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现在的位置:宁陕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 正文详情
  • 主动公开

    14414条
  • 申请办理中

    0条
  • 依申请数量

    42条
  • 依申请办结数量

    41条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3147
  • 宁陕县财政局

    5562
  • 宁陕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372
  • 宁陕县自然资源局

    3078
  • 宁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385
  • 宁陕县交通运输局

    2358
  • 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1779
  • 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1680
  • 市生态环境局宁陕分局

    1434
  • 宁陕县民政局

    1356

宁陕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XZF-xzfxzf-gzbg--2012-0074 公开责任部门: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12-03-12 16:46 成文日期: 2012-03-12 16:46
发布文号: 2012 公开目录: 工作报告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2012年1月6日在宁陕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宁陕县人民政府县长  邹成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县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民生改善成效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连年荣获全市目标考核优秀奖。预计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14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15.4%;财政总收入8417万元,是2007年的2.46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16609元和4498元,分别是2007年的2.29倍和2.32倍。
 

    ——注重发展优先,主导产业日益壮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明显,旬阳坝食用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启动建设,食用菌、干果、药材和养殖成为农民的当家产业,农业增加值由2.01亿元增长到2.9亿元。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县域工业园区及凯迪生物质能源等一批工业项目顺利推进,“一材三矿”不断壮大,“质量兴省”先进县通过验收,累计有13个矿产企业和36个水电站建成投产,培育规模企业14户,形成了以矿产、水电、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格局,工业增加值由0.8亿元增长到3.5亿元,2010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工业增速奖。旅游产业率先突破,成功引进21家实力企业,有效推进了朝阳沟、上坝河、大蒿沟等旅游开发,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两条河漂流、秦岭会客厅、上坝河狩猎场等相继运营,五大赛事创出特色,宣传推介取得实效,形成了“两线三环六区十二点”的格局,接待游客人数和综合收入连年翻番,进入全省旅游强县和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行列。旅游拉动了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三产增加值由1.91亿元增长到4.2亿元。
 

    ——注重项目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40多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坚持实施县城“五个一”工程,体育场、迎宾大道、滨河公园、环山廊道和五郎关先后建成,背街小巷逐步硬化,棚户区改造顺利启动,县城公交正式运营,在全市第一个创建成省级卫生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分别通过省级技术调研和验收。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关镇被列为市级重点镇,梅子首期移民和集镇迁建顺利实施,皇冠、江口、筒车湾等集镇各具特色,城镇化率提高到41.4%。累计新建改造公路1000余公里,在全市率先开通高速公路,完成连户路200公里,改建电网332公里,新建自来水163处、移动基站180余处、沼气池7000余口,发放“村村通”设备5520套,完成了5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34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自来水目标。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朱鹮野化放飞取得成功,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场顺利建设,治理水土流失300余平方公里,在陕南第一个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注重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新一轮县乡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全面完成,行政审批、教育卫生、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公务员津补贴顺利实施。农村金融服务、土地流转改革不断深化,科技推广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被评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完成,多次受到中省市表彰,“五要五不要”林改经验和发展林下经济的做法在全国推广,被列为全国林改百强县和林下经济示范县。努力优化发展环境,累计报批用地6400余亩,帮助企业融资5500多万元,促进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被评为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两创四引”工作理念,千方百计引进重大项目,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是前五年的18倍,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注重以人为本,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累计投入6亿多元,坚持每年为民办10件实事,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创造了贫困山区县改善民生的奇迹,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800余个,实现新增就业8200多人。在全市率先开展新农保和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养老金标准全市最高,达到每月100元,累计为8376位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1540余万元。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和97%以上,被评为全省新农合工作先进县。陕南移民搬迁全面启动,累计搬迁农民6000多人,减少贫困人口1.7万人。实施民居改造2950户,有3000余位有条件农民进城镇定居。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6.8万平方米,有464户困难居民住上廉租房。新建敬老院8个、安置点18个,将341名五保边缘户纳入供养,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7%。累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60例,入院救治精神病患者400余人次。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5个,县救助站和关山殡仪馆顺利建成。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高龄老人、60周岁以上退役士兵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各项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八类人员”和1390余名下岗工人养老问题妥善解决,困难群体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注重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累计投资1.5亿元,改扩建校舍7.4万平方米,高标准配齐了中小学教学设施,在国家贫困县第一个实施15年免费教育,在全省第一个实施营养改善工程、实现“蛋奶工程”全覆盖,第二个通过“双高双普”达标验收,教育强县创建顺利启动,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完成了13所乡镇卫生院和98个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县妇幼保健院和梅子卫生院顺利竣工,县医院综合楼建设加快,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药品“三统一”、公立医院和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2010年被评为省市医改先进县。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全县保持低生育水平,成功创建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勇创佳绩,多次荣获全市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完成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应急广播网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文化科技大厦主体完工,建成镇文化站13个、农家书屋98个。强化人才引进,累计为事业单位公开招录专业技术人员132名,招聘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专业人才421名。县志续编总撰即将结束,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完成,创建成为市级双拥模范县。此外,统计、物价、税务、烟草、气象、地震、供销、慈善、金融保险、邮政通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红十字、工商联、工会、团委、妇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注重依法行政,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积极推进法治宁陕建设,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被评为全市“五五”普法先进县。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政协联系,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1240件。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切实加强县城供水水源地建设”的议案办理成效显著,城区群众饮水安全逐步得到解决。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深入开展纠风工作,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政府工作效能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全省率先建立人民调解个案补贴机制,坚持领导包抓信访案件,建立了信访接待大厅,妥善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健全,防汛防滑、森林防火预警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得到加强,全省特种设备安全达标县通过验收,安全生产控制指标逐年下降,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清网行动”取得胜利,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保持在省市前列,成为首批省级平安建设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面对压力和挑战,付出了艰辛和汗水,收获了成功和喜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工作、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和社会各界朋友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探索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盯富民强县目标,抢抓机遇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集中力量干大事。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内在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创新施政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民生优先,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必须把项目拉动作为有力支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以赴争上项目,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推动发展。必须把加强社会管理作为重要保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广泛团结各方力量,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 这些体会和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创新和完善。
 

