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丹同志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暨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索引号: | xxfbgdwxxgk/2018-0049 | 公开责任部门: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开日期: | 2017-03-17 16:32 | 成文日期: | 2017-03-17 00:00 |
发布文号: | 第2期 | 公开目录: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2017年3月17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暨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推进会,目的是动员全县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创建目标如期实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会上印发了2017年创建工作“六大工程”任务分解表,昌志同志代表县政府与镇、部门、旅游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两个镇、3个部门和两个企业进行了表态发言,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加快旅游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上坝河森林公园、汶水河漂流、秦岭峡谷漂流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投运,创建国家3A级、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个,中国大秦岭山地越野挑战赛等五大赛事活动成功举办,荣获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和“亚洲金旅奖·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称号。旅游产业逐步壮大,支撑了县域经济增长,促进了群众增收,美化了城乡环境,扩大了对外开放,提升了宁陕形象。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查找不足、补齐短板,确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省旅游示范县创建成功。第一,竞争日趋激烈,压力前所未有。经济新常态下,各地都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升级,具备条件的县区都将生态旅游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发展力度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周边的石泉、汉阴、岚皋、柞水等县区的旅游产业,都在异军突起。加上陕南的山水、人文、生态等具有同质化特征,必将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在这百舸争流、慢进即退的发展浪潮中,宁陕旅游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空前的,如不加快发展,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第二,创建任重道远,必须全力推进。国家和省市旅游局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示范县的重任交给宁陕,既是对我们的信任和厚望,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考验。我们必须以坚定的决心、负责的态度、扎实的举措抓好创建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创建目标。第三,正确面对短板,提升迫在眉睫。我县旅游发展整体水平不高,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少核心景区。星星很多没有月亮,没有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旅游品牌没有形成,特色不够突出,缺乏比较大的影响;二是配套功能不完善。宾馆、饭店等设施档次不高,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商品种类少、缺乏特色而且粗放,旅游消费链没有形成;三是缺乏专业团队营销。宣传缺乏系统、创意不够,甚至等客上门;一些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决心,发展的思路还不够活。
分析以上形势,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发展的压力,正视差距和不足,自觉挑起肩上的重担,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大手笔推动宁陕旅游产业大发展,确保创建获得成功,推进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
第一,什么是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就我县而言,就是将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推进,所有要素都围绕旅游来配置。近年来,我们发展旅游主要是建景点、景区,发展宾馆、农家乐,这实际上是“景点旅游”模式。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发展需要。我们必须从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比如,过去居民建房子,不会考虑到旅游景观的需要。在景点旅游的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是割裂的、孤立的,造成景点景区内外“两重天”。而全域旅游就是要改变这种“两重天”的格局,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一个地方的旅游质量、口碑,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推进全域旅游就要跳出单一的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的格局,从全域出发,整体优化旅游环境,优化旅游的全过程,配套旅游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
发展全域旅游,要纠正这样几个误区。全域旅游不是全面开花,更不是“村村点火、到处冒烟”,到处建景点景区、宾馆酒店,全域体现在每一个区域的控制上,有些区域就是要保持原始风貌,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通过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疏解和减轻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全域旅游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可简单复制、克隆;我们既要做好规划控计,又要鼓励首创精神,避免千景一格、千点一味的同质化,要形成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现代大旅游格。
第二,我县为什么要发展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是壮大主导产业,实现追赶超越的需要。旅游业已经成为涵盖各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带动效应。全域旅游是“十三五”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要通过“创建”这个载体和抓手,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整县脱贫目标。发展全域旅游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宁陕的需要。加快旅游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前,绿色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发展主流,我县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资源优势,生态旅游既符合产业调整方向,又顺应了人们对休闲、环保生活的向往和消费需求,发展空间广阔。发展全域旅游是增收富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中办栗战书主任在我县调研时指出:宁陕要在旅游脱贫攻坚方面在全国创出示范样板。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既可以发挥旅游脱贫的带动作用,也是落实栗主任指示的具体行动。我县旅游脱贫成效显著,形成了社区性开发的“皇冠模式”、协会+农户的“元潭模式”、股份制开发的“漫沟模式”,成为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域旅游是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带动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第三,我们需要转变哪些观念?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我们要解放思想,用新思维,新理念来引领工作开展。一是坚持全盘统筹。全域旅游一定要破解碎片化运营的困局,避免各自为战、相互低水平竞争,要更加注重统筹谋划,培育宁陕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比如,江西婺源县把全县作为一个景区建设,通过收购、回购、参股等方式,把全县十余个景区“打包”经营,推出了一票制、央视“梦里老家”广告、婺源乡村旅游文化节等几大工程,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县整合成一个品牌、一张门票的地方。