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办好贫困群众身边的“小银行” ——宁陕县实现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纪事

作者:程伟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8-05-30 08:40 【打印本页】

“这几年,多亏了村里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我的养蜂产业越做越好!”5月26日,谈起脱贫致富,宁陕县皇冠镇兴隆村村民左安贵满怀感激地说。

 左安贵曾是兴隆村贫困户。由于缺乏资金,他的脱贫产业一直没有起色。2016年以来,左安贵依托村里的扶贫互助资金,发展中蜂养殖。去年,左安贵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村里58户贫困户组建了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蜂300多箱,为合作社蜂农带来收入30多万元。

 宁陕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针对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贷款难等问题,从2009年起,宁陕县启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试点,通过抓关键促落实、抓建章促规范、抓项目促产业等举措,使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成为推动扶贫工作的有效抓手、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推动扶贫工作的抓手

“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就是咱农民身边的‘小银行’。如今,我不出村就能贷到款。手续很简便。”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贫困户廖柏成说。去年,廖柏成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通过村上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贷了1万元,种植了7.5亩生态水稻,当年就收益1.7万元。

 为了抓好落实,宁陕县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级领导联镇、镇级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还立足县情,制定了《宁陕县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验收办法》。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中心组织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深入贫困村实地验收把关,做到“合格一个、验收一个、拨款一个”。

 为了确保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建立工作落到实处,宁陕县采取票选制,把责任心强、群众信得过、有能力、会办事、懂经营的村民任命为协会会长、会计和监事会成员候选人;对不符合条件标准的,坚决不准进入协会组织。此外,宁陕县坚持每年开展两到三次县级培训,确保协会管理人员熟悉业务、规范运作。同时,他们还制定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十贷十不贷”等管理及考核办法,引导贫困村制定《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章程》等,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截至目前,宁陕县累计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43个,组建互助联保小组892个,吸收会员3569户(其中贫困户2915户),实现了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

 发展产业致富的帮手

“如果没有扶贫互助资金,我家的变化就不会这么大。”筒车湾镇海棠园村贫困户何恒军由衷地说。3年前,何恒军家还是房屋破旧、垃圾乱堆,仅靠他打零工维持生计。2016年,他通过申请,在村上贷到了1万元,养了20箱蜂。2017年年底,何恒军的养蜂数量增加到40箱。如今,望着门前一排排的蜂箱,何恒军高兴地说:“预计今年年底,我能养100箱蜂。按市场价,每箱蜂可获益500元,我的年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

 如今在海棠园村,有100多户像何恒军这样的贫困户,都通过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发展起了种植和养殖产业。

 在扶贫互助资金使用上,宁陕县坚持将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发展“果、畜、药、菌”四大特色产业。同时,该县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发展有保障”的原则,由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项目评估小组对贷款农户进行项目评估,对有项目的贫困户优先借款,与其签订产业扶持协议。

 截至目前,宁陕县已累计投放扶贫互助资金5026万元,带动3454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增收。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为了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宁陕县近年来在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使用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该县皇冠镇南京坪村党支部书记朱永德介绍,去年,该村把县上和村民投入的50万元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分散贷给42户贫困户,组织他们入股南京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南京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则寻找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合作,用保底分红的方式,盘活扶贫互助资金。

“为了降低资金风险,我们与南京坪村签了3年合同,采取保底分红收益15%的模式,每年对贫困群众进行两次分红。”陕西荣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斌说。

 南京坪村贫困户汪兴鹏给记者算了笔账:除了3年享有4500元的保底分红外,他现在还在陕西荣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工,月收入3600元。

 近年来,宁陕县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坚持以点带面逐步发展,探索建立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宁陕模式”。截至目前,该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总量达2400多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村53万元,为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