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关于2018年度政协协商工作计划的通知》(宁办字〔2018〕15号)文件精神,经请示县委同意,2018年9月17日至20日,由县政协副主席谢四新带领县政协农民合作社调研组对汉中市洋县、留坝县、略阳县,宝鸡市凤县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情况
(一)洋县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
洋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县域面积3206平方公里,总人口44.5万人,辖15个镇3个街道办271个行政村14个社区。近年来,洋县按照“加快培育一批、积极改造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采取“宣传引导、专业培训、规范提升、财政扶持”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登记注册各类农民合作社90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34个,扶贫互助合作社269个;种植业304个,林业71个,畜牧业156个,农机植保服务业22个,其它350个。合作社登记成员数2.12万人,注册资金13.2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万人,涵盖贫困人口1.1万人。2017年农民合作社统一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6111万元,统一销售农产品总值1.43亿元,经营收入2823万元。这次调研组重点对洋县磨子桥镇二龙村合作社、纸坊街道办事处草坝村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
1.磨子桥镇二龙村合作社发展情况。二龙村属汉江之南丘陵山区,该村由三村合并而成,南北纵横17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469户1661人,农户居住分散。总耕地面积1860亩,林地面积大,食用菌资源比较丰富。目前该村有合作社2个,拥有社员89户349人,其中贫困户62户254人。
(1)食用菌合作社情况。2009年由6名香菇种植大户自发成立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全村食用菌等产业发展。
(2)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和农民互助资金协会。2017年,村级扶贫合作社大力发展种养业,对全村贫困户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合作社在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采取社员以户申报菌材指标,经县林业部门审核批准后,合作社按照材质大小不同选择椴木或袋料两个方式加工生产食用菌。对适合椴木菌材的进行点菌生产,进入大棚集中进行管理,对树桠梢头菌材加工成袋料生产香菇。这种按照大小不同的材质进行食用菌生产的方式,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椴木香菇生产周期长,一般当年点菌有效生产周期为8年,如果香菇当年行情不好,可对其不人工注水、人工振动就能实现停止产菇。袋料香菇当年点菌当年产菇,一般利用期限为一年。
(3)合作社收入分配情况。依据《二龙村村级扶贫合作社章程》按6:3:1进行分配,入社社员按照利润60%分红;30%留作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弥补亏损或者转为社员出资;10%留作公益金,用于成员技术培训以及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目前,两个合作社实现了对全村社员产业全覆盖。2017年,对全村152户贫困户526人实行了产业帮扶,贫困户产业年增收80多万元,户均增收5320元,人均1537元,实现30户150人脱贫。截至目前,扶贫互助合作社发展椴木香菇2000多架、袋料香菇80万袋。预计两年后,每年产值收入400多万元以上,纯收入将达到120多万元以上。计划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2.洋县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洋县城北3公里处的纸坊村,属洋县朱鹮核心保护区。该社成立于2009年1月1日,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开昌组织专业大户、经销大户自发组建的民办民营民收益的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社现有成员482人,其中党员30人,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注册资金1050.8万元,固定资产1.02亿元。2016年营业额5600万元,社员贫困户人均分红3800元。
(1)合作社经营情况。合作社辖农技协会、经纪人协会、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洋县朱鹮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劳务输出公司、演艺公司、销售公司。建设优质梨果基地3800亩,有机黄金梨示范园1000亩,有机红米、黑米香米示范园2300亩、有机油菜籽示范园2500亩,投资1450万元新建有机大樱桃休闲观光园。年产有机梨15000吨、有机香米800多吨、有机黑米350吨、有机红米100吨,优质菜籽油600多吨、香油100吨,精细蔬菜800吨。黄金梨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为特供产品,获原农业部“全国名特优质梨”推广证书。有机香米、黑米、菜籽油、香油、黄金梨、大樱桃获得国家认监委杨凌认证中心有机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欧盟认证,产品获得“中国著名品牌”“中国消费者满意名优品牌”,合作社获得“陕西省AAA级信誉单位”“现代农业示范区”“电子商务先进单位”等荣誉。该村合作社带动3镇10村284户899人精准脱贫。
(2)合作社取得成效。一是严格按照有机产业规划,以六统一(统一市场资料、技术培训、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社员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二是提供短期小额生产周转资金,三是有序推进土地入股,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入股土地500亩。三是按照共同富裕的宗旨,走“人有我优”的路子。四是投资3900万元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综合超市、停车场、宾馆。投资150万元新建1210平方米的合作社综合大楼,投资90万元新建占地497平方米的储藏保鲜库,投资500万元建设有机粮油加工厂,投资120万元建党员文化活动中心,投资1450万元在筼筜谷遗址新建有机大樱桃休闲观光园聚农耕体验中心。合作社实现了经营规模化示范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的运行机制,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社员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基本经验是以党员示范推动有机产业发展,建立稳固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原省委书记、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赵乐际曾到该村视察,对该村发展有机产业走共同富裕的路子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该村呈现出企业发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二)留坝县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