我们离一票制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要向这个方向走,把全县作为一个景区建设,逐步整合旅游资源,全县形成一个品牌,塑造统一形象,提升整体竞争力。二是坚持开放发展。全域旅游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式的旅游模式。不能让大山遮住了视野,要站在“秦岭之巅”,放眼整个秦巴休闲度假大旅游圈,既要融入关中,更要辐射安康,围绕秦巴环线旅游圈主动谋划做文章。旅游必须“走出去”,大力推介旅游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引进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优势资本、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助推县域旅游更好更快发展。三是坚持市场为先。要把“秦岭”这个品牌牢牢抓在手上,进行系统谋划。结合资源现状,对旅游产品进行定位、包装,哪些可以打造全国的产品、吸引全国的游客,哪些只能适应周边市场、本地市场,正确定位、分析策划,打造拳头产品,开拓旅游市场,解决“游客从哪来,怎么留得住”的问题。发展旅游一定要让游客留得住、住的下来,脚步慢下来,才能深度体验,才能拉动消费,促进发展。四是坚持“大旅游”发展思维。全县各类资源,部门、群众、企业等各个行业都参与旅游,一切要素、一切功能、一切服务全部围绕旅游这篇大文章来做。比如,修一条道路,就要考虑如何融入旅游这个大产业;建一个停车场,不仅要考虑如何为游客提供方便,还要考虑如何使其成为景观。一定要把“大旅游”发展思维,融入到全域旅游工作落实当中去。
总之,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开展。
三、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创建六大工程
(一)强化核心景区建设。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狠抓皇冠国际自行车赛道、悠然山二期、冰晶顶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启动筒车湾特色小镇、皇冠健康小镇建设,推进清水湾、葛藤沟等旅游开发项目前期工作,上若意境、皇冠林博园、朝阳沟秦岭金丝猴科普教育基地、中庄秦岭逍遥谷等项目尽快形成接待能力。提升景区创建水平,推进悠然山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巩固提升筒车湾国家4A级景区、秦岭峡谷乐园国家3A级景区、上坝河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成果。
(二)强化服务体系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停车场、星级厕所、自驾游营地、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标识及景观标志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咨询、交通引导、入厕停车等服务功能。打造便捷交通网络,突出县城、重点镇、景区景点、旅游扶贫村之间的道路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举办服务技能、礼仪等专题培训,建立旅游志愿服务队伍。优化旅游管理服务,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妥善处置游客投诉;抓好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县营造干净卫生、安全文明、诚实守信、热情待客的社会环境。
(三)强化全域风貌控制。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宁陕县全域旅游规划》上位规划意识,完成《大蒿沟景区旅游发展控制性提升规划》、《大秦岭自然博物馆》等规划编制和评审。坚持多规融合,根据全域旅游规划,修订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规划,实现多规融合、相互衔接。强化规划约束管理,筒车湾、广货街等旅游重点镇一定要严格规划控制,做好景区建设前置审批,确保管控到位。
(四)强化全域产业融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强服务,形成“承一接二、接二连三” “一业带百业、百业促一业”的局面。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推进上坝河大秦岭艺术创作中心等创作基地建设,挖掘子午道文化,繁荣景区文化娱乐活动。体育与旅游融合方面,完善重点景区、旅游镇村的体育健身设施。工业与旅游融合方面,抓好秦岭山泉水、兰花湖山泉水,魔芋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农业与旅游融合方面,坚持以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为方向,推进皂矾沟生态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发展采摘园、垂钓园、养殖园,推进农副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康养与旅游融合方面,启动苦竹沟养生养老院建设,建成仙居缘健康养老中心。扶贫与旅游融合方面,加大筒车湾镇七里村和城关镇青龙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推进4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带动贫困户增收,改善村容村貌。
(五)强化旅游品牌宣传。做足山水文章,突出地方特色,增强游客参与,打造“秦岭之心、绿都宁陕”品牌,提升宁陕旅游形象。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成立县旅游投资公司,依托秦岭旅游联盟,强化区域合作,包装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开展主题营销。打造特色印象品牌,开展负氧离子监测并做好数据发布,办好山地越野挑战赛等赛事活动,力争打造成全国知名赛事。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建立旅游数据中心,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实现网络订票、订房、订餐等功能,重点旅游场所实现信息推送全覆盖。
(六)强化全域资源保护。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切实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河流、耕地、天然林、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安全。加快推进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试点建设,开展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恢复。加强历史文化遗迹和古树名木保护,严格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抓好旅游镇村、景区绿化,实施4镇16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坚决守住蓝天、保护绿地。
四、强化工作落实,确保如期实现创建目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各旅游企业要建立“一把手”推动机制,将旅游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相应机构,制定落实方案,全力抓好落实。会上印发了2017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暨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年度创建任务,县旅发委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各责任单位要迅速落实创建任务,责任到人,层层传导压力,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二是形成创建合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示范县标准高、要求严、任务重,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坚持“一盘棋”,服从统一部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遇到问题要主动出击,努力克服解决,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要把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统筹起来,学会两条腿走路、十个指头弹钢琴,确保两项工作相互促进、目标圆满实现。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把创建工作纳入各镇、相关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督查台账,实行跟踪督办、办结销号制度,坚持每月一督查,每季度一通报,年终考核兑现。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要通报批评,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限期整改,采取召开现场会、调度会的办法,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把“三项机制”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去,对创建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
同志们,创建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创建目标如期实现,为我县全域旅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