    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县经济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总量偏小、质量不高,缺乏大项目、大企业和大产业支撑,发展步伐还需加快;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群众收入水平较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还需加大;社会矛盾复杂多变,群众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的任务繁重;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效率不高,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重点
 

    未来五年,是我县由打基础、求突破向创特色、上台阶迈进的关键时期。当前,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秦巴山区列为全国14个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区域之一,我县再次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各类项目将会优先安排;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力支持陕南循环经济发展;市上提出用统筹城乡的思路谋划发展,将我县作为全市四大重点旅游板块进行培育,这为宁陕突破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经过多年建设积累,宁陕已经具备突破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同心同德,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县十四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旅游富民、文化兴县”发展战略,突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主题,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壮大生态旅游、健康食品、新型工业,狠抓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特色城镇、旅游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打造生态、秀美、富裕、安全的美好新宁陕。
 

    奋斗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以上,实现翻两番。全县经济总量进入全市第二梯队前列,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倾力扩大招商引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原则,完善激励政策,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与省内外大企业对接,力争在引进新型环保工业项目上有大突破,确保五年招商引资50亿元以上。二是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投资重点,精心策划包装项目,高标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沟通衔接,确保每年争取政策资金1亿元以上。三是奋力加快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包抓和考核机制,强化项目环评、立项、用地等保障措施,促进项目加快建设。抢抓国家大兴水利的机遇,支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逐步完成五大河流及主要集镇防洪保安工程、“丹治”和“长治”水土保持工程,加快渠道和农田建设,建好安全饮水工程,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毫不放松西成客专新场设站协调争取工作,力争宁陕至丹凤高速连接线、石泉至宁陕高速连接线、宁陕至两河二级路和江口至七亩坪、筒车湾至梅子、上坝河至平河梁旅游公路早日建设,抓好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和便民桥、连户路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畅通水平。完成1个110千伏、3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电力保障能力。推进通信设施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全县、安全可靠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信息网络。四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坚持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积极探索项目审批提速机制,严厉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二)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围绕“一县一业”规划,以现代农林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现代林业、特色养殖,不断提升干果、食用菌、中药材、白山羊、冷水鱼、大鲵养殖等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培育一批示范园区和观光种养园区,夯实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基础。到2016年,建成全省食用菌示范县和猪苓种源基地,力争板栗、核桃丰产园分别达15万亩,年饲养生猪15万头、白山羊8万只,水产养殖产值达2.5亿元。加快引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地理标识保护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扩大劳务输出转移规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扎实推进农村改革。不折不扣地落实兑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深化林权制度、土地流转和金融服务改革,促进规模农业发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建成陕南农产品交易市场,确保农产品有效流通。三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纲要,坚持专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大力实施区域连片开发、农业综合开发、老区建设、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切实抓好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扶贫贴息贷款投放、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等工作,着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1.5万人脱贫。
 