留坝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北部。全县总面积1970平方公里,辖8个镇9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属陕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直管试点县。全县共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20家,注册资金达1.17万元,流转土地2830亩,占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5340亩的53%,入社成员2050户,占全县农户的19.7%,带动农户6000余户。生产经营范围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乡村旅游等多个行业。据统计,目前全县从事种植业的专业合作社65个,其中中药材34个,食用菌22个,蔬菜4个,西洋参3个,枣皮、魔芋各1个;从事养殖业的专业合作社27个,其中土鸡7个,蜜蜂、大鲵各6个,土猪5个,林麝、牛、羊各1个;从事花卉苗木和林果业的专业合作社23个;旅游、产销服务业、手工制作等其它行业合作社5 个,分别占合作社总数的54.2 %、22.4%、19.2%、4.2%。这次重点对小留坝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火烧店镇中西沟村扶贫互助合作社、水磨弯村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1.城关镇小留坝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发展情况。小留坝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充分利用该村交通便利、森林植被丰茂的优势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按照该县确定的“四养一林一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实施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养殖、品牌化销售的思路,目前已建成示范点9个,搭建鸡棚17个,投放鸡苗15000只,出栏7000只。在发展林下养鸡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公司+扶贫社+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3+1”抱团发展模式,将全村27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具体运营为由山城公司提供鸡苗、技术、饲料和产品销售,村扶贫互助合作社负责标准化基地建设,养殖大户负责饲养管理。贫困户饲养所需资金从互助资金协会申请5000元贴息贷款进行入股,按照饲养规模的10%为贫困户托管土鸡养殖,分2年从养鸡利润中归还基地建设成本。收入分配上,山城公司按照年销售额5%分给扶贫合作社,并支付养鸡(每只)劳务费28元,扶贫合作社按照托管数量以每只25元价格进行核算,平均分配给参股贫困户。经初步核算,今年土鸡销售总额可达110万元,扶贫互助合作社分红5.5万元,养殖大户户均增收9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3700元。
2.火烧店镇中西沟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发展情况。中西沟村扶贫互助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8月,该社是以村党支部领导下的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公益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扶贫合作社下设建筑工程队、农业生产服务队、特色旅游服务队、电子商务运营队4个盈利性服务队。组建自来水、环境卫生、文艺宣传、红白喜事、政策法规、种养技术6个公益性服务队。合作社成立以来,充分利用留坝县出台的在村级实施30万元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由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承建机遇,通过承接村级工程及特色旅游服务,合作社社员在合作社劳务收入总计达到15万元,向股民分红3.56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0.2万元,村扶贫互助合作社提留积累达到7.8万元。村扶贫互助合作社通过提留公积金提升了村级经济组织为村民办事的能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同时,村公益性服务队承担了村自来水管护、环境卫生保洁等公益性服务,按照每吨水1元、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收取水费和保洁费,破解了村级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同时,依托扶贫合作社,细化“孝、善、诚、勤、俭、美”6项评比标准,完善道德评价标准,逐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3.水磨弯村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水磨弯村距县城23公里,距宝汉高速留坝出口10公里,该村海拔900米左右。近年来,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抢抓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按照“田园风光、休闲生活、养老家园”的发展思路,率先在汉中市建立了首个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陕南移民搬迁,整合资源,保持村落原始房屋布局,同时统一对全村农民住房安装自来水、改厕改圈及室内外装饰等提升改造,形成了古朴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风貌。按照“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经营、农户服务、政府扶持”的思路发展农家宾馆。目前已发展到28户,床位扩充至300余张,2017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了陕南移民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2016年8月,水磨弯乡村旅游合作社在全国第二届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被评为“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三)略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是汉中的西大门和陕甘川三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县总面积2831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145个行政村749个村民小组和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1万人。近年来,略阳县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农业产业规划,大力扶持以略阳乌鸡、食用菌、中药材资源开发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效显著。这次重点考察了略阳乌鸡保种、扩繁、养殖加工及销售情况。重点对陕西龙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略阳宇航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略阳乌鸡情况进行考察。
