做好“四上”企业培育扶持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夯实部门培育目标责任,细化培育措施,扶持、培育一批经营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申报为“四上”企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鲜血液。
  2、着力做好工业企业的优化配置整合管理工作。工业是保持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强管理和服务,挖掘潜力,确保存量提质增效;对微增长、负增长的企业,要及时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做好服务,加以协调解决,支持企业加快生产;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要采取一企一册,帮助企业调整经营走出困境。二是加大帮扶力度,相关部门要从政策、资金和产品营销等方面加以扶持帮助,积极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动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3、继续全力抓好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发挥主管部门职能,强化投资备案工作,特别要做好投资改革中项目和法人双入库的备案工作。狠抓项目开工建设,切实解决联网直报项目法人单位的投资报表工作。一是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加强规划引导作用,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注重发挥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通过健全项目储备库等方式,做好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全面衔接,“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建立“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做实做足项目储备。三是强化备案入库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加快项目开工建设的步伐。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施一批利于促进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不断做大增量。
  4、继续做好第三产业这篇大文章。一是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业、旅游业发展、服务业等几个重点方向入手,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争取实现第三产业的快速提升。二是着力抓好第三产业项目,必须加快推进、注重整合、分解任务、抓好落实。三要狠抓财政收支,确保国家各项资金及时支付落实到位,以支持发展,支持民生,并努力使财政八项支出较快增长,提高财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