    (三)大力发展环保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一是增加工业总量。按照循环发展的要求,引进大资本、大企业,加快对矿产、水利、生物等优势资源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完成凯迪生物质能源、潼鑫二期、格兰德二期、嘉喜石材、通宝通铅锌矿、乾源磁铁矿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旅游商品加工业,着力打造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健康食品基地,保持工业快速增长。二是建好工业园区。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逐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强化企业招商落地,实施“保姆式”服务,加速推进旬广新型材料循环工业园区和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到2016年,力争县域工业园区有20家企业投产,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三是支持企业发展。积极组建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支持银企对接,切实解决企业用地、用电等瓶颈制约,培育一批销售过亿元企业和规模企业。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生产,减少工业污染。扎实开展全民创业,支持微小企业发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到2016年,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0—15户,确保工业增加值突破13亿元。
 

    (四)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繁荣三产服务业。一是着力打造精品景区。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景区建设规划和旅游营销规划,启动编制梅子库区环湖景区发展规划,科学指导、引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朝阳沟、上坝河、大蒿沟旅游开发,力争天华山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一批重点景点景区投入运营。积极争创一批3A级以上景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建设2—3个旅游名镇,培育一批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型旅游新村,着力打造秦岭片区最具魅力的休闲胜地。二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快游客中心、星级酒店、餐饮娱乐、购物商场建设,提升农家乐水平,发展旅游文化商品生产企业,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整体服务功能和接待水平,让旅游业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三是加快旅游文化融合。依托上坝河大秦岭文化艺术创作、悠然山音乐家创作、朝阳沟文学家创作、蒿沟地理地质科普和平河梁运动员亚高原训练五大基地建设,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旅游文化产业领域,扶持壮大一批旅游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演艺、书画、石艺、根雕和体育休闲等产业,倾力打造秦岭文化产业基地。着力办好五大旅游文体赛事,定期开展秦岭笔会活动,举办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和森林文化节,打造“秦岭文化看宁陕”品牌。四是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强与重点旅游区、知名旅游企业的合作,采取借助高端媒体宣传、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努力扩大宁陕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16年,力争接待游客5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粮油仓储及物流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传媒、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每年新增3—5户限上商贸企业,繁荣城乡消费市场。
 

    (五)深入推进城镇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一是抓好县城建设。按照南延北伸、改造老城的思路,坚持“五个一”成功做法,整合县城有限土地资源,每年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市政项目,完成县城第二水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场建设,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完善县城道路、绿地景观、城市标识、停车场和文体服务设施,提升县城辐射带动力。二是加快集镇发展。完成12个集镇建设规划,整合项目、捆绑资金,稳步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城关重点镇、江口民族镇、四亩地新型集镇建设和梅子集镇迁建,统筹推进太山庙、龙王、金川等其他集镇发展,培育一批旅游大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增强集镇承载力。三是加强城镇管理。坚持双创良好做法,以管理靓化城镇环境,建立健全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切实抓好市政设施、环境卫生、交通和市场秩序管理,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目标,打造山水宜居的美丽小城。四是推进人口聚集。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人口布局和“三个集中”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农民进城定居为突破口,完善政策体系,打破制约农民进城的体制障碍。围绕陕南移民搬迁,抓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把18公里高速引线打造为社区示范长廊,促进农民转移聚集。到2016年,确保1万农民进城入镇,县城常住人口达2.5万人以上。
 