1.陕西龙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略阳横现河镇横现河村,成立于2008年12月,公司现有土地150余亩,投资5500万元,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施工,建设成为一个集养殖、种植、加工、销售、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具有陕南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略阳乌鸡是该县著名的地方品种。为了提纯复壮略阳乌鸡品种,该公司以汉中、西安、成都等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为技术依托,投资1000多万元,对略阳乌鸡地方优良品种进行保种扩繁、养殖销售。公司现有1.2万只略阳乌鸡核心种源及15万只养殖基地,建有智能温室6340平方米(包括温室育苗和花卉培植),1500吨冷藏系统,有机肥生产车间及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建了专家综合办公楼3000平方米,有线下农产品专卖店和线上淘宝、微信店。2018年公司建成略阳乌鸡屠宰车间,占地200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公司生产线的建成有助于略阳乌鸡形成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公司采取“3+1”发展模式,全力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2.略阳宇航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由略阳横现河镇跑马村6户农民于2010年8月注册登记的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50万元。目前,该合作社有社员103户,出资额达到250万元。2014年合作社申报陕西省无公害产品认证,并被命名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现有办公室200平方米,有管理人员4人,聘有会计1名,技术人员4名。合作社采取自愿入社的原则,实行与养殖户签约式养殖,逐步形成了“公司+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联营”发展模式,合作社提供鸡苗和技术指导、产品回收销售,形成了略阳乌鸡产销一条龙,使合作社产品有规模、有质量,具有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合作社的实力,减少了养殖户的风险,达到了合作社与农户双赢的目的。今年,合作社与周边40户贫困户签订了略阳乌鸡养殖协议,给贫困户以20元/只的价格提供1.5斤鸡苗,农户养殖5个月后,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20元/斤)回收活鸡。考虑到贫困户的资金困难,在给贫困户发放鸡苗时每只减半收取10元,剩下10元在产品鸡收购时扣回。
(四)凤县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
凤县,古称凤州,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辖9镇66个行政村。近年来,凤县按照“边发展、边完善、边提高”的工作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和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截止2018年6月底,全县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87家,其中种植业84家,养殖业51家,渔业3家,林业4家,服务业3家,其它42家。全县合作社注册资金1.31亿元,入社成员0.9万人,带动农户1.2万人,其中贫困户2320人。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优秀合作社4家。这次重点对宝鸡凤县茂龙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考察学习。
凤县茂龙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该合作社主要提供组织采购、供应本社成员产销苹果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本社成员及同类生产经营者的苹果,开展本社成员所需的苹果储藏服务,为本社成员引进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开展与本社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凤县地处秦岭腹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是高品质苹果适生区。凤县出产的秦冠苹果色泽好,光度亮,入口没渣,口感脆甜,正常年景产量可达到4.5万吨,产值超过1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占比为25%。为了解决凤县高山优质苹果出售难问题,2016年该社建成了储量达1.2万吨的冷藏库,统一收购解决社里60户果农丰收后苹果储藏难问题,同时方便了前来收购的外地果商看果、选果。这座万吨冷藏库的建成有效延长苹果等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应期限,提高了苹果等农产品的效益,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每年10月,凤县高山优质苹果入库后,合作社便多方联系中介,积极寻找销路。近几年,凤县高山优质苹果经合作社与俄罗斯赤塔市某进出口贸易公司联系,达成苹果供货合同。这种销售方式减少了中间商倒手环节,让凤县苹果品牌直接走出去,利润空间大了,果农得到了实惠。
二、考察启示
这次外出对汉中市洋县、留坝、略阳县和宝鸡市凤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考察学习,所考察的县都属山区县,地理地质、生物资源相近,他们在合作社发展方面的许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通过考察这几个县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从总体看,略阳乌鸡产业、留坝林下养鸡和乡村旅游、洋县发展有机大米、凤县高山优质苹果产业,都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链条。比如略阳发展乌鸡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有为略阳乌鸡提纯复壮的专业合作社,也有从孵化到收购的专业合作社。
(二)提高合作社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洋县、略阳、留坝县委、县政府从农村合作社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优化扶持村级扶贫合作社优惠政策。县政府出台文件,对30万元以下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简化招标程序,原则上都由村扶贫合作社承建,工程劳务人员主要使用合作社成员,同时按照规定由村委会收取一定的收益提成,作为村委会的公积金。这样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增加了合作社成员的劳务收入,又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和公共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
(三)这几个县突出重点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如略阳县发展当地乌鸡产业,投资1000万元解决乌鸡提纯复壮启动资金需求,现在县级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用于乌鸡品种科技研发。
(四)政府有关部门在扶持合作社过程中有效开展“放管服”改革,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比如洋县在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食用菌产业中,对农户所需菌材实行严格审批和现场检查,但对合作社在生产食用菌方式上充分放权给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菌材材质大小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椴木或者袋料生产方式,让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方式。
(五)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领导是村级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我们考察洋县等县几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看,村级主要领导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产业上,一心一意奔在生产第一线,通过他们任劳任怨和群众的苦干实干,这几个村基本实现了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全覆盖,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乡村振兴提供了原始动力。