    (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繁荣。一是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在建成文化科技大厦的基础上,重点建好县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演艺广场和影剧院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加快镇村文化活动场所和单位、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完成数字电影院线和三级调频广播网络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推动文化改革创新,调整文化管理体制,建立文化事业发展财政保障机制。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扶持汉剧、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发展。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创作奖励扶持机制,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一批叫得响的精品佳作。建立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三是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文化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宁陕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县和文明县城,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七)协调发展各项事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围绕建设全省教育强县,进一步强化基础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重视民办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和县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现每镇有1所中心幼儿园。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综合整治,强化教育教学管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二是提高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实施乡镇卫生院安心工程,完善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疾病防控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广泛开展节能活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扎实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强土地综合开发整理,争取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四是推进计生科技等事业。扎实抓好计生各项工作,积极创建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科技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技贡献率。重视国防与双拥工作,促进统计编制、工商质监、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支持金融保险、税务电力、邮政通信、盐务烟草等行业创新发展,形成建设美好新宁陕的强大合力。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择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统筹推进就业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等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逐步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全面完成5000户2万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从根本上摆脱山洪和地质灾害的危害。逐步健全县城殡葬管理和服务体系,规范殡葬行为。继续加大投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全县人民,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覆盖所有从业人员,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安置和各项救助政策,加快敬老院等福利设施建设,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三是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正视各种社会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扎实抓好信访工作,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有效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深化平安创建,加强政法系统基础设施、信息化装备和队伍能力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和综合治理,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2012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突破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工业增加值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围绕上述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五个一”机制,强化跟踪服务,确保53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4亿元。政府投资方面,抓好以水利设施、农村道路、移民搬迁和县城“五个一”工程为主的23个项目,完成投资6.7亿元;招商项目方面,抓好以生态旅游、矿产石材、凯迪生物质能源为主的30个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同时,全力保障引汉济渭、西成客专等中省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高质量策划、包装、储备20个重点项目,争取平河梁至上坝河、双河至七亩坪、筒车湾至龙王潭3条公路,子午河、旬河防洪工程,江口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考核激励,确保全年引资12亿元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增收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壮大特色产业。加快食用菌、大鲵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食用菌生产和特种水产养殖水平。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引导,高质量完成“三园”综合科管10万亩,新建核桃园1万亩。发展猪苓38万窝、天麻92万窝。加快江口白山羊基地建设,力争肉类总产突破4500吨。持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在县城周边新建设施蔬菜300亩。支持秦南菌业等龙头企业发展,深化林权改革、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严格执行“一折通”制度,全面兑现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落实好家电下乡等政策,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强化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1.7万人。新建沼气池800口,注重后续服务,提高综合使用效益。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加快凯迪生物质能源一期、潼鑫二期、格兰德二期、通宝通铅锌矿、维佳石材和3个水电站建设,力促嘉喜石材、东洋石材、金龙铁矿、乾源磁铁矿、皇冠建材PVC管道生产线建成投产,培育一批工业增长点。推进旬广生态工业园区筹建,加快县域工业园区河堤、道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引进3—5户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入园,力促天福石材二期、顺峰纺织二期、滨海科技、双全食品、诚信机械等入园企业建成投产,扩大园区带动效应。加强企业运行监控、动态管理和生产要素协调,争取落实上级扶持政策,加强银企对接,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使现有规模企业达产达效,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企业2—3户,确保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4亿元。
 

    (四)强力推进旅游开发。启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旅游整体形象提升规划编制,加快朝阳沟、南京沟、冰晶顶、深山老林、悠然山、秦岭人文生态园建设,进一步完善上坝河、两条河漂流景区配套设施,启动皂矾沟、秀才沟、洋芋沟旅游项目和上若意境、蒿沟养生谷、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建成万亩竹海国际自行车赛道,力争天华山森林公园、栗柞生态度假园、平河梁滑雪场、胭脂坝汽车俱乐部等项目推介取得实效。启动皇冠旅游名镇、蒿沟全国特色景观名村创建,完成3个旅游示范村建设。大力改造和提升农家乐,完成森林大酒店装修,加快朝阳沟、冰晶顶和深山老林星级酒店建设。加强旅游文化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打造富有宁陕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快大秦岭艺术创作中心、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基地建设,继续办好秦岭笔会和五大赛事,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做大“绿都宁陕、休闲胜地”品牌,扩大宁陕对外影响力。确保全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综合收入10亿元。
 

    (五)切实加快城镇建设。高标准完成四亩地、筒车湾、江口、广货街集镇规划和棚户区改造详规编制,完善规划体系,保证城镇规划的严肃性和城镇建设的连续性。实施好新一轮“五个一”工程,即新建一个文化广场,改造上街头至渔洞河口一段路,修建一个停车场,启动一个保障性住房小区建设,推进一片棚户区改造。完成公安小区二期工程,确保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投入运营,完善城区公交线路和设施,改善县城硬件条件。加快梅子集镇迁建,抓好城关重点镇建设和皇冠老镇区改造。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区绿化水平,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率先通过命名。继续完善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的保障措施,切实解决群众在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其尽快融入城镇生活,确保全年有2100位农民进城镇落户。
 

    (六)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县综合档案馆建设和县电影院改造,建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确保文化科技大厦投入使用。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逐步配齐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和新闻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两期专业培训班。加快汉剧振兴,扶持组建1—2个汉剧业余班社,打造一台以汉调二黄为主题的精品节目。建立文化艺术创作奖励机制,大力创作文化艺术精品,强化网吧、电子游戏厅的监管,新建皇冠、筒车湾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塔,扩大“村村通”、“户户通”覆盖面,深入开展“三下乡”、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五好四爱三创业”活动,积极推进城乡文明创建,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七)扎实做好财税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大力扶持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培植壮大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坚持依法治税,保证税收及时、足额、均衡入库。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确保可用财力稳定增长。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加大对“三农”、民生实事、重点项目、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部门综合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理顺镇村财务管理体制,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严禁随意扩大政府投资项目规模,逐步消化现有债务,防止财政风险。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和总量,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八)全面构建和谐宁陕。一是办好10件实事。①新建县城标准化幼儿园和3所镇中心幼儿园,完成梅子小学迁建和职教中心建设,落实好十五年免费教育、营养改善工程等政策措施,加快省级教育强县创建,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保证学有所教。②建设廉租房200套、限价商品房200套,改造棚户区500套,建成住房保障信息系统,逐步解决群众住房困难。③巩固提升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到村和社区的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理业务。④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县医院综合楼建设,确保县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投入运营,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巩固发展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好农村孕妇免费住院分娩、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农村儿童白血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普查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群众健康水平。⑤完成第一次水利普查和蒲河流域四亩地段防洪工程,抓好“丹治”二期水保治理工程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新修恢复农田2000亩、渠道25公里、河堤15公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⑥完成县城第二水厂主体工程,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5处,保障城乡群众安全饮水。⑦完成陕南移民800户3100人、三河口水库移民75户311人,建设14个安置示范区。⑧完成蒿沟公路、江口至双河公路改造和2座危改桥项目,恢复20条430公里水毁公路,硬化冷水沟、猴子坪两条通村公路,抓好90公里通村示范路和关池路龙王至迎丰段、黄丰路县乡示范路建设,新建皇冠、江口、广货街、金川等镇300公里连户路,开通丰富、新场客运班车,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方便群众出行。⑨完成县老年公寓、中心敬老院和江口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启动太山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完善养老院配套设施,提高五保集中供养水平。⑩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启动3个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村建设,加快2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范互助资金试点村管理,扩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实现3000人脱贫。二是推进各项事业。进一步强化计生工作,积极争创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一盘棋示范县,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不断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700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离退休人员待遇和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对象提标政策,确保残疾人、高龄老人、60周岁以上退役士兵和孤儿补贴按时发放,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白内障患者复明、贫困精神病救治。完成第八次村委会换届,新建一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扎实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争取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完成绿化造林2万亩,严防森林火灾发生,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是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信访工作,强化防汛和地质灾害防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市场物价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监控和卡口系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宁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为推动循环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设创新政府。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强化对广大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坚持学以致用,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切实增强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的能力。坚持把改革创新落实到治县理政的各个环节,继续推进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引导广大干部勇于开拓,勤于实践,善于运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路、积极的办法,解决好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是建设服务政府。切实履行政府服务人民的根本职责,深入开展以“转作风、树民风”为主要内容的“连心工程”,抓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认真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理等制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单位节假日便民服务,更好地服务群众、基层和企业。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为民办实事好事,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发展实际和群众意愿。
 

    三是建设落实政府。为政之要贵在落实,广大干部必须树立抓落实高于一切的理念,敢于直面矛盾、主动承担责任。各级领导必须率先垂范,重心下移,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带动大家抓落实。大兴务实苦干之风,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坚持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集中精力抓落实。进一步完善落实机制和考核办法,坚持重点工作月报告、季督查、网上公布制度,对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的人和事从严追究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并注重结果运用,全力营造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四是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公示听证等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坚决维护县委统一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扎实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加强行政效能监督和行政问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推进政府工作在法制规范下有序开展。
 

    五是建设廉洁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突出对招投标、土地出让、国有资产处置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勤俭节约办事,控制“三公”支出,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于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以勤勉务实、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宁陕的发展任重道远,人民的期待催人奋进,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旅游富民、文化兴县”发展战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建设美好新宁